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原有轻度鼻炎,她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公司搬家,为不影响工作,公司采取边办公边装修,整个办公室弄得乌烟瘴气,空气污染很厉害,每天上班和下班前,老伴还要清理装修留下的垃圾。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伴的鼻子越来越感到不舒服,开始鼻涕增多,以致鼻涕倒流,一直吐痰不止。好像患了重感冒,吃了几天感冒药也不管用。
后来发展到头痛不止,无法忍受,就到居住地较近的通州潞河医院就诊。医生询问病状,作了检查,先开单做CT,CT结果出来是急性鼻窦炎发作,医生说,既要吃药又要输液,于是就吃药输液一个星期,仍不见效果。就又挂号让医生诊治,医生又开了一周药并连输三天加强的消炎药。一周过后,依然不见好转。
无奈之下,我们再次到潞河医院求医,医生在电脑里查看了前一段的治疗情况,明确地告诉说,你的鼻窦炎很严重,吃药输液都没用了,只能做手术。但我们医院做不了,建议到朝阳医院或者同仁医院。没想到潞河医院这个北京副中心最大的医院,堂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竟然做不了鼻窦炎手术!
我们在潞河医院折腾了20多天,花了5000多元的药费,按老伴医保单位规定,不住院,医疗费一分钱也报不了。为了减轻病痛,老伴和我准备尽快到同仁医院做手术,这是老伴的定点医院。这家医院尽管距居住地较远,乘地铁要上下倒4次车,历时一个半小时,但在北京算是方便的了。
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期,早上5点我和老伴起床,简单洗漱一下,就到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再换地铁。那天早上我们7点多钟赶到同仁医院,此时医院已是人山人海。我们先排队买卡,再排队挂号,到9点多钟才挂上一个下午号。虽然离下午看病还有4个多小时,只能在医院傻呆呆地等着。外面气温32°,到处是火辣辣的阳光,也无心走出去,一心只在看病上。一直等到下午2点多钟,终于叫到号了。一位女医生问了一下病情,老伴拿出潞河医院的CT片子,并告诉她潞河医院建议到同仁医院来做手术,她很不耐烦地说,先吃一周的药看看,想做手术挂专家号。她开了药单示意赶紧出去,一脸冷霜,态度很不好。我们只好缴费拿药,三种药与潞河医院开的药一样,我们清楚不会有什么效果。我们原本不知道做手术要挂专家号,这样,我们治病之路,又走了一个弯道。
我们在医院等待的时候,看到墙上贴着告示,可用微信预约挂专家号,这样省心省时,免得往医院跑。老伴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把预约的程序拍了下来。回到家之后,老伴就忙着操作,按照要求,一会儿提交本人手拿着身份证的照片,一会儿提交身份证照片,按照要求找了一个排队最少的专家,前面只有20多个人排队,认为几天之内有望挂到这个专家号。眼看着一周过去了,犹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了。
老伴吃同仁医院开的药仍无效果,而且每天头痛欲裂,只能靠吃镇痛药来减轻痛苦。实在没辙,我们下决心到医院排队挂专家号。
周日,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连洗漱用品、夜间穿的厚衣服和坐垫都带上了,哪怕排一夜的队,也决心要挂上专家号。同样是清晨5点起床,匆匆洗漱完即往医院赶。到医院一打听,知道耳鼻喉科挂号排队地点,一共4个队,每个队都已有人摆上了一块一块的海绵垫、小凳子,或者还有包包、衣服之类的东西,表示已经有人在这里排队了,人都躲到阴凉处。我们赶忙在医院门口买个小凳子,摆放在一号队的第三个位置。我在那里守着,老伴到附近找了个小旅店,晚上可以轮换地休息一下。直到太阳偏西,大家都回到各自位置排队了。之后又来了一些人,4个队大约有80多人。
医院门口和院内很多喊着“专家号!专家号”的票贩子,因为好奇,我就去询问,眼科的专家号600至1000元不等;耳鼻喉科的300至500元不等。我们就不明白了,票贩子怎么可以光明正大地喊呢?有的还说你想要哪个专家的號就有哪个专家的号。想哪天看就哪天看。这也太牛了吧!
