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本,探究命题,抓准要点,避免误区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诗歌鉴赏考点的复习备考,本文提出四句话供同学们参考,即:重视课本,探究命题,抓准要点,避免误区。
  一、 重视课本。课本是“一课之本”,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古代诗词,有不少可供借鉴的课后练习题。复习备考时应该对课本加以足够重视,以课本复习为切入点,以教材中的典型诗句为例子,重视课本中的练习,较好地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收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
  事实上,高考试题中考题的设置与考试题型,也基本不脱离课文。复习时若能将课文上的诗句设计成题,以练习促复习,将是不错的做法。比如,要归纳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情况,可将柳永的《雨铃霖》和李煜的《虞美人》结合复习。《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情;下片对今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是“实”,“往事知多少”写回忆,是“虚”;“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则是“虚”。这样复习,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 探究命题。多对高考命题者的命题动向进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根据近几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命题情况,建议考生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平时训练要适当扩大涉猎范围。只有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诗人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诗歌都有所了解,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第二,注意探究各地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情况,确定复习重点。近年的考题考查重点多在炼字、情感、内容、手法四大方面,而且大部分试题都直接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全篇。
  第三,注意探究试题的综合性。高考试题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一是除了就某一知识点单独命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外,还在主观试题中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二是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调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
  三、 抓准要点。在平时的具体训练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要点一:题目。古诗词的题目大都是作者精心拟定的,它往往能揭示诗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内容、主旨等,是解读诗词的最佳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涵。例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题目中“金陵”是六朝的旧都,它明确了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怀古”交待内容,同时也暗示了吊古伤今的情感。
  要点二:作者。“知人论世”是鉴赏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成就,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主旨。例如鉴赏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应思考:为什么作者登上凤凰台,觉得“长安不见使人愁”,全然没有他出蜀时的“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原来这正是他当时忧愁和苦闷心境的写照:小人当道,君主被蒙蔽,自己有志不能伸。
  要点三:意象。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它是诗词中具体的人、物、景。不管怎么设题,最终都要回归到“景(物)”与“情”上来,即用什么“景(物)”抒什么“情”,“景(物)”和“情”有什么内在联系等。所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例如杜甫《登高》的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联共选取了八个意象,展现了一幅深远空旷的深秋图景,与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共同营造了沉郁、苍凉、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忧时伤世,感怀自身飘零的深广无极的情怀。
  要点四:注释。在高考古诗词试题中,往往会出现简短的不为人注意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是生僻难懂处的无意注解,其实很多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是理解诗意的捷径所在。例如一道考查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的试题,加了一个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结合注释看原诗,就不难读出作者抗清复明之心未泯,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要点五:题干。有时,命题人往往会在题干中给出一些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表明提问的方向,或指出解题的门径,或提示理解诗词的角度,应该重视并认真研读,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例如一道考查唐代来鹄《云》的试题为:“有人称来鹄的这首诗是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请你从‘人民’的角度,依据诗歌内容,来理解诗歌中作者对云有哪些情感。”题干的“人民性”,提示了解读此诗的思考方向,从而解读出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不问苍生之苦而悠闲自得之人的厌恶痛恨之情。
  要点六:组织答案。如何用规范的准确的语言来组织答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规范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三化”——答案要点化,要点程式化,程式术语化。即:一要根据题目的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分几层来组织答案;二要根据题目考察的不同能力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和答题程式;三要在答案中尽可能多用古诗词鉴赏常用的名词术语。
  四、 避免误区。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少同学容易掉进下面的误区,应该着力避免:
  误区一:重字词不重整体把握。很多同学习惯于在鉴赏诗歌时只注意从一词一义去理解,特别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或典故,或者词序颠倒的句子,只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附会性理解,不知道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命题者常常抓住这种“望文生义”的毛病设计选项。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不应拘泥于字词句的理解。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注意抓住诗歌题目,做好诗歌情感归纳。比如爱国爱民、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隐逸山水、参禅说理、人民疾苦等等。
