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人买,星巴克还在卖依云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个取之不尽聊之不竭的领域。
  咱们曾经聊过一个话题,“谁会在星巴克买矿泉水?”那一回里的问题是,大家为什么不会在星巴克买依云矿泉水?用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依云矿泉水在星巴克的交易感受成本太低了。
  那么既然依云在星巴克卖得这么差,为什么这家著名的咖啡贩卖公司还在卖依云?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过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
  第一个是,星巴克这么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可以肯定,星巴克这样成熟的公司选择把什么商品放到它的橱窗里不是随机的。这是因为在咖啡厅里出现的任何一种产品都占据了有限的柜台橱窗和菜单位置,也就是说它们都存在机会成本。
  第二个,星巴克和生产依云矿泉水的公司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生产依云矿泉水的公司的产品线很丰富,星巴克完全没必要选择最糟糕的产品来合 作。
  第三个,有的人认为依云满足了一些边缘用户的需求。即使在星巴克这种以咖啡为主题的创业项目谈判会所,也会有一些人专门为了喝水而来。但他们会点依云吗?并不会。你大可以向星巴克的服务员要一杯,这是免费的,而一瓶依云要22元。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公司做过小样本调查,依云是北京几家星巴克里卖得最差的產品。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泰勒把人们交易的动力称作交易效用,星巴克里依云的交易效用的确太低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既然如此,为什么星巴克还在卖依云。这对于很多餐饮经营者也许并不是很难的问题,依云是给那些星巴克的新顾客准备的。
  说是给新顾客准备的,并不是说星巴克希望他们购买更多的依云水,而是拿依云水垫底,让新顾客感觉星巴克的咖啡家族价格并不离谱。一瓶依云矿泉水的价格比星巴克绝大多数的主打产品要便宜一点—Tall杯的美式咖啡价格是25元,依云是22元;在Tall杯卖23元的时候,依云卖20元。
  新顾客对于一张陌生的菜单,会倾向于选择价格适中偏低的产品,人们认为这种选择不会被看成傻瓜也不会被看成没见过世面—现在和你提初次去星巴克的这种感受,你可能已经陌生了,但回忆一下这个春节在北欧看斯堪的纳维亚语菜单的时候,仍然还是如此吧。
  一般来说,连锁餐厅对菜品都是有设计的,菜单上菜品的分类类似于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里所说的企业分类。它们分别是:明星类菜品,这种菜的利润高,成本却比较低,是餐厅最想让顾客买的;金牛类菜品,这类菜品成本高,利润也还不错;山猫类菜品,它们的成本不高,利润率不错,但是点单量很小;狗类菜品,这种菜品成本不低,利润不高,点的人也很少。
  狗类菜品在餐厅有什么存在价值?它起到的作用就是,为咖啡馆里的明星类菜品导流。你不要以为狗类菜品只要足够差就可以了,“狗”也要具备一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和餐厅的明星类菜品和山猫类菜品形成比较直接的可比性,让顾客感觉到餐厅或者咖啡馆贩卖的明星类或者山猫类菜品具有更高的交易效用。依云矿泉水就是星巴克的“狗”类菜品。
  另外,依云水还有一个成为狗类菜品的优势,它的管理成本低—塑料瓶包装不易破损,产品保质期还长。一瓶依云水可以装扮成“狗”很长时间,直到它退休为止。
  公司人在消费时怎样才能不被狗类菜品的价格而影响对菜品性价比的判断?你只要剔除菜单给你造成的框架效应就可以了—当然,在驾轻就熟之后,你可以充满自信地只点自己最喜欢的菜品,不管它是什么。
其他文献
几年前,当腾讯准备吸引尽可能多的个人用户使用旗下的云服务微云时,这家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给了用户一个惊人的公开承诺:永久免费的10T云存储空间(1T约等于1000G)。  去年开始,这家公司开始有点小“后悔”了—先是限制了用户上传视频的清晰度,后来又限制了用户每日上传的文件数量。当然,底线还在,微云仍然保留了承诺给用户的免费空间大小。  今年1月,微云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直接将用户的免费空间缩减
期刊
半年前,我删除了Uber,坚持打车只用Lyft,因为生怕Lyft一死,Uber就会像滴滴出行那样一家独大后迅速提 价。  像我这样“深谋远虑”的用户在硅谷有一些,但面对Uber凌厉的价格戰攻势,Lyft一直没什么起色。直到这两天,Lyft突然增长迅猛,大家纷纷删除Uber安装Lyft,以至于Lyft一度被推到苹果App Store的前十名之内,最高时排名第四。  发生了什么?  Uber在人们抗议
期刊
