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里的情侣,情侣们的神话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的距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距离能产生美,但也能产生痛苦,对于相爱双方而言,分别才是真正的情敌,会造成刻骨铭心的折磨。最早与此相关的传说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之间的距离来自于神意,非人力可以抗拒的,却有着一个诗化的名字:银河。他们在银河两岸的坚持实际上是对命运的抗争。命运作出的妥协是:允许这一对天堂的情侣每年七夕搭乘鹊桥相会一次。可见爱情的最佳境界乃是对距离的突破,那简直堪称精神上的胜利,牛郎织女使银河出名了!
  银河是人类所知的最残酷、最不幸的河流,因为它在中国的一个民间传说中成为爱情永恒的刑场。牛郎织女被离别判处了无期徒刑,因而成为最神圣的爱情囚徒,彼此思念着,守望着,他们所默默承担的那一份心灵煎熬在多少年后的人间也未能失传。
  有无数痴情男女继承过这笔痛彻心肺的精神遗产,越是接近神话的爱情,越需要作出牺牲,付出代价,仿佛不如此则不足以证明其珍贵的程度。最惹人牵肠挂肚的爱情,大多是悲剧,最缠绵悱侧的爱情悲剧,大多是距离造成的。银河并不仅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名词,更是人类爱情领域的一座苦难的航标。比肉体的距离可怕、更难以克服的,是灵魂的距离。比空间的距离更可怕的、更难以逾越的,是时间的距离,乃至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它们就像银河的划分一样,仿佛出自于爱神的恶作剧,不为人类的意志而转移。
  与之相比,贫与富的距离、美与丑的距离以及诸多社会因素,简直都是人类的自寻烦恼,太卑微了。跟牛郎织女相比,我们确实算幸福的后代了。置身现代社会,可以搭乘火车、轮船、飞机乃至各种先进交通工具去探望另一座城市的(哪怕它在地球的另一面)的情人,在这日趋发达的爱情速度面前,所谓的银河,已不再构成空间上的障碍。但距离并没有完全消失,它逐渐潜入我们灵魂内部,腐蚀着我们对爱情的信念。像牛郎织女那样用一生圆一个梦,确实算人间的神话了。
  火车缓慢地启动了。月台上送别的人群纷纷挥手。每次置身这样的场景,我总能发现几对隔窗相望的情侣,用各自的手势与表情举行着小小的告别仪式。其实他们的手势与表情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眼神,那里面潜藏着太丰富的语言。有噙泪的眼神,有含笑的眼神,有惆怅抑或安慰的眼神,射出的视线一律是滚烫的、交融的,但其中的内容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正读懂。
  我在他们的对视中有所领悟:情侣的告别与一般亲友的告别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不是用语言、手势告别的,而是用眼睛、用心去碰杯的。心灵的碰撞就像车轮启动的那一瞬间,会带来电流般的震颤。这是在人间百演不衰的画面了,这情景也曾发生在我身上,我体会过那种灵魂像风筝线一样越扯越长的感觉。正因如此,我更不忍目睹这种虽通俗却永葆青春的画面。它每时每刻都在这座星球上发生着,在不同的站台、不同的人身上发生着,却并不显得重复,没有什么能比这一瞬间,更明朗化地显示爱情的力量了。
  在分别的时刻,爱情是无法掩饰的,哪怕面对全世界的目光。情侣们对望的视线被火车扯远、直至中断,爱情的距离就出现了。空间的距离是以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计算的。时间的距离则是以几昼夜、几个月、几年来计算。因为这种距离的长短,他们眼神的焦灼程度也会表现出差别。但不管怎么说,我都从他们告别的状态,发现了牛郎织女的影子。我甚至联想到:牛郎织女也曾经用同样的眼神,隔着愈演愈烈的银河遥遥相望。这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一对情侣不曾经历过离别,有些已习以为常了,有些虽然只经历一次,却直到永远。
  爱情作为一个概念是空洞的,但相逢与离别在演习着爱情的命运,也使之成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我们通过相逢感受着爱情的壮美,也通过离别体会爱情的悲烈,它们就像一枚金币两面不同的花纹与图案,却拥有同等的价值。火车驶过,经受了车轮摩擦的铁轨逐渐冷却,寒光闪烁,我仿佛看见了银河的缩影。情侣们的心跳却遗留在空气中。
  我恍然明白了人们为何将站台雅称为月台了。这是以月亮来比喻的。月有阴晴圆缺,而人有悲欢离合。情侣们在站台上依依送别,无疑也迎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月蚀,每次站在月台上,我又会联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有关分离的民间传说。
  不知嫦娥是为了离开后羿,才私奔到月亮上,还是因为误食灵药才身不由已地离开后羿的?这是一桩悬案。之所以作种种推测,因为它关系到嫦娥是否爱后羿。如果真正爱一个人,为了长相厮守,是宁肯放弃天堂的。射日英雄后羿和绝代佳人嫦娥,原本是英雄美人的样板,可离别却成为他们的情敌,给这段理想爱情模式带来巨大灾难。我宁肯相信他们是互爱的,因为嫦娥毕竟后悔了。否则古人就不敢咏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只是嫦娥在月亮上怀念过去的好时光,跟牛郎织女望穿秋水相比,心情应该大不一样。后者是有希望的,因此才有坚如磐石的等待,前者却彻底是无望的,自然要伤心得多。嫦娥一时贪恋天堂仙境,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造成爱情的永诀,嫦娥后羿追悔莫及。牛郎织女只羡鸳鸯不羡仙,纵然河汉迢遥,却永生无悔。这两对神话情侣,却表演了两种离别,面对着两种爱情的距离,或许,这本身就是两种性质的爱情吧?
