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2只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实验组大鼠建立EAU模型,并于建模后第9天单次球周注射外泌体100 μl(含量50μg);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建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结构,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的表达;T细胞增生实验观察在1、10、30 μg/ml R16刺激下MSC外泌体对T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Th17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视网膜电图(ERG)评估大鼠视网膜功能;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HE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于建模后第15天视网膜结构较对照组更完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大鼠视网膜CD68阳性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建模后第15天,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病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建模后第9~ 13天,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临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3.210、3.181、4.121、3.227,P<0.01)。T细胞增生实验结果显示,在1、10、30 μg/ml R16刺激下1.0、10.0 μg/ml外泌体对T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30、4.188、6.011,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眼部浸润的Th1、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数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4、4.525、6.910,P<0.01 );两组淋巴结中的细胞比例无差异(t=1.126、0.493、0.178 ,P=0.286、0.632、0.862)。ERG检测结果显示,建模后第15天暗适应0.01、3.0 cd/m2 a波(t=3.604、4.178)和b波(t=4.551、2.566)振幅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大鼠来源的MSC外泌体可以减轻EAU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保护视网膜功能,减少眼部巨噬细胞浸润,下调眼部致炎性T细胞的比例,抑制T细胞增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经皮克氏针辅助复位微创锁定钢板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6月— 2016年10月绍兴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Robinson 2B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5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49例采用经皮克氏针辅助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区水通道蛋白4(AQP4)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脑挫伤+等渗盐水组(B组)和脑挫伤+高渗盐水组(C组),每组24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中度TBI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进行干预。伤后6, 24, 48 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收治的72例老年单侧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RAS组和常规组。其中ERAS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65~92岁,平均78.6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扭伤25例,摔伤10例。按Ev
目的探讨术前穿支定位技术辅助下设计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7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前臂及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1~68岁,平均52.3岁。创面缺损面积11 cm×10 cm~18 cm×14 cm。均采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完成修复,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伤椎固定联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伴单侧椎弓根骨折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6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伴单侧椎弓根骨折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9~68岁,平均48岁。损伤节段:T10 1例,T11 6例,T12 11例,L1 19例,L2 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经伤椎固定组(单侧组,15例)和
目的探讨利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Gustilo ⅢB、ⅢC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 2017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胫腓骨Gustilo ⅢB、ⅢC型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1~67岁,平均39岁。创面缺损面积6 cm×20 cm~7 cm×38 cm。Gustilo骨折分型:ⅢB型31例,ⅢC型1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疾病,主要累及视杆细胞从而导致夜盲,疾病终末期由于视锥细胞同时受累造成患者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丧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研究发现,在RP病理过程中虽然丧失了光感受器的功能,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功能以及与视觉中枢的神经连接却得以保存,为光遗传学在其治疗上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光遗传学通过在神经元上表达以视紫红质离子通道蛋白- 2为代表的光敏蛋白,控制神经元
遗传性眼底病是造成患者视力不可逆损害的一重要原因,因其预后差、临床缺乏有效干预手段而备受关注。随着大量遗传性眼底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以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基因与干细胞治疗应运而生,成为治愈这类疾病的新希望。基因治疗更多针对早期遗传性眼底病,以导入野生型基因片段替代突变基因来维持现有的视网膜细胞活力;干细胞治疗则更多地针对晚期遗传性眼底病,以健康的干细胞来置换和填充失去功能的视网膜细胞。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