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上海地区'红美人'柑橘病毒种类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上海地区\'红美人\'柑橘的病毒种类,2020年4月在崇明、金山、奉贤、嘉定、闵行和浦东采集疑似病毒感染的叶片样品11份,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对不同来源的混合样品进行病毒种类鉴定.结果 表明,样品中含有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柑橘树皮裂纹类病毒Citrus bark cracking viroid(CBCVd)和柑橘类病毒Ⅴ Citrus viroid Ⅴ(CVd-Ⅴ).同时发现,上海地区\'红美人\'柑橘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基于CTV和CYVCV的CP全长基因及CBCVd和CVd-Ⅴ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除了CYVCV的分离物与地理来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外,其余病毒及类病毒均没有严格的地域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开展\'红美人\'柑橘种苗病毒检测及病毒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当遭受植食性昆虫取食时,植物会释放复杂和多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虫害诱导的挥发物在调控植物与不同营养层昆虫群落相互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邻近植物也能感知这种虫害诱导挥发物,对可能即将到来的虫害威胁做出防御准备.获得防御准备的植物在受到虫害损伤时,会立即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为了应对植物的这种害虫防御策略,某些昆虫可通过调控植物挥发物信号来传递“假信息”,从而抑制相邻植物的防御反应.这种信息交流既可发生在同种植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科属的植物之间.近年,植物间的信息交流现象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相关的生化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