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2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预防和控制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神经外科ICU的传播,避免室内交叉感染,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33例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发生率大多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机械通气、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消毒和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床间距不规范等是引起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90%以上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好转出院,同时也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及交叉感染。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各方面的护理干预,合理应用抗生素,正确认识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是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08―02
  神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接受损伤性及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日趋严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的传播,通过深层次介入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其他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共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39~85岁,平均62岁。所有病人经肺部X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体温38℃以上,通过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出现有多重耐药菌,接到通知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患者,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护理措施
  2.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向感控部门报告,并在科室内做好交接班,提高警惕性。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记(在病历、病房门口、床头卡标明隔离标识),安排病人住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
  2.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细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因此,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所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之重要。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过程中,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2.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普通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每24h消毒、更换一次,消毒后的物品,应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备用的医疗用品要保持干燥,放置在便于消毒的容器中,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或使用一次性管道,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严加管理,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尽可能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严格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2.5严格限制探视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时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3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是患者自身的内环境、侵袭性治疗措施和医院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保障其他患者的安全。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F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84.
  [2]陶红,钱丽静,王为兵.护理人员手清洁方法的实验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3):226.
其他文献
一 常言说的“长耳朵出气哩”这句话的本意是: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不是出气的。不想歪打正着,耳朵不仅有听觉功能,还有呼吸功能。 不仅耳朵可以呼吸,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都具
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不少男士抱怨妻子整日唠叨个不停,搅得自己坐不安、睡不宁,使得他们愁眉不展,甚至怒发冲冠.他们采取的对策不是装聋作哑,就是躲避逃跑.
【中图分类号】R826.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9―02  开胸手术病人术后有肺容量改变、肺通气改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为呼吸道分泌物滞留、胸廓扩张力降低、肺顺应性减小、切口疼痛、呼吸方式改变、神经反射刺激等。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和呼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可能是由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2种疾病,这2种病在一眼共存时,都可由于2类症状互相掩蔽,以及医师的忽略而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这一特殊临床过程的
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将有12.9亿人口,其中老年人占9%.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老年人口达1亿多人,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年工作十分
急诊室的医生对各种类型的感染都见惯不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胆囊炎、妇科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颅内感染等等,是急诊医生每天接诊的最主要内容.美
期刊
在基层卫生室行医十几年,接诊过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近年随着新医改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对糖尿病进行随访让我对患者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下总结,取长补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02―01  泌尿系结石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的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泌尿系统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1]。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
【摘要】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护理难度较大,术前要积极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精心护理,多数患者能康复出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105―0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化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血压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进行实验,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对象进行的常规护理,优质化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上效果明显。  【关键词】优质化护理服务;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