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主要是对学生的一种行动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磨炼意志,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果断、勇敢、机智、坚韧等品质。在体育实际活动中,这些道德品质比在教室里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容易得以形成,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在训练中的各种表现,及时纠正学生行为、性格方面的弱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起其他课程,其效果更佳。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1.顽强品质的培养
体育课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潜能及意志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怕苦怕累的情绪,如怕摔、恐高、胆怯等。特别是在跳山羊、跳高、双杠、单杠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这些情况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常常针对他们各种不利于训练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各种办法,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2.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国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他们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长大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实证明,体育健儿有的正是这样起步的。
3.集体主义教育
我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我还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培养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组织纪律性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之安全意识薄弱,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方面要加强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还有的同学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者借口身体上有这样那样的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外,还加强出勤管理,对所有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教学的德育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
2.根据体育项目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思想品质不同。如球类、接力、拔河可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双杠、跨栏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与同伴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
3.结合课堂上的不良表现进行教育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一切不良行为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
导、教育。
4.利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感染力、说服力,对学生个人意志、良好品德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外,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这一事业,才能严于律己,端正教风,使自己的行为高尚、谈吐文雅,才能做到爱生如子,事事处处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对每一位体育教师而言,他的言行、仪表,时时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的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这样他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效仿。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时效,及时抓住时机及时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从而更好地成人、成才。
一、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1.顽强品质的培养
体育课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的。在体育练习过程中,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潜能及意志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怕苦怕累的情绪,如怕摔、恐高、胆怯等。特别是在跳山羊、跳高、双杠、单杠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这些情况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常常针对他们各种不利于训练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各种办法,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2.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国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他们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长大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实证明,体育健儿有的正是这样起步的。
3.集体主义教育
我在组织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我还采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培养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组织纪律性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之安全意识薄弱,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方面要加强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还有的同学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或者借口身体上有这样那样的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外,还加强出勤管理,对所有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教学的德育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
2.根据体育项目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项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思想品质不同。如球类、接力、拔河可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游泳、单杠、双杠、跨栏等难度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通过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与同伴团结协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
3.结合课堂上的不良表现进行教育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一切不良行为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诱
导、教育。
4.利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榜样示范是教育者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感染力、说服力,对学生个人意志、良好品德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外,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这一事业,才能严于律己,端正教风,使自己的行为高尚、谈吐文雅,才能做到爱生如子,事事处处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对每一位体育教师而言,他的言行、仪表,时时都应体现出对学生的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这样他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做到,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效仿。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定要注意时效,及时抓住时机及时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从而更好地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