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子柒谈大众需求

来源 :学生导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nt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下,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村生活,与古色古香、诗意简朴的意境相融合,微博美食博主李子柒在四川的乡村泥土上,种出了丰硕的作物,也种出了属于自己的果实。她现已有国内粉丝近3000万,海外粉丝700多万,登上《中国新闻周刊》封面。同时,以自媒体记录简朴农村生活的华农兄弟也广受關注。他们的大火并不是偶然,其背后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大众需求。
  国人对她的关注与喜爱隐含着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情结。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了中国基层社会对于泥土的情怀,例如中国人到哪儿都要试试能不能种地,水土不服想家时用一些家乡的泥土煮汤喝等。纵然在现代社会中,居住在城市的我们往往意识不到泥土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这种乡土情结深深地系在我们的血脉中。当前中国有九亿农业户口,即使我们生于城市长于城市,我们的父辈祖辈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出身。因此,对于耕种生活,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与依恋感。而在潜意识熟悉的底色上,现代社会与乡土的隔膜,又为我们眼中的乡土披上了一层新奇的颜色。在亲近与好奇的双重驱使下,我们不断地点开视频,感受那熟悉又陌生的乡土本色。
  那么对于众多的海外粉丝该如何解释?这引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同面临的困境。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难静下来与大自然相处、与自己相处;物质化的社会,使我们不断地去占有去索取。而李子柒所展现的生活却恰恰相反,恬淡闲适、自给自足、不物欲、不占有,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也正是人们现在所缺失的那种生活。因为缺失,所以需要,人们渴求着能得到一份安宁与淡然,在李子柒的镜头之中寻觅着那些现代社会所丢失的纯朴与安适。对于无数被困于时代囚笼中的人,这种极简的生活是一种释放。而大多数人却又不能割舍摆脱快节奏生活与占有的本性,于是李子柒的生活便成了他们“望梅止渴”的那颗“梅”。
  对于乡土田园与对于极简纯朴生活的需求,都是现代潮流冲击之下,人们对于质朴的缅怀与憧憬。如何在生活中接近这种恬淡质朴,是人们一直在探寻的。从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独自冥想,到如今“断舍离”的生活方式,人们不断地与物欲对抗。但物欲不是罪恶,是人类的本性,也正是它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的进程。如何在两种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人类的一个共同课题。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近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向中国大陆考生推出托福青少测试TOEFL Primary和TOEFL Junior的机考版本。今后,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纸笔或机考模式参加考试。  近年来,中国学生在托福青少测试中的表现日益突出。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TOEFL Junior的平均分为766分,TOEFL Primary一、二级别的平均分分别为212.6分和215.9分。2015至20
期刊
最 深入人心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长空澄碧,大地橙黄,眼前的秋景触发了诗人心中藏着的深深的思乡之情。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
期刊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最近印发的《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通知要求,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同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发布会上强调,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
期刊
刚刚进入高中一个多月,感觉越来越迷茫。本来以为我会去一个更好的高中,可初三一模考砸了。对目前这个学校无感,特别郁闷。我知道,既来之则安之,但我想去更好的大学读语言文学,目前这个高中能够考进这个层次大学的毕业生几乎没有。而且我是一个比较内向、慢热的人,越长大越觉得自己有点“社恐”。新的老师、同学也让我感到忐忑,不知道三年怎么度过。  小多  小多同学:  你好!  考不到自己喜欢的学校,肯定是会有很
期刊
在这个信息爆炸、用户注意力至关重要的时代,能让用户“上瘾”,似乎是每个平台的终极追求。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将小白鼠放在设有食物投放机关的笼子里。如果小白鼠每踩一下机关就会有食物掉落的话,小白鼠就知道在饥饿时去踩机关。  如果每隔10分钟的那一次踩机关才会有食物掉落的话,小白鼠就会每隔10分钟去踩一下机关。对于小白鼠來说,掉落的食物就是“奖励”,“奖励”的规律会帮
期刊
炎黄之时,便有古人缫丝。中国人的丝,和瓷器齐名。中国人也用丝连通了一条沟通世界的路——丝绸之路。  大漠里本是不可能有路的。从玉门关到阳关,再向西走,就只剩下成片成片的黄沙。起伏的沙丘、峻峭的砾石和零星的棘草组成了一切。  然而,大自然的残酷最终没有敌过人类的意志。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华发;班超投笔从戎,平定异邦。汉族的使臣们硬是踩出了一条路,为毫无生机的沙漠点上了亮丽的一笔。  这条路如绸绢般体贴
期刊
在嘉定区,以嘉定一中为牵头学校,携手嘉一附小等11所学校打造了中科·嘉一教育集团党建共同体。学生们每年寒暑假都会投身志愿服务,而嘉定孔庙的讲解员是极为“抢手”的服务岗位。嘉定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管文洁介绍说,学生喜欢这份服务工作,不仅是因为可以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更是因为在讲解过程中,他们真正触摸到了孔庙的文化核心价值,“他们通过志愿服务触发思考,形成了《新时代下对嘉定书院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期刊
【原题再现】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题目解析  本道试题的材料聚焦人与事物和世界的关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只要能够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切入,每个考生都有非常大的写作空间。具体来看:  前面一句话:“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
期刊
近日,闵行高中学子再次相聚展示思辨能力和口才。上海市闵行区第三届高中生辩论赛复赛在田园中学拉开帷幕,田园中学等8支闵行区高中辩论队参加,围绕“偶像文化对青少年成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辩题进行了精彩博辩,展现了当代学子关注社会热点的责任感,热爱思辨的精神风貌。  聚焦“偶像文化”  复赛现场,8支辩论队分为4组,正反双方就“偶像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偶像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
期刊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千里铺霜,天地一片萧瑟。可即使是这样,诗人们依然吟咏不绝,多有佳句。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山中修炼时所写,女萝等植物覆盖了石壁,溪水幽幽地流着。  紫葛、菊花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