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能力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充满活力的情境式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丰富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问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必须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景。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教学不同于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去完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我们要以热情的态度,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实施课改,关注学生发展。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离不开现实的教学情境,语文也不例外,教师应立足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生活环境,经历从生活到语文的认识过程,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是探索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虽然很大范围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但是也常常图文交错,意趣隐含其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案性的内容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每一个机会,要善于扮演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进行,"在情境中引入新课"、"在情境中探究新知"和"在情境中运用知识"具体可阐述为:
  1.1 在趣味情境中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趣味情境可以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等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春》一课时,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组美丽的春天图画,百花争艳,充满勃勃生机的春景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他们陶醉在其中,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春天的景色多美呀,那么朱自清是怎样用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春天呢?我们现在一起分析、品味。"然后让学生听配乐的录音朗读,去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美丽春天,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语文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1.2 在趣味情境中探究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的语文趣味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态情境"。
  1.3 在趣味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游戏情境、世间情境进行设置,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2.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学生团体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团队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辩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教学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3.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精彩的提问,往往能在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室、课堂、教材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我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出发,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自觉的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
  4.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项思维"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科学研究表明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力挖掘开展想象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项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发挥学生想象力提供机会。通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能力。
  4.1 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语文是一门意蕴深厚却也是难以言说的课程,这时候,更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想象的能力,用想象去表现诗词歌赋中的涵义,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领略美的品质,提升审美情操。
  4.2 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贝弗里奇教授曾说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中常说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就是此种思维的体现。
  4.3 超越想象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通过想象,让思想自由驰骋,它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思想的跃进,得出两个或更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者方案。发散思维是一种超越定式思维的思维方式,中学阶段是在知识储备较充裕,而思维仍能自由畅游的阶段,是陶冶情操、激发创造热情和造就完善智力的最佳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地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思,促使发散性思维不断得到培养。
  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和运用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注意的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假期中,我报名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给教师的建议》。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第42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经验。说实话,我工作已二十多年了,以刚跨上讲台是的紧张慌乱到如今的从容镇静,从别的教师那里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经验,但真正的经验还是自己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渐次总结出来的。别人在工作中手把手的教你,使你
期刊
【摘要】通过实验与研究,我在理论上探究了"初中数学作业中激励机制应用"的可行性,及怎样在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开展"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以便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 数学作业 学生 激励机制  【Abstract】Through the experimen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二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与评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二维动画的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职二维动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维动画 课程教学 评价 改革  《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能独立开发动画短片、网站片头、教学课件等应用各个领域的动画作品
期刊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虽然不能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需要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但是,不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很难把学校体育活动持久地开展起来。因此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使学生主动的投入自觉锻炼的行列中来,是我们这些一线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生在小学时期由于受师资条件,场地条件,环境条件,家长认识水平的限制等。在
期刊
【摘要】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自信心不足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面对所要学习的文言篇章时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勇于面对、克服畏惧心理、勤于了解文言常识、明确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全面、系统掌握文言知识就一定能增强与现代汉语同源而异流的文言文的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激发 学习 自信心  萧伯纳先生有句名言 :"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什么是自信心呢?自信心就是
期刊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性 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
期刊
Table manners are absolutel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in the life of people, and it's actually the contents of our daily lives, we call it culture because it has special statu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
期刊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小学数学学困生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从多角度提出了有效预防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预防策略  1.加强教学针对性,预防常见学习缺陷  1.1 提出阶梯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学困生思维发展缺
期刊
【摘要】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加深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关键词】穿插教学 定量渗透 政治课教学  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
期刊
【摘要】教师设计的小学数学作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①要把握应用性原则,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②要把握层次性原则,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③要把握开放性原则,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④要把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作业 “四个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