晚上,我让老伴到小旅店去休息,到夜间4点来换我,因为夜间4点有保安登记挂号的顺序。夜间整个医院的院子里路灯一直亮着,到处是坐着的或者躺着的人,连楼梯口和天桥上都睡满了人。有的一家好几口,扶老携幼,有的给老人看病,有的给孩子看病,多数人买了一块海绵垫,就在排队的地上横着的、竖着的睡着,有的就坐在小凳子上打盹,从说话听出来大部分人都是外地的。有的千里迢迢,拖儿带女来到北京寻医就治,每个看病的人,需要问多少次路,走错多少窗口,排了多少次队,恐怕都有许多艰辛的故事,好歹现在是夏末初秋,凑合在露天下躺一躺,坐一坐,要是到了严寒的冬天那可怎么办?
到夜间1点来钟,一位保安拿着纸笔,挨着队登记看病人和排队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我很幸运,前面第二名放了一块海绵,一直不见人,据说是票贩子可能没有找到下家,自动放弃了,我就成了第一队的第二号了。登记完,我的心踏实多了,感到明天挂专家号有希望了。
夜间2点多老伴来替换我,她虽然吃了镇痛药,但一直没有睡踏实,担心我熬不住。回到小旅店,洗漱后躺下已是3点多了。久久不能入睡,生怕再出什么岔子,挂不上专家号。之后迷迷糊糊入睡了,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老伴焦急地说:“保安正领着我们排队的人上4楼(耳鼻喉科的位置),保安要求排队登记人到现场,他不认看病人。”我一听慌了神,穿上衣服就往医院跑。浑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上了4楼,我拿出身份证让保安看,他对照登记表看了一下点头示意认可了,我的心才落下。
6点多,4楼大厅已人头攒动,宛如闹市。挂号窗口排了长长的队形,我们仍排在第一队的第二位。大家都焦急地在队列中盼着挂号窗口早点开门。6点30分,开始挂号了,第一个挂了上午号,轮到老伴了,因为挂专家号心里太紧张,张口就说挂鼻科的专家号,挂号的说下午的专家行吗?老伴连想都没想,说:“行!”等拿到号一看是下午的,就感到当时自己的头是晕的,好不容易排了一天一晚上的队,不就是想早点看上医生吗?早点解决头疼欲裂的痛苦吗?总想着只要能挂上专家号就行,怎么就忘了迫切要求挂上午的号呢?越想越后悔,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下午看专家号的人仍然很多,仔细看了一下,晚上排队的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看来他们都在上午看了。直到下午2点多,终于叫号进入副主任医生的诊室,专家听了病情后,又看了一下在潞河医院拍的CT片子,很快同意住院做手术,并开了住院证,到医院大门边平房负责住院处办理有关手续。
我们很高兴下楼来到指定地方。在一位护士的指导下填写了一张表,即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医保性质等。那里等待的人不是很多,很快叫到号,我们选择了两人病房,每天200元的床位费,1.8万元的住院费,生活费480元,何时能住院待通知。
等待也是一种煎熬。直到第六天的下午,接到医院住院处的通知,说明天上午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终于盼到可以住院的准确消息,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还是早上5点钟起床往医院赶,7点多到达医院。在路边一人买了一个小包子一小桶稀饭,在医院一个花台上匆匆吃下。8点开门叫号,时间不长就办理了入院手续。我们又赶往西区住院处5层缴费,一到5层吓了一跳,排队缴费的人从大厅窗口排到楼道走廊,宛若一条长龙。我们只好从长龙的尾巴排起,直到快10点了才交完费。又赶往11层,在服务台,护士们让填了几张表,询问了身体情况,交代了住院的规定。直到快11点才让进病房。一切安顿好,老伴让我回家休息,明天再来。
老伴住进医院,经过了两天的术前检查,终于在第二天的晚上通知明天下午做手术,从夜里12点以后,不准喝水进食。手术这天来了几位亲戚,大家都焦急等待做手术的这一刻。到了下午的3点20分,一位戴着蓝帽子的年轻医生,推着轮椅来到病房门口,叫老伴的名字,让带上CT片子,换上他带来的拖鞋,坐到轮椅上。我和几位亲戚送她到电梯口,我竟然冒出一句:“战士上战场,什么也不想,祝手术顺利!”老伴笑了笑,很从容地挥了挥手。当看到她进电梯的背影,我心中竟涌起了莫名的悲凉情绪,人啊,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任医生宰割了。
