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绿豆高产的田间管理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播种质量是绿豆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管理则是高产的保障。只有精细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绿豆的生产潜能,确保高产优质。绿豆从发芽出苗至成熟收获经历55至90天,短的仅55至60天。根据绿豆生长发育特点,绿豆一生分为幼苗期、分枝期、蕾期、花荚期和豉粒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为了管理方便,生产上又将绿豆生产分为3个阶段管理,即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关键词 绿豆;管理
  中图分类号S5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31-0003-01
  
  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并有根瘤固氮、培肥土壤的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绿豆常被作为开荒先锋作物种植于丘陵、岗坡、田边地角、沟边渠沿、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在其他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种植绿豆仍能获得一定产量。它不仅能单作,也可与禾谷类、烟草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植于林、果行间。实践证明,绿豆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可构成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绿豆茎叶生长快,封垄早,能控制杂草生长,保存土壤水分,且有大量残根、落叶来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根还能吸收土壤中一些难以被其他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钙元素,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的情况下,1hm2可多收绿豆750至2250kg,其经济价值基本上能解决主栽作物的生产投资,对抵御自然灾害,发展高效农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是指从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枝期。
  生育特点前期主要以长根、茎、叶、分优质高产绿豆枝等营养器官为主,其中幼苗期以根为生长中心;分枝期则以长分枝和发棵为主,同时又是由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时期。
  主攻目标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生长,培育壮苗,促进发棵长分枝,促进早现蕾。
  1.1管理措施
  1)视情镇压。在我国绿豆多为填闲种植,常常抢时播种,一般播种质量较差。对播种时墒情较差、坷垃较多和土壤砂性较大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碾碎坷垃,减少土壤空隙,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2)及时查苗补苗。一定的群体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在绿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天补种或移栽完毕。3)适时间苗定苗。为使幼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良好,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既定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及杂草,留大苗和壮苗。实行留单株苗,以利于根系及植株健壮生长。一般单株苗比双苗或丛集苗产量高。把好间苗定苗关是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4)及时中耕除草。绿豆是喜温作物,多在温暖、多雨的夏季播种,在绿豆生长初期,行、株间易生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草荒。杂草与绿豆争肥、争水、争光,使绿豆严重减产。另外,绿豆播种后遇雨造成地面板结,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因此绿豆在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植株和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在绿豆开花封垄前应中耕3 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浅锄;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进行培土。中耕应掌握根际浅、行间深的原则,以防切根、伤根,保证根系良好发育。绿豆开花后枝叶茂盛可以封垄覆盖杂草,无须再中耕除草。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除草剂,一般常用的除草剂有豆科威、甲草胺、草不绿、杜耳、草耐胺等。5)追施苗肥。绿豆幼苗期,尚未形成根瘤,而幼苗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又弱,因此,应追施苗肥。一般1hm2 可追尿素30至45 kg。如果底肥未施磷肥,还要1hm2 施过磷酸钙375至450 kg。追肥应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土壤有墒时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从现蕾到鼓粒期,包括蕾期、花荚期和鼓粒期。
  2.1中期生育特点
  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均达高峰,大量花荚出现,并进入鼓粒灌浆期。此期是个体及器官对养分、水分和光照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主攻目标以增花保荚为心,促控结合,使茎、叶稳长,植株健壮,争取花多、荚多、荚大、粒饱。
  2.2管理措施
