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高考测试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元评价、分类选才理念及其文化的形成。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改革亦处于重大转型期,多种考试形式急需改进与整合、多元命题方式尚需调整与完善、考试内容结构与设计有待优化、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还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矛盾。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高考测试制度的变迁方式将出现“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变奏,变迁因素已转变为“政治”的消退与“技术”的崛起,变迁路径基本呈现出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其他文献
楼昉《崇古文诀》是南宋时期颇有文学眼光的评点类古文选本。选文方面,该书选入的记叙文、抒情文、俳谐文以及诗赋铭赞等文学性较强的文本,合起来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在论
《梁启超手批稼轩词》是梁启超分数次批校辛词的手稿本,分朱、墨批两种,其中大多为考证之语,间有作品赏析,体现了梁氏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对稼轩词的钟爱。在此基础上,梁氏为稼
本文通过勾稽资料,辨正是非,确认《全宋诗》及《全宋诗订补》误收唐人诗三首,重收宋人诗三首,失收宋人诗十六首,这对二书的修订而再版应有所补益。 This article through th
日本双红堂文库所藏弹词本《金瓶梅》,在语体形式、结构布局、回目、文字表述、篇幅、故事情节、人物结局安排、人物姓名等诸多方面,都与学界熟知的“词话本”、“绣像批评本
《全宋诗》出版后,学界在辑佚订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笔者在主持点校李纲《梁溪先生文集》的过程中,即从《文集》及其后“附录”中发现了包含宋钦宗
南宋史铸《百菊集谱》及其集句诗历来少受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其6卷、补遗1卷中有40篇诗文未被《全宋诗》、《全宋文》等断代大型总集收录;有集句诗60首近250句。保存唐代
徐铉是南唐入宋时期重要的文臣,堪称一代文宗,对于促进宋初南北文学融合,开启宋代文学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然而,学界对其入宋诗歌没有编年。因此,文章主要对其
《石头记》庚辰本第二十回朱笔眉批中的“獄神庙”,并非庚辰本抄写者对底本中“嶽神庙”的误认、误写或简写,不能把脂批“獄神庙”误认作“嶽神庙”,也不能将其等同于“天齐
目前存在的大多数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Web服务选择方案都忽略了服务之间的关联关系,认为服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使得组合服务的结果与实际有所偏差。为了提高组合Web服
基于1977-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人均GDP等数据,根据经济增长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录取人数)的相关关系,运用曲线估计的方法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进行预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