手术室设在16楼,专门有一个做手术的电梯,我在大厅里焦急不安地等待着,不停地看着表,盯着电梯。当快到4点20分时,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老伴手术做完的念头,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我紧盯着手术专用电梯,果然16楼电梯箭头往下,一到11层一下子亮了红灯,电梯门咔嚓一下开了,戴着蓝帽子的医生,推着蓝色病床车,车上盖着被子,我问医生:“是1102号吗?”医生说:“是,赶快回房把病床准备好!”我快步跑回病房,对亲戚们说:“手术做完了!”我先把病床往外拉了一下,便于车子推进,接着把床上的被子和枕头移开,垫上手术后专用的医用布,然后用手拖着老伴的头部,往床上缓缓移动。我能熟练地做好这一切,是之前专门看了1101号病人手术后,回来是如何移到床上的。由于麻药消散不久,老伴当时有些疼痛和不适是正常的,随着用来消炎输液针药起作用,就逐渐好转了。当天晚上需要家属陪床,老伴的妹妹坚决要求留下,让我回去休息,明天來换替换她,我就偷了一次懒。
之后几天,老伴身体恢复得很快,生活完全能自理。在大楼走廊与病友散步聊天中,了解到病友是从内蒙古包头来的,问她是怎么挂上专家号的?她说,花了300元从票贩子那里买的。还有一个病友在北京等了20多天,也没能挂上号,最后是票贩子从医院内部网上挂的专家号,开始不是她的名字,后来花了500元才换成她的名字。这时,老伴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在微信上挂了一个前面只有20人的专家号,等了一个星期竟然无声无息,原来微信是被票贩子控制了,一般老百姓根本就挂不上号。
出院的前一天,病房主管医生告诉老伴,你欠钱了。老伴担心误了治疗,赶忙到5层缴了1000元,当场问会计:“欠多少钱?”会计说:“欠100元。”第二天要出院,早上7点多,要求医生办理出院手续,医生说:“现在办不了,你欠300多元,补交上才能办理出院手续。”当时我们有疑问,昨天才交1000元,上下午各输一次液,难道就花去1000多元?但不管疑问有多大,到了这个时候,说交钱也得交,要不然办不了出院手续,回不了家啊!只好到5层交了360元,医生才给办理了出院手续,然后还要再次到5层办理结账手续。老伴这次住院8天,共缴纳费用19360.34元。这医院可不是好住的,平均一天2000多元啊!
这次老伴看病,让我们全家饱尝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滋味。老实说,我们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医疗资源和治疗条件还相对好一些,那些生活在农村,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百姓,他们看病有多难是不言而喻的。看病难看病贵,已叫了多少年了,我感觉似乎没怎么解决,起码解决的程度还很不够,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解决,这可是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啊!
责任编辑:子非
后来发展到头痛不止,无法忍受,就到居住地较近的通州潞河医院就诊。医生询问病状,作了检查,先开单做CT,CT结果出来是急性鼻窦炎发作,医生说,既要吃药又要输液,于是就吃药输液一个星期,仍不见效果。就又挂号让医生诊治,医生又开了一周药并连输三天加强的消炎药。一周过后,依然不见好转。
无奈之下,我们再次到潞河医院求医,医生在电脑里查看了前一段的治疗情况,明确地告诉说,你的鼻窦炎很严重,吃药输液都没用了,只能做手术。但我们医院做不了,建议到朝阳医院或者同仁医院。没想到潞河医院这个北京副中心最大的医院,堂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竟然做不了鼻窦炎手术!
