书台一枝梅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至节气的江南还不是很冷,最低气温大多在5℃以上,然而,虞山脚下的读书台内,常绿植物和古亭交相辉映,全然没有寒冬的萧条景象。
   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曾经隐居在此,每日读书和钻研学问,“读书台”因此得名。亭上,挂有“讀书台”木牌横批,两侧是木刻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后来,这里又以寒冬皓雪映梅之美景出名,称为“虞城十八景之‘书台积雪’”。
   元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慕名而来。
   沿着墙根穿行在曲折通幽的围廊内,一缕缕腊梅花清澈的香气在周遭飘忽,却看不见它们的倩影。缠绕于大树而生长的藤蔓茂密苍翠,是冬天里的一抹亮色,明目,提神。忽闻几声清脆的鸟叫,循声望去,看到围廊一侧,枯潭上方凌乱地横卧着一些石头,边上有几丛修竹,还有两三棵落叶树,一只小山雀在那里上下翻飞,不停地鸣叫着,一会儿飞到我前面的青砖地上,冲我叫了两声,又向不远处的一排黑色屋檐飞去。心想,会不会是那只小山雀见我忽略了赏梅,有意把我引过来的?
   就在我凝神亲近梅花之时,不远处传来嘈杂声,侧耳细听,声音来自古亭里。看到有几个游客快步走向那边,我也跟了过去。
   只见亭内石凳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儿,她一头黑黑的长发,双眼圆溜溜的,眸子明净,穿着一件米黄色棉衣。她在画画,画亭外斜坡上的腊梅花。人们围在石台四周,议论纷纷,有的还对着台上的几张画指指点点。我凑上前,只见石台中间有一张纸,上面是几行工整的小楷字:我是本市大专院校的三年级美术生,快放寒假了,希望力所能及,赚到回程车票钱,若有余钱最好,买些礼物给父母。这里有我的几张画作,愿以每张最低10元钱变卖。万分感谢!
   我浏览了那几幅随意摊放的画,都是水粉画,画面大多以腊梅花为主体,色彩明亮、柔和,衔接自然,构图也完整。我被一幅以一本藏青色经书为背景的画深深迷住,书上隐约可见“论语”两个繁体字,一枝腊梅花像被风吹落上去似的,随意,轻灵,色泽自然。这画的意境,可遇不可求,蕴含着禅的清灵神韵。
   我心旌摇曳,把手伸进口袋,犹豫着,该出多少钱收藏此幅画作。就在我举棋不定之时,忽见一个须发似雪的老者出现在女孩儿身旁,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将一张面值50元的钞票递给女学生,并说就要那张《经书梅花图》。女学生站起来,将画小心翼翼地卷好,用一根红色丝带包扎了,双手捧给老者,并低头作揖,说,谢谢老先生!老者面色温和,微笑着,从斜背在身上的帆布包里掏出一本书来,送到女学生手中,说,这本书对你学画很有用。女学生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她开心地笑了,双手捧着书,连声道谢。我看到了书上印有“美学散步”四个字。看这书名,我就欢喜至极,心中羡慕起眼前的女学生来。却见老者摇摇手,转身慢慢走出亭子。当时,我仔细打量老者,他穿着得体,气质儒雅,一派学者风度。
   后来,我特地去市新华书店买到《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他是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家,还是诗人,祖籍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原来这里是他的根。自然而然,想起了读书台遇见的老者,不由得猜量他和宗白华老先生是否有些渊源。
   我静静地仰首苍穹,身心沐浴在清明的光辉里,和那些自然界的植物交融,汇合成一个全新的生命。目光延伸处,高高的屋脊上方,一群排列有序的鸽子飞向空中,飞向影影绰绰的春光里。
  责任编辑:海 霞
其他文献
研究生在微信朋友圈中恶语评价自己导师的学术研究,被导师愤然断绝师生关系,这令我们反省,也令我们深思。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师道尊严不容践踏。时代在变,师道永不变;言论虽自由,尊师更可贵。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的精神早已深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髓。知识是进步的源泉,而老师则是知识的源泉。宋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最怕的就是进医院。然而,这次我是没法子了,好几种疾病对我围追堵截,我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病房有三张床铺,我是2号,1号是一位老爷子,脚趾头溃烂得厉害,刚结痂,看上去像炮仗药炸的一样,灰黑灰黑的,他半夜会痛苦得大喊大叫,但不知啥原因,在我住进来的次日就出院了,随后住进一位气宇轩昂的警官;3号是一位乡村来的农民,姓安,比我大6岁,据他说,他承包了30亩土地,农闲时去做瓦工,四乡八邻遇有红白事都请他