  东方美女嫦娥偷吃王母娘娘的灵药(还是那个用玉钗划出银河、分开牛郎织女的王母娘娘!),跟西方圣经里夏娃偷食禁果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似乎都在证明女人的”原罪”?夏娃偷食禁果,惹得上帝龙颜大怒,将其与亚当一起逐出伊甸园;她虽然失去了乐园,却并没有失去亚当。亚当与夏娃即使在惩罚中也不曾分离,他们只是与上帝分道扬镳罢了。这至少无愧于彼此的爱情,哪怕从天堂回到了人间。
  嫦娥虽然获得了寂寞的天堂,却失去了自己的英雄,她在形单影只的流浪中会发现,梦寐以求的天堂并非她想象的模样,没有爱情的地方,即使在月亮上,也荒芜如沙漠,爱情本身,才是真正的乐园。不知夏娃是否为一念之差而后悔,同样是偷食禁品,跟夏娃相比,嫦娥付出的代价,却要惨痛得多,她换来的是与情人的永别。嫦娥与后羿之间的银河,是没有鹊桥的。牛郎织女之间的距离,是无悔的。他们甚至以此接受命运的挑战,积月累地储蓄着彼此的思念,兑现出瞬间的辉煌。而嫦娥与后羿之间的距离,则是无情的,比生与死的距离还要遥远,遥远一万光年。
  從此我不大敢多看月亮,那是一个伤心的地方,我担心会无意间看见一张泪水长流的脸。不知道后羿看月亮时作何感想?似乎也很少有人如此询问过。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关心嫦娥的感觉。我也很少仰望银河。即使仰望,也装作天文爱好者的模样,不动声色地趴在望远镜前。七夕是银河的节日,从童年起,老人就教导我在这个日子时仰望星空:哦,整座天空都在张灯结彩。我并不注意银河的潮水涨落,只想从星光灿烂中找到那两个越走越近的人影。鹊桥的故事,使喜鹊成为人类爱情的吉祥物,比任何鸟类更获得我天生的好感。仅次于喜鹊的,应该算鸿雁,为人间情侣传递书信。
  而月亮上的桂,已是老态龙钟的消息树,只能陪伴嫦娥打发孤独的夜晚。鹊桥真正是伟大的,使银河这道古老的伤口在瞬间愈合。
  我相信牛郎织女走在鹊桥上,肯定带着凯旋的表情:这是他们爱情的会师,他们每年承受三百六十四天的失败感,就是为了赢得这一天的胜利!他们同样是伟大的:用爱情的力量战胜了神的意志。他们既是一对超越时空的情侣,又是一对战胜时空的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离别与重逢、痛苦与狂欢、祈祷与忍耐、守望与坚持,为人间的爱情树立了抗衡苦难的榜样。神话里的情侣,长生不老。情侣们的神话,万古流传。为牛郎织女而祝福,也就等于在为千万对情侣而祝福,为人类的爱情而祝福。或者说,为爱情战胜距离而祝福!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30日,位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附近的勒布尔格博览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当日上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此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00多位国家元首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这届大会的影响力和被关注度。  这天早晨7时许,巴黎城还被夜幕笼罩。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就领着一队人马匆匆离开了下榻的宾馆,快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百姓日常生活,目的在于服务广大群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赋予了新闻传播新的特点,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课题。根据这些状况,结合民
隐私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主体自愿的原则下可以公开表达。大众传媒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隐匿性,确实给隐私表达的主体提供了可以敞开心扉的平台。但是,作为公共资源的媒介,其
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县级电视台应认清当下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优势,认识到转型是必需的,并且应
一、网络监督在政府预算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便公民有序参与政府预算监督 政府预算监督机制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当前我国的预算过程中还存在公开性和透
何为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或林地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徒步、登山、越野、垂钓、狩猎、野营、探险、科普、疗养度假等。衢州是浙江省三大重点林区之
税务总局4月印发了《国家税务局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试行)》.办法有利于改变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重在“查错纠弊”、与其他审计检查方式功能重叠的状况,突出经济责
本文报道7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采用自制CO甲硝唑药膜治疗,试验组78例,另选38例使用中药溃瘸膜作对照。临床评估:按特效、显然、有效、毒效四级标准评定。结果:试验组其特、显、有效
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从纪检、财政、农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4个专班,进村人户检查减轻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十年前.笔者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室里.认真聆听陈志勇教授讲授财政学课程。讲台上,陈教授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一本枯燥无味的《财政学原理》通过他的讲述,变得通俗易懂,令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