我们在潞河医院折腾了20多天,花了5000多元的药费,按老伴医保单位规定,不住院,医疗费一分钱也报不了。为了减轻病痛,老伴和我准备尽快到同仁医院做手术,这是老伴的定点医院。这家医院尽管距居住地较远,乘地铁要上下倒4次车,历时一个半小时,但在北京算是方便的了。
为了避开上班高峰期,早上5点我和老伴起床,简单洗漱一下,就到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再换地铁。那天早上我们7点多钟赶到同仁医院,此时医院已是人山人海。我们先排队买卡,再排队挂号,到9点多钟才挂上一个下午号。虽然离下午看病还有4个多小时,只能在医院傻呆呆地等着。外面气温32°,到处是火辣辣的阳光,也无心走出去,一心只在看病上。一直等到下午2点多钟,终于叫到号了。一位女医生问了一下病情,老伴拿出潞河医院的CT片子,并告诉她潞河医院建议到同仁医院来做手术,她很不耐烦地说,先吃一周的药看看,想做手术挂专家号。她开了药单示意赶紧出去,一脸冷霜,态度很不好。我们只好缴费拿药,三种药与潞河医院开的药一样,我们清楚不会有什么效果。我们原本不知道做手术要挂专家号,这样,我们治病之路,又走了一个弯道。
我们在医院等待的时候,看到墙上贴着告示,可用微信预约挂专家号,这样省心省时,免得往医院跑。老伴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并把预约的程序拍了下来。回到家之后,老伴就忙着操作,按照要求,一会儿提交本人手拿着身份证的照片,一会儿提交身份证照片,按照要求找了一个排队最少的专家,前面只有20多个人排队,认为几天之内有望挂到这个专家号。眼看着一周过去了,犹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了。
老伴吃同仁医院开的药仍无效果,而且每天头痛欲裂,只能靠吃镇痛药来减轻痛苦。实在没辙,我们下决心到医院排队挂专家号。
周日,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连洗漱用品、夜间穿的厚衣服和坐垫都带上了,哪怕排一夜的队,也决心要挂上专家号。同样是清晨5点起床,匆匆洗漱完即往医院赶。到医院一打听,知道耳鼻喉科挂号排队地点,一共4个队,每个队都已有人摆上了一块一块的海绵垫、小凳子,或者还有包包、衣服之类的东西,表示已经有人在这里排队了,人都躲到阴凉处。我们赶忙在医院门口买个小凳子,摆放在一号队的第三个位置。我在那里守着,老伴到附近找了个小旅店,晚上可以轮换地休息一下。直到太阳偏西,大家都回到各自位置排队了。之后又来了一些人,4个队大约有80多人。
医院门口和院内很多喊着“专家号!专家号”的票贩子,因为好奇,我就去询问,眼科的专家号600至1000元不等;耳鼻喉科的300至500元不等。我们就不明白了,票贩子怎么可以光明正大地喊呢?有的还说你想要哪个专家的號就有哪个专家的号。想哪天看就哪天看。这也太牛了吧!
晚上,我让老伴到小旅店去休息,到夜间4点来换我,因为夜间4点有保安登记挂号的顺序。夜间整个医院的院子里路灯一直亮着,到处是坐着的或者躺着的人,连楼梯口和天桥上都睡满了人。有的一家好几口,扶老携幼,有的给老人看病,有的给孩子看病,多数人买了一块海绵垫,就在排队的地上横着的、竖着的睡着,有的就坐在小凳子上打盹,从说话听出来大部分人都是外地的。有的千里迢迢,拖儿带女来到北京寻医就治,每个看病的人,需要问多少次路,走错多少窗口,排了多少次队,恐怕都有许多艰辛的故事,好歹现在是夏末初秋,凑合在露天下躺一躺,坐一坐,要是到了严寒的冬天那可怎么办?
到夜间1点来钟,一位保安拿着纸笔,挨着队登记看病人和排队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我很幸运,前面第二名放了一块海绵,一直不见人,据说是票贩子可能没有找到下家,自动放弃了,我就成了第一队的第二号了。登记完,我的心踏实多了,感到明天挂专家号有希望了。
夜间2点多老伴来替换我,她虽然吃了镇痛药,但一直没有睡踏实,担心我熬不住。回到小旅店,洗漱后躺下已是3点多了。久久不能入睡,生怕再出什么岔子,挂不上专家号。之后迷迷糊糊入睡了,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老伴焦急地说:“保安正领着我们排队的人上4楼(耳鼻喉科的位置),保安要求排队登记人到现场,他不认看病人。”我一听慌了神,穿上衣服就往医院跑。浑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上了4楼,我拿出身份证让保安看,他对照登记表看了一下点头示意认可了,我的心才落下。

6点多,4楼大厅已人头攒动,宛如闹市。挂号窗口排了长长的队形,我们仍排在第一队的第二位。大家都焦急地在队列中盼着挂号窗口早点开门。6点30分,开始挂号了,第一个挂了上午号,轮到老伴了,因为挂专家号心里太紧张,张口就说挂鼻科的专家号,挂号的说下午的专家行吗?老伴连想都没想,说:“行!”等拿到号一看是下午的,就感到当时自己的头是晕的,好不容易排了一天一晚上的队,不就是想早点看上医生吗?早点解决头疼欲裂的痛苦吗?总想着只要能挂上专家号就行,怎么就忘了迫切要求挂上午的号呢?越想越后悔,真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下午看专家号的人仍然很多,仔细看了一下,晚上排队的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看来他们都在上午看了。直到下午2点多,终于叫号进入副主任医生的诊室,专家听了病情后,又看了一下在潞河医院拍的CT片子,很快同意住院做手术,并开了住院证,到医院大门边平房负责住院处办理有关手续。