  1)适当培土。绿豆枝叶茂盛,地上部分比重较大,尤其是到了花荚期,荚果都集中在植株顶部,头重脚轻,易发生倒伏。绿豆倒伏后根系受损,植株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引起大量花荚脱落,下部荚果霉烂或遭鼠、虫等危害,严重影响绿豆产量和品质。培土后不仅可以护根防倒,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培土工作应在封垄前进行,可用犁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在行间开沟,将土翻向两边绿豆根旁。培土不宜过高,以10 cm 左右为宜。另外,绿豆怕涝,培土后有利于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出。2)适时灌水。绿豆耐旱主要表现在苗期,三叶期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现蕾期为绿豆的需水临界期,花荚期达到需水高峰。实践证明,当土壤最大持水量为30%时,开花期浇水可增产32.7%,若推迟到结荚期浇水仅18.9%,如开花和结荚两期都浇水,比不浇水增产62.3%。当土壤持水量在20%时,开花期灌水可增产59.8%,推迟到结荚期灌水仅增产36.6%,若两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106.1%。因此在绿豆生长期,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开花前灌1次,以促单株荚及单荚粒数;在结荚期再灌水1次,以增加粒重并延长开花时间。在水源紧张时,应集中在盛花期灌水1次。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调节播种期,使绿豆花荚期赶在雨季。3)及时排水防涝。绿豆不耐涝、怕水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病加重,引起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或发生徒长导致后期倒伏。
  后期遇涝,根系及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地面积水2-3d,会导致植株死亡。另外,土壤过湿,根瘤菌活动差,固氮能力减弱。对根瘤菌最适宜的土壤水分是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因此,绿豆的排水除渍工作很重要。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流传有“只要开好沟,绿豆年年收”的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采用深沟高畦沟厢种植是绿豆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夏播时因时间紧迫,往往来不及做畦,可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开沟培土,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不仅防旱防涝,还能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后期管理
  后期是指从第一批熟荚收摘至收获完毕。
  3.1生育特点
  后期純属生殖生长阶段。根、茎、叶逐渐衰退,表现为下部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光合产物不断向生殖器官运转。
  主攻目标管理上应着重保护根、茎、叶,防止早衰,延长开花结荚时间,即保叶、增花、增荚、增粒重。
  3.2管理措施
  1)保护功能叶片。绿豆花梗的近位叶是制造和输送营养的主要叶片,称之为功能叶。功能叶旺盛是荚多、荚大、粒多、粒重的前提。这些功能叶片对于花芽分化、开花、鼓粒灌浆、增粒重和提高品质起决定作用。所以,在收摘熟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叶片。2)保护花原基。花原基是着生在花梗节瘤轴两侧的潜伏花芽突起,是现蕾、开花、结荚的部位。只要施肥适当,灌水及时,熟荚收摘后,花原基突起就能萌生新芽,重新现蕾、结荚。所以,在收摘熟荚时,严禁将花原基连荚揪掉,以保养花芽,萌生新荚,减少花荚脱落率。3)遇旱浇水。土壤缺水会影响绿豆灌浆,降低粒重,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所以,干旱情况下,应进行灌溉。4)叶面喷施药肥。后期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土壤施肥。进行叶面喷肥,不仅吸收速度快,且利用率高。喷肥时可加入适当农药,兼治虫害,保护叶片,使用方法同中期管理。
其他文献
笔者总结分析墙体开始裂缝的原因,提出必要防治措施是设计人员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分析了砖混房屋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切需要建立,但是又面临着极大的阻碍。建议从基金管理机构设置、基金筹集机制、基金运营机制和基金监管机制等方面着
据外媒报道,某些细菌和病毒会持续存在于表面,即使再怎么尝试使用清洁产品和消毒剂将它们洗干净,用超细纤维布擦洗它们,用紫外线照射它们,它们依然顽固地存在。据麦吉尔大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围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环保、应急救援及公共安全等6个技术
目的 观察复方贞杞口服液对化疗药物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TX)抗肿瘤活性及某些衰老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移植瘤S180、H22模型,对复方贞杞口服液与MMC、CTX合用的抗
合成了新化合物1,8-二(2-甲基吡啶)辛烷二溴化物,利用^1H NMR,MS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并经X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97062(3)nm,b=
据美国NPR网站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的疗养院给患者使用一种特殊的肥皂来抵抗耐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助的新战略正在50个机构试运行。当
本文将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相融合,构建了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用来预测动力用煤的结渣特性,通过引入分辨率较高的4个判别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使系统兼具了模糊系统和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