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文电影课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英文电影直观性强,题材广泛,优秀的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角度呈现出自然的神奇,人类的文明和人性的伟大。我校自开展英文电影欣赏课以来,课上利用英文电影创设情境辅助教学,有效地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目前教育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对孩子缺乏有力的管束与教育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的一個过程,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些家长过于放纵孩子,溺爱孩子,疏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关心,间接或直接的造成了学生的某些不良道德行文,家长的这种放羊心态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滑坡,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
  二、英文电影欣赏课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礼记》中记载:“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使命不仅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我校是一所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从2015年起开设了特色校本课程—英文电影欣赏课。英文电影欣赏课能够打破传统的教材的局限性和束缚性,通过英文电影欣赏课为学生营造自由、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在电影课上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把学生带入了西方文化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巧妙利用西方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把握时机,巧妙利用英文电影进行德育渗透
  在2016年我有幸参与了科研课题《小学生英文电影欣赏与实践》的研究。现就英文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进行分析。
  在这部电影里,塑造了几个个性丰盈的儿童形象。小主人公查理出生于一个极端贫困确从来不乏亲情爱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家六口人挤在一个简陋的几乎只有一张床的小破屋里,他们物质的贫穷确没有对一家人的紧密亲情有任何影响,也熏陶出查理善良纯真正直不卑不亢的品行。所以当一年只能在过生日时吃一块巧克力的查理幸运的走进孩子们梦寐的巧克力工厂,他没有迷失自己,并且还博得了个性怪异的工厂主旺卡的尊重,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这篇童话般的影片中,最感人的情节就在于亲情,电影一直在传递着一个观念—家庭的重要性。查理对亲情的珍重是影片叙事的基石。
  如查理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贫穷艰苦,但是家里的每一个人确都怀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当查理疑惑父亲一早没有出去工作而发出疑问的时候,爸爸为了不给家里人带来压力,假装轻松的说到:“牙膏工厂希望我能休息一阵子”。当幸运的查理得到了最后一张金卷,一家人完全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时,查理提出想高价卖掉金卷,但是家里人却说:“外头的钱多的很,你看每天新钞都在印制,但是唯独你这张金卷,全世界也就只有五张而已,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金卷了”。爷爷想让善良的查理觉得一切事情只是开玩笑,没有那么糟糕,还是可以解决的。当爸爸给查理买回来一个巧克力,大家期待能幸运得到金卷但是却失望的时候,全家人没有失意的烦恼,反而互相安慰。
  查理幸运的获得了参观巧克力工厂的金卷。参观奇幻的巧克力工厂的时候,家境丰厚、傲慢不知感恩的维露卡,疏于对自控力的段连、暴饮暴食的奥古斯塔,冠军傍身的小女孩紫罗兰和天才男孩麦克帝维,无视巧克力厂主旺卡的游戏规则,纷纷被淘汰了,只有善良的查理通过了考验,获得了旺卡的神秘大礼—巧克力工厂。但是旺卡却提出如果查理想要得到这个工厂,就必须放弃他的家人的时候,我暂停了影片。这样设计的, 抛出问题:如果你是旺卡,查理或者他的家人,在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分小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别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小组是这样创编的:家里人一律支持查理去工厂,放弃家庭。(表达了家人期望查理摆脱贫穷)。有的小组选择了查理去工厂,但是等查理获得了主动权的时候,再回来帮助家人摆脱贫穷。也有的小组创编的是放弃巧克力工厂,自己继续与家人过贫穷的生活。当孩子们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纷纷流露出的是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这部影片,孩子们明白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和家庭。查理从物质上可能是生活最低层,但是本质上精神上查理是几个孩子中最富足的。心中对家庭满满的爱和感激使他坚决拒绝了旺卡离开家庭才能得到工厂的要求,并且最终帮助旺卡找回了他心底的一丝对生活的爱的憧憬。
  利用优秀影片的渗透作用,通过最为直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潜隐于灵魂深处的那种共鸣,很可能像一股涓涓细流,悄悄的与学生的意识相融合,在主动的思辨过程中逐步得到感悟和升华。孩子们在欣赏影片的时候,无形的渗透了情感教育,在创编表演的过程中达到了情感教育的渗透目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英文电影,我们只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德育渗透点,并辅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文如其人,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俗话说,文章千古事。科举时代,又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制度。的确,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阶段作文占分30%左右,到初中占40%左右,高中占到一半。可见,作文教学占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对于写作的概念,新课程标准表述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性表述的过程。”并且提出了明确要求:“ 写作教
期刊
语文教育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并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学科。现代教育有教无类,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影响,因此其语文教学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问题。苗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多数分布我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苗族有着自己民族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加之苗族地区人口众多,因此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限制,教育也同样
期刊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科目在中考里分值很低,甚至部分地区并不纳入中考考试科目,所以出现了部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要摆脱这一困境这就要做到让学生喜欢地理,自觉、主动地学好地理。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自觉、主动
期刊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自学能力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它的精髓是“先练后讲”,冲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坚持“先练后讲”,给学生授予自学的方法,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尝试,才能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一、持之以恒,促使自学的形成  学习知识,最终要靠学生
期刊
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在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英语各项技能中口语技能最为实用,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打好英语基础,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笔者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必须对高职学校口语教学进行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高职口语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现阶段高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
期刊
攀爬区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区域,但挑战,正是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因此,我们幼儿园设置了此区域,在攀爬区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游戏,例如,梯子,铁桶,木板等,孩子们在这里充分的展现自己,获得自信!  当然,无论在那个区域中都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今天就有一个小小的难题出现了:蓝衣服的小男孩今年刚刚入园的一个大班孩子,别人都在搭建的时候,只有这个小男孩搬着梯子一直看我,开始我以为
期刊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学习空间或学习环境里,由学习者以及与学习者相关的其他人(包括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助学者、家长、邻里等)共同构成的群体,他们彼此之间因为共同的目标或责任经常参与相应的学习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或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学校的公共使命在于,培养每一个儿童成为自立的、活动的、合作的
期刊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常常出现“多记单词、多背句型、死抠语法、多做练习题,”可这往往是为了成绩而脱离了学英语的实际作用,等考试通过后慢慢地也就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而事实证明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与人交流时,一脸茫然,只恨当初少背了几个单词。难道真的是少背了几个单词的问题吗?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而是“个人发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体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实和文化知识丰富的起码条件。同时,体育也使人的其它一切方面变得高尚。在全面贯彻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也提出了“终生体育,终生锻炼”的新目标。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高中学校体育着重于把学生的兴趣项目培养转化为特长项目,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带动全面锻炼,为“终生体育,终生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
期刊
当教到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都会不断听到抱怨:老师觉得学生思维差,最不好教;学生认为哲学太深奥、太抽象,离生活好遥远,最难学。如何才能提高哲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既轻松又扎实的把哲学课学好,是我们必须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探索中,我发现成语小故事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借助成语小故事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里提高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