我们很高兴下楼来到指定地方。在一位护士的指导下填写了一张表,即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医保性质等。那里等待的人不是很多,很快叫到号,我们选择了两人病房,每天200元的床位费,1.8万元的住院费,生活费480元,何时能住院待通知。
等待也是一种煎熬。直到第六天的下午,接到医院住院处的通知,说明天上午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终于盼到可以住院的准确消息,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还是早上5点钟起床往医院赶,7点多到达医院。在路边一人买了一个小包子一小桶稀饭,在医院一个花台上匆匆吃下。8点开门叫号,时间不长就办理了入院手续。我们又赶往西区住院处5层缴费,一到5层吓了一跳,排队缴费的人从大厅窗口排到楼道走廊,宛若一条长龙。我们只好从长龙的尾巴排起,直到快10点了才交完费。又赶往11层,在服务台,护士们让填了几张表,询问了身体情况,交代了住院的规定。直到快11点才让进病房。一切安顿好,老伴让我回家休息,明天再来。
老伴住进医院,经过了两天的术前检查,终于在第二天的晚上通知明天下午做手术,从夜里12点以后,不准喝水进食。手术这天来了几位亲戚,大家都焦急等待做手术的这一刻。到了下午的3点20分,一位戴着蓝帽子的年轻医生,推着轮椅来到病房门口,叫老伴的名字,让带上CT片子,换上他带来的拖鞋,坐到轮椅上。我和几位亲戚送她到电梯口,我竟然冒出一句:“战士上战场,什么也不想,祝手术顺利!”老伴笑了笑,很从容地挥了挥手。当看到她进电梯的背影,我心中竟涌起了莫名的悲凉情绪,人啊,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任医生宰割了。
手术室设在16楼,专门有一个做手术的电梯,我在大厅里焦急不安地等待着,不停地看着表,盯着电梯。当快到4点20分时,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老伴手术做完的念头,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我紧盯着手术专用电梯,果然16楼电梯箭头往下,一到11层一下子亮了红灯,电梯门咔嚓一下开了,戴着蓝帽子的医生,推着蓝色病床车,车上盖着被子,我问医生:“是1102号吗?”医生说:“是,赶快回房把病床准备好!”我快步跑回病房,对亲戚们说:“手术做完了!”我先把病床往外拉了一下,便于车子推进,接着把床上的被子和枕头移开,垫上手术后专用的医用布,然后用手拖着老伴的头部,往床上缓缓移动。我能熟练地做好这一切,是之前专门看了1101号病人手术后,回来是如何移到床上的。由于麻药消散不久,老伴当时有些疼痛和不适是正常的,随着用来消炎输液针药起作用,就逐渐好转了。当天晚上需要家属陪床,老伴的妹妹坚决要求留下,让我回去休息,明天來换替换她,我就偷了一次懒。
之后几天,老伴身体恢复得很快,生活完全能自理。在大楼走廊与病友散步聊天中,了解到病友是从内蒙古包头来的,问她是怎么挂上专家号的?她说,花了300元从票贩子那里买的。还有一个病友在北京等了20多天,也没能挂上号,最后是票贩子从医院内部网上挂的专家号,开始不是她的名字,后来花了500元才换成她的名字。这时,老伴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在微信上挂了一个前面只有20人的专家号,等了一个星期竟然无声无息,原来微信是被票贩子控制了,一般老百姓根本就挂不上号。
出院的前一天,病房主管医生告诉老伴,你欠钱了。老伴担心误了治疗,赶忙到5层缴了1000元,当场问会计:“欠多少钱?”会计说:“欠100元。”第二天要出院,早上7点多,要求医生办理出院手续,医生说:“现在办不了,你欠300多元,补交上才能办理出院手续。”当时我们有疑问,昨天才交1000元,上下午各输一次液,难道就花去1000多元?但不管疑问有多大,到了这个时候,说交钱也得交,要不然办不了出院手续,回不了家啊!只好到5层交了360元,医生才给办理了出院手续,然后还要再次到5层办理结账手续。老伴这次住院8天,共缴纳费用19360.34元。这医院可不是好住的,平均一天2000多元啊!
这次老伴看病,让我们全家饱尝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滋味。老实说,我们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医疗资源和治疗条件还相对好一些,那些生活在农村,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的老百姓,他们看病有多难是不言而喻的。看病难看病贵,已叫了多少年了,我感觉似乎没怎么解决,起码解决的程度还很不够,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知何时才能真正解决,这可是与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啊!
责任编辑: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