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两种靶标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蚊虫抗性机制的研究在其抗性监测和环境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蚊虫对杀虫剂的抗性与其行为、生理功能的改变、解毒功能的增强以及靶标位点的不敏感性均有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芯片技术的普及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蚊虫抗性形成和进化的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全面展开,已经发现并克隆出了一些与抗药性相关的靶标基因。本文将对与蚊虫抗性相关的钠离子通道和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合介绍。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采集到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进行自育性实验和雄蚊阳茎鉴定,证实内蒙古满洲里地区发现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是骚扰库蚊新记录,其自育率为72.5%,雄蚊阳茎D
为了解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啮齿动物中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在那拉提草原捕获鼠和旱獭,分别取其脾组织提取DNA,应用巢式PCR(nPCR)方法检测Ot-Sta56基因;基因分型引物扩增阳
为更好掌握隐翅虫皮炎暴发的现场科学防控.通过对一起校园隐翅虫皮炎暴发采取现场流行病调查和昆虫标本采集、鉴定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本起校园隐翅虫皮炎暴发事件出现急性过
本文研究了室内饲养的美洲大蠊对3种不同含水率的材质的产卵喜好性。结果表明蟑螂比较喜欢在干燥的土壤中产卵,土壤和沙的含水率越高,蟑螂的产卵量越少,木削的含水率40%以下不影
根据以往多年及近期对蠛蠓属的研究报道,分析探讨了世界已知175种蠛蠓的分布概况,叙述了中国已知68种蠛蠓的分布区系特征。
本文比较环境治理与化学方法防治蚊虫的效果。2012年8月20日至10月14日在珠海市香洲区的居民区选取7个区域,其中2个作为环境治理实验区,3个作为化学防治实验区,2个作为对照区。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分离得到第1株具有杀灭蚊幼虫的细菌后,陆续出现了很多具有作为生物杀虫潜力的菌株.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又称球型芽孢杆菌Bacil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