  误区二:重做题不重考点归纳。很多同学在复习备考时,只注重做题,而不注重对各种题型、考点的归纳。复习时应注意对考点的归纳和突破。总体上说,各种题型的考点都集中在语言、技巧、形象和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努力熟悉一些术语,如景物描写技巧中的修辞手法术语: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反问、反复、设问、对偶、借代和叠词等;表现手法术语:衬托、反写、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关于各种结合的术语: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各种感官结合等;此外还有术语如白描、细节描写等。
  误区三:重自我感觉不重命题意图。高考所选诗歌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大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很容易导致考生在体会这些内容时拔高原有主题。而命题者恰恰常在此点上命题。因此答题时应该围绕题干,仔细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研读题干,特别关注某些词语,如“从全诗看”、“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请从写景的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等等。须知,只有吃透命题者意图,才能比较容易地找出正确答案,才不会盲目作答。
其他文献
略凡识得一些字,看过几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不少文章浓缩一下,故事的蓝本都大同小异。只是名字改了,环境转了,穿着换了,语言变了而已!然而我们也发现,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阅读欣赏,虽然似曾相识,不过依然觉得如初见般美好。  是的,故事永远都是旧的,如何让老套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那就看各位写手怎样各显神通!这对广大考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临考应急状态下,想不到好的新鲜的素材,这时候如能借鸡生蛋,运用熟悉材料
期刊
表达技巧题一向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察的重点和热点。盘点2012年的17套高考真题,对表达技巧有所涉及的考题高达12处,可见其分量之重。但是表达技巧又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其内在系统非常复杂,具体分类模糊不清,很多说法至今尚无定论。这就常常导致老师们无本可依,学生们无所适从。为了使2013年的考生能够从容应对这类试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求同存异巧分类  诗歌表达技巧的术语积累和储备是答题
期刊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张 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苔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
期刊
古代诗歌的鉴赏,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意境、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品读赏析,《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而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的语言,诗歌任何角度的鉴赏离开了语言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从考查的角度上
期刊
我们学校刚刚进行的语文考试的诗歌鉴赏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簇,犹向陶公觅宠光。  [注]①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 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
期刊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但高考试题并不考査辞格的辨别,只考査在具体语段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且往往与“仿句”、“连贯”等语用题和“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理解题结合起来综合考査。  尽管如此,辞格的运用却离不开其准确的辨别,否则,必然会影响其正确的运用和对其作用的恰当分析。本文仅就常见辞格中的五个易混难点,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突破的技巧,供参考。  一、 明
期刊
针对《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关于分析综合项里的“筛选文中的信息”项,从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看,除了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地区的6套试卷外,其他包括2套全国卷以及9个地区的共11套试卷均有单独命题。  一、 信息筛选题的命题方式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命题者从文中提取若干信息,列出四项组合,要求我们在基本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意,根据题干所设条件,筛选出符合或者不符
期刊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上乘的作文不仅为语文成绩购买了一份可靠的保险,而且能起到拉分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加以足够的重视。下面就我的个人经验谈谈高考作文的写作。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高考作文首先来自平时的积累,多看看散文类的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会逐渐使你的作文文采飞扬;其次,散文中蕴含的深邃思想,也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性。但是,阅读不是泛读,而是要
期刊
高三(2)班的孩子们:  你们好!  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只是想给你们写一封信。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在通讯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忘却了写信的快乐。今天晚上为了一个注释查找了电脑中所有的文档,看到了很多跟你们相关的文章、照片和视频。尽管手上有一项紧迫的研究任务需要完成,我还是很有兴致地看了我笔下的你们和你们笔下的我。  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我说的是“今天我们来上最后一课”。我这么说时,可能绝大多数同学
期刊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曾被毛泽东视为自由主义进行批判。然而,这种曾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的思想,其流毒至今仍未肃清。某公司为防止梯子倒下伤人,特意在旁边写上“注意安全”字样。“注意安全”看似温馨的四个字提示,背后其实另有玄机。仔细体会,潜台词应该是:“我已经提示,再与梯子发生碰撞,无论致伤致残都与我无关。”  曾见过“此处禁止乱扔垃圾”的标语,感觉这样的提示不够温馨,仔细想想乃不得已而为之;“水深危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