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万里外 收放咫尺中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天民
  笔名海风。1944年生于安徽省涡阳县。浙江台州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王天民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任八大山人研究学会理事、安徽省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多次出席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与艺术交流。书画作品为国内外多家美术博物馆收藏。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其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90多万字)。曾出版专著《艺术概论》《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王天民书画集》。
  “王天民先生的绘画和草书有其通性,其写意山水以理入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继承了传统文入画精神。以看草书的眼睛看,在这些画当中,完全把草书的很多特点体现出来了,那种狂放、奔放不羁、激情等个性张扬的方面都表现了出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个绘画是表现主义的,表现真情实感,体现了他的修养和学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邓福星先生在王天民老师的艺术研讨会上如是说。我深以为然。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是在201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美术学科建设论坛暨邓福星美术学思想研讨会”上,返程时正好同去火车站候车,于是有机缘和王天民老师单独相处。王老师有长者风,然非常朴素。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他与我是安徽老乡,曾在阜阳师院任教,后调往台州学院任教授,现在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法与写意山水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级研修班导师,在传统书画领域有很高的建树。
  第一次认识王老师的书法是在那次研讨会离别后他写给我的—封长信,其洋洋洒洒的文字和激情澎湃的草书讓我震惊不已!字里行间非常谦逊,一如其朴素的外表和语言,透出令人敬仰的质朴气质。其书法用笔功力深厚,节奏跳宕,然而行文却极为自然,略无滞碍,生气荡漾,令我叹服。
  王老师非常质朴,然而并不是跟不上时代。他的微信用得非常好,经常发非常有价值的帖子,我也由此更多了解他的艺术。其写意山水一如其草书,豪放纵逸,不拘常格,极好地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精神,又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个性化审美追求,二者融合无间,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目结合的特征。
  一直以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具有深厚学养和修养者所不能为。我仅见过王老师一面,其质朴的长者形象让我一眼便知其为饱学者,这与对其艺术的认识是吻合的。然而,对于王老师学养的具体情况我则知之甚少,因为山川阻隔,当面请教的机会极少。这次王老师在北京举办个展,人美社出版了《王天民书画集》,并有机会看到京城学者的研讨评价,于是对其书画艺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王老师书画艺术以草书笔意管领全局,纵意抒怀,书中有画,以书入画,不求形似,不落羁绊,简率苍润,情深意厚,文心雅趣,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王老师草书意趣浓厚,内涵丰富,兼具画意,是其书法最突出者。其得草书之意趣在于用笔自如,率性自然。中锋行笔,侧锋辅之,中侧互用,圆润婉秀,偶露丝白,苍润之趣,于对比中见出。满纸计白当黑,行气贯畅,然左右穿插,大小不同,上下接引,疏密变化,所谓“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者,极为生动。
  刘熙载在《书概》中说:“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还说“应探本于分隶二篆”。王老师深得之。王老师非常重视从其他书体中汲取养分,以用于草书,使之用笔内涵丰富,耐得品味。王老师于楷书用功多,楷书重视从魏碑,尤从龙门《始平公》中得用笔雄强方厚之气,以壮草书笔画之劲韧。又兼及篆隶,得其中锋行笔之圆厚、结构之古趣,悉皆融入草书中,故其草书时见篆隶用笔,跳宕而出,界破流畅,使得节奏起伏变化。王老师还注重以草书用笔书写其他书体,使之气息流动,出以秀润。见其书写《圣教》,结构以怀仁所集王羲之之字为本,而用笔则流动不居,显然是写草书的方法。甚至其临习《始平公》,亦能不过分在意其方折,而以草书用笔之圆润流动破之。其创作篆隶作品,用笔上亦不拘泥于繁复的起收之法,简起直入,收笔出锋,而留中截圆实之形。
  王老师是画家,殊为重视追求文人之趣,故在书法中时见画意,主要反映在结字和章法的运用上。书家每注重理性,结构搭建,悉循规则,气息贯通,亦遵轨迹。而画家则尤重趣味,经营空白,大胆率性,大小、宽窄、疏密、长短等,运用突兀,峰波凸显,故能出之以奇趣。王老师于此一端可谓行家里手,率性而为,诸因素对比突出,趣味横生。
  王老师擅长山水画,尤重写意,以草书出之,概写江山,气吞寰宇,豪情纵逸,令人过目难忘。邓福星老师评价其绘画是“表现主义”的,可谓中的。王老师在《干山图》中题“横空万里外,收放咫尺中。笔走干山出,墨醉写丹青”,应是其心声写照。
  以《干山图》为例。此图气势奔涌,格调浑穆。远山苍茫浑然,万干重叠,横空万里,似奔腾不息的层云。其用笔极为概括,以淡墨微皴,再施水微擦,辅以无规则墨点,使之气息奔放酣畅,殊有排云叠阵之势。近景突兀眼前,山势险峻,高树兀立,一变为华润高浑之气,仿佛前对至尊,肃然有敬,勃然有感。技法上大笔浓墨,劲写重涂,粗线重滞,仿如苍龙缓行,沉郁雄肆。远近之景,笔法悬殊,意象迥异,对比强烈。读此图,仿佛见长者如王老师者,拄杖立于山前,干山万景尽收胸中,化为豪迈纵逸之气,而不能不以奔放豪纵之草意状写之,抒发之。
  王老师写意山水根植于其对江山的热爱和行万里路的写生。文与可写竹,成竹在胸;同样,王老师写山水,江山亦在其胸中矣。台州近海,南屏雁荡,苍山、天台山秀峻绝美,王老师移居浙东,对此地山水极为钟爱,游走观摩,用手中之笔写生记录,可谓与山水相乐,亦与山水相融。故其写意山水创作皆有凭依,所谓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是物掰目融合一的体现。
  王老师品德高尚,人品中正,乐为人师,桃李天下。我虽与王老师多信息联系,但对其为人深为敬佩。尤其甚者,最为赞佩其仁人之心,老而弥厚。其内心如火,热情充盈,激情荡漾,豪迈昂扬。王老师热爱山水,沉醉书画,如痴如醉,日以挥洒,夜以继之,故此情此心王老师皆借书画抒发之。