C=CBNweekly  P=Mark Patterson  广告主在选择营销路径的时候,越来越看重电商渠道。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广告,电商渠道的营销可以更好地追踪消费者的行為、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其核心能力在于对数据的搜集和应用。在群邑亚太区首席执行官Mark Patterson看来,在整个亚太区,中国的电商发展最为成熟,该领域的营销做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甚至都可以应用到亚洲的其他新兴市
期刊
C=CBNweekly  N=Shantanu Narayen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社交媒体的流行,创意人员在企业中的角色正快速发生转变。从业人员面对多方压力,跨越不同的媒介和领域展开工作,关注消费数据和技术分析,以此创造出更加吸引公众的内容。在Adob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hantanu Narayen的眼中,这是件可喜的事。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创意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创意带来的商业影响力,创
期刊
凭借铁锈地带(工业衰退地区)制造业技术工人的狂热支持,特朗普进入了白宫。他发誓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方法简单粗暴:用美国货,雇美国人。  这一口号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发展让美国的制造企业将中低端环节迁往了更具人力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技术的发展又让本土制造工厂选择用机器取代人力。两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是,激起了铁锈地带技术工人的愤怒,他们的相对剥夺感明显增强,那些发誓为他们夺回工作机会的政客显然倍受欢迎
期刊
创意像一种夺目,但又难以捉摸的物质,随时都可能迸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但是,真正能改变世界的创意,需要被打磨成某种能让人理解、与世界相关联、可以定义的东西,与此同时,它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伟大魔力也不能遗失。  这种创意的能力,是苹果公司“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广告中出现的所有人的共同特征。  这支著名的电视广告在1990年代后期播出,广告词赞美道:“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他们特
期刊
做了6年网易娱乐音乐频道的内容编辑后,黄俊在2014年被调到网易云音乐担任运营总监—当时网易云音乐还处于初创阶段,换到新岗位上,摆在黄俊面前的是平台未来的发展压力。在此之前,他任职的高级内容编辑是一个“专家型角色”,日常工作是带领小团队策划报道、做项目,只需要做好娱乐音乐频道的内容编辑。  但产品运营显然更复杂,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仅要考虑平台的内容层面,还要考虑用户层面、活动层面、品牌传播效果
期刊
>> 在特赞创始人范凌(左)看来,为企业服务的设计师处在尴尬的“低频刚需”状态。  2014年,32岁的上海人孔令宙在澳大利亚悉尼开了一家设计公司。之前,这名平面设计师在当地的设计公司工作了近7年,海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相对安逸,但每年的项目数量有限,一年之中他只需要忙碌四个月就能赚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八个月的工作淡季清闲而漫长。  为企业服务的设计师处在尴尬的“低频刚需”状态。企业的设计需求有波峰和
期刊
因为疲累,整个春节,周屿都显得是在虚度。没有拜亲访友,也没有做什么有益身心的事。就这样并不算心安理得地窝在家里。  好在家人是宽容这一切的,他们准时端来四菜一汤。因为天冷,家里的空调也打开了。这个立式柜机已有7年的历史,开机率一直很低,除了盛夏最热的几天,平时都不会启用。这次也是看在周屿回家的份上。他们准备在城里过年,乡下的爷爷奶奶大年二十七的时候接来即可。本以为协商好了,父亲还有点怯意,反复解释
期刊
120元/平方米/天,这是上海南京西路1266号恒隆广场的首层租金标准。意思是,如果你想在这家商场的一楼租上1平方米卖东西,就要准备好每天给恒隆交120元作为场地使用费,其中包括底租和销售提成。  这座商场至今仍是中国所有购物中心中的“租金之王”。它也是香港恒隆地产(以下简称“恒隆”)在内地布局的8个购物中心里,业绩最好的一家。  想要维持这个地位越来越难。1月26日,恒隆发布2016年财务报告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