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两顿饭”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那一边,人家花800块大洋招待了你,你却不说人家好。这一边,只花两毛钱让你吃了一顿家常菜,你却说共产党必胜。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揣摩,当时的陈嘉庚,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活动?
  按照常规,人都愿意吃的好一点。尤其是到一个地方做客的时候,如果主人安排的是当地最高档的酒楼,吃的是最贵的饭菜,喝的是最好的名酒。那么客人们不仅胃里会感到很舒服,而且脸上也觉得很有面子。在鸡鸭鱼肉吃过之后,山珍海味尝过之后,名酒名烟喝过抽过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主人“讲义气”、“够朋友”。
  但当时的陈嘉庚,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可能会想,这800块大洋,是掏你自己的腰包吗?原来花的是公款呀,怪不得不心疼!如果花你自己的工资、拿你自己的存款,你的出手还会这么“大方”吗?这样的人,至今仍然不少。早晨花自己的钱吃油条,为一毛钱都斤斤计较。而到中午用公款待客,一掷千金都不皱一下眉头。
  他可能会想,这800块大洋,能买多少枪炮?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度困难之际。为此,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至今在杨家岭的窑洞下,还有毛泽东种过的菜地。再看窑洞中那些破旧的床单、粗糙的桌椅、简陋的煤油灯、青石的砚台、劣质的毛笔等等,无不让人感动和震撼。要求别人艰苦,自己首先艰苦,要求别人奋斗,自己首先奋斗,这也是共产党的领袖们的一贯作风。
  他可能会想,你今天这样招待我,昨天也一定这样招待别人。前天领导来,昨天记者来,今天外宾来,明天友邻来,这样一算,岂不是天天吃、天天喝?而且,凡浪费者,大多奢侈。吃喝奢侈、穿戴奢侈、坐车奢侈、住房奢侈、开会奢侈、考察奢侈。只讲究“排场”和“待遇”,不用心学习和工作。这就难免让人想起林升的那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他可能会想,你在这里吃800块一桌的饭菜,老百姓会怎么看?一个工人或农民,辛苦劳动一个月,尚不能收入一块大洋,而你的一顿饭,就吃去800多个劳动者一个月的总收入。哪个老百姓看到这样的领导,心里能够高兴?
  另外,一说整治吃喝风,我们就把目光投向那些公款招待者。其实,很大的责任,在于被宴请者。试想,如果我们现在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陈家庚一样,吃喝之后,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那些习惯以“高规格”招待而获得“好印象”的投机者,就没有捷径可走了。
  当然,陈嘉庚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完全从民族抗战的大局出发。出以公心,论于公理。相反,如果只管个人享乐,不顾国计民生,那就只会感谢、赞赏和重用那些敢一顿饭花几百甚至几千块“大洋”宴请自己的招待者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司法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感觉门控P50关系。方法: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临床定式检查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6例,86名来自
世博拉开了帷幕,上海市公安局各级警犬技术部门,积极参与世博前的各项安保工作,充分地发挥了警犬技术的特殊作用,为实现“平安世博”的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