  韩愈曾称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张旭将满腔激情施于狂草,如痴如醉,“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送高闲上人序》)王老师深知此理。故其以草书飞动之笔意抒发其对山水之深爱,纵情纸墨,驰骋江山。故其用笔极为简率松弛,出于自然。随胸中意象,出之以粗细、浓淡、燥润、强弱,满纸皆书,满幅皆情。待其投笔砚池,注目画幅,当有韩愈评张旭之意,可喜可愕,变动不居,此生不过—书一画耳。
  王老师饱读诗书,善诗文,修养深厚。其题画诗深见功夫,禅理韵趣,清隽自然,与画之意象相互补充。如《丹霞夕照图》题: “蓝天染丹霞,夕阳送乌鸣。独自临流坐,闭目虚空中。”又如《白云丘壑图》题:“龙吟天地外,悬崖绝处生。白云埋大壑,忽闻涧溪声。”再如《青山醉卧图》题: “青山如醉卧,白云半清醒。霜叶已染红,水涯一天清。”赏画读诗,王老师之胸怀一如对晤,亦一乐也。
其他文献
赖少其 Lai Shaoqi  赖少其( 1915-2000),当代书画艺术大师,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为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美协副主席及党组书记,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安徽省书
期刊
高玉国  河北省唐山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1986年7月畢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美术学院),1997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班。现为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期刊
内容提要: “扬州画派”艺术史上的贡献不客忽视,然其艺术水准与其历史地位并不相符,时常被研究者作为一般性的地域画家群体而一笔带过。文中以罗聘的肖像画为例,阐述了其突出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地位。  关键词:扬州画派;罗聘;肖像画  近现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语境下,时人总习惯将西方的生物进化论用之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也遵循着由“兴”至“衰”、由“进步”至“落后”,进而又被更先进的事
期刊
亓文平 Qi Wen ping  亓文平,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任教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现为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美术史、美术批评以及青岛城市文化研究。在《艺术百家》等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出版个人画集《屐痕处处》《聆听四季》《云山有约》《梦归田园》。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被画廊和私人收藏。2013年江苏教育频道《文化南京》栏目拍摄个人
期刊
王国斌Wang Guobin  王国斌,201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教学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王珂教授。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主体、第二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家推荐工程课题组成员。现为《中国美术人物志》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曾出版《意象王国斌——当代中国画新语境》。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生态龙岩红色闽西”全
期刊
叶王菁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1975年生于浙江温州: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硕士学位:201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作品曾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庆祝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曾发表《论宋代水墨山水画的兴盛》《试论宋代理学对
期刊
张铜彦 Zhang Tongyan  张铜彦,河北高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雅集“兰亭书法双年展”,第八、十、十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一、十二届国展特邀名家作品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特邀),全国第
期刊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是王维《过香积寺》中的一句,传递出王维晚年恬淡宁静的禅境。中国美术馆藏陈师曾的《山水》(见扉页)正是以此诗意创作的—件作品。  画家并未选择通常文人立轴那样,由下而上、移步换景地重重铺陈,也未选择倪瓒式一水两岸的图像模式,而是选择直入主题,取近景和满构图形式,将兀立在侧的巨石危岩、幽谷之间的潺潺流水、罅隙之中的挺立苍松清晰而明确地展现在观者的面前。盘坐石台之上的白衣高
期刊
内容提要:以《妆靓仕女图》为代表的宋代仕女图像极力描绘士大夫o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外表窈窕秀美,举止端庄娴静,内在温厚柔顺、贞洁守义。然而,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仕女们所在空间不同,开明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对女性的束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宋代女性在某些空间里仍存在丰富的活动状态。真实的宋代女性生活往往会超越社会性别规范,呈现多元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图像;社会观念;空间  纵观中国
期刊
谢增杰  1973年生于广东。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华画院画家、广东省美协艺术中心副主任、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大湖美术馆馆长。  青年画家谢增杰主攻写意山水,其于大写意花乌创作,原本只是作为—种应景式调节,故兴之所至,逸笔墨戏,唯性所宅,但画家以其卓荤天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