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迁移民非平衡的社会融入: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学习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运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外迁水库移民综合调查数据(2018年),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1)外迁移民社会融入的结构包含社会适应、生活生产适应、文化适应和经济地位适应四个维度.(2)外迁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呈现出非平衡特征.从融入维度来看,社会适应和生活生产适应水平较高,而文化适应和经济地位适应程度偏低.(3)外迁移民社会融入程度除了受到个体的人口学特征、社会地位、安置后生活时间长短的影响,还受到安置地所属辖区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维度的融入程度相互促进.(4)理论上不存在独立的移民心里融合维度,它和社会适应、经济适应及文化适应交织在一起.
其他文献
随着技术在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其治理效果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着眼于现代城市社区,以A市的12345热线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为例,讨论技术深入基层时的运作机
社区服务机构是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特定人群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江苏省“残疾人之家”作为一类社区服务机构,依循“体制内培育”或“体制外嵌入”两类路径生成发展,并依照“行政
伴随网络问政平台的发展,各级政府能更加及时地回复公民的网络发帖,但政府回复的具体行为是否可以等同于政策性回应却并不明确.通过对地方官员的列举实验分析可以发现,相较于
学界关于托底性社会政策“托什么”“托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托”等重要议题仍未达成共识,存在“补缺-保底型”和“积极-发展型”两种分歧,但仔细分析发现,其共同诉求均在
以库恩的“学术共同体”科学哲学史观为指导,基于理论、方法和研究者三个面向对传播学技术研究变迁状况进行考察,发现目前学界虽然表现出明显的求变倾向,但学术共同体内部仍
随着“互联网+”等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灵活就业人员从业数量也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推动下迅猛增加,同时该群体的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缺失问题突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抵
后精准扶贫时代,农民的道德风险进一步显现,主要体现在贫困依赖、贬损性评价、贫困的过度消费、产业振兴中的道德风险等几个方面.道德风险的发生机制与趋利性、信息不对称、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运动日趋深化,与城市形象、品牌紧密绑定的数字化文化遗产突破地域、国界和阶层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提升城市形象功能.数字化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业余剧团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团体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且在1950年代一度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要组织者,扮演着重塑乡村文化的重要角色.这一中国共产党对乡村文
当前中国文化研究出现较为明显的治理转向,具体表现为:文化治理研究总体先于文化实践,旨在用文化治理理论引领文化发展;强调国家文化治理的特殊性,同时审慎对待外国文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