立春咬草根,叫咬春。“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这个咬有咬钉嚼铁之意。春天的草根发芽生叶开花结果,到了立秋,可咬的东西可就多得去啦。西瓜可啃,水饺可吃,猪肉可嚼,立秋的咬更像是咬文嚼字,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咂摸,腴嫩爽鲜萦绕唇齿,还有意想不到的味道突袭而至。  咬秋和咬春都是古老的行为艺术,是人们在用身体记忆着节气的美好,并在咬嚼中确证生活的滋味。咬秋习俗始于宋朝,最早的咬秋食物是赤小豆,明承宋俗。
隐隐作浪  你不要小看沙滩上的细浪,薄如轻纱,有气无力地吐出白花花的泡沫。其实,细浪的背后有着大海无数个舌头。  浪,六个小时涨六个小时落,一昼夜涨落两次。若是你不注意观察,根本不知涨落。浪太老实了,日日夜夜,来到沙滩,来到山脚下,来到凌乱的礁石上,呻吟、怒吼、拍打与挣扎,一阵后又退回十万八千里的纵深处。后来,我慢慢观察到了浪的温顺,它是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指挥,只是浪推此为止,正如人所说,“浪
正是寒冷的夜晚,“呜呜”地刮着烈风,野蛮地要求树林与之共舞,树林顶不住压力,只好无奈地“簌簌”摇晃着身子。这天气在南方倒是少见的,仿佛有一群冷飕飕的东北天气袭来,只得将自己锁在屋里。   又能做些什么呢?看看电视吧。   我歪在沙发上,端着遥控器,频频换台,却找不到中意的。到处都是些无比艳俗的电视连续剧,我很是不喜。正百无聊赖之际,我看到了中央戏曲频道,里面的节目让我觉得十分新鲜。我们湘北的花
七星灯灭,我一一诸葛亮——命休矣!望着帐前跪着的魏延,我只说了句“死生有命”。为了蜀国,我独自彳亍前行了半生,如今,一切都结束了。  那年,先帝刘备三顾茅庐,从此我们共谋天下。打荆州,攻汉中,拿锦官城,别人都赞我神机妙算,但这何尝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当日,文有法正、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若无他们,我的妙计又有何用?若无他们,何来今日之蜀国?  变了,一切都变了!黄忠病逝,云长被杀,张飞遇
这个题眼的缘起,是有种种的理由和故事的,都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哪个行业都在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让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越来越满,每天的工作日程是满满的,私下的朋友聚会也是满满的,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们的季度报表似乎每天都要有计划和更新,上市公司更是如此,IPO、风投、基金各行各业都在把时间的每分每秒和金钱的一毫一厘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和利润,人
家中养了米兰,开得正盛,如粟米般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小巧而幽香。  我喜欢米兰缘于母亲。母亲爱花,更钟情于米兰,小时候家中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圃,春天的时候,总被母亲种上各样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两株蓖麻。夏天的时候,各样的花草争奇斗妍,各绽芬芳,蓖麻也长得高过了我的头顶。母亲总是把那株米兰放在蓖麻的阴凉下面,生怕骄阳晒坏了它。曾经有一次,我问母亲为什么把米兰放在阴凉处,她笑笑说:“花草是有感情的,品
古城蜿蜒的河道边,铺满青苔的石墙后,一家名为“逃往乌托邦”的花店静静地立在那里。  清晨的第一声鸟啼刺破古城的宁静,第一束阳光自墨色的屋檐缓缓流下,第一批游客拥进城门,古城苏醒了。  一个年轻人伫立在石墙边,凝视着花店的木质招牌,踌躇许久后推门进店。一位姑娘边把一束雏菊错落有致地插在瓶中,边说道:“欢迎来到我的乌托邦。”  年轻人一不留神撞了个满怀花香:“你的乌托邦?”  “逃往乌托邦——花,就是
巡山的人  两个导游在半山腰相遇  一个带旅游团上山  一个带旅游团下山  上山下山本很平常  两队游客人马围上来  想看两个人的笑话  看一个对另一个嘲笑  另一个对他挑刺  看一个落败一个全胜  那副样子可不可笑  世界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宛如一家人等年  除夕零点才是  一个叫,师傅——  另一个答,小王!  人家原来是一对师徒啊  这事兒  一点都不可笑  没碰见鬼  没碰见神  不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