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逐渐引领教育改革,对语文写作也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面对“互联网+教育”这一形式,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让习作教学在时代的变革中,实现创造性提升。本文现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5-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76
  有专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当前,在信息技术大环境当中,现代科技已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这成为如今小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帮助,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而且信息技术能够给写作教学提供全新的平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写作方面的空白进行有效填补。所以,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写作教学进行探究非常必要。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了解文化、了解历史的重要课程。写作教学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习作即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总结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方法。通过习作训练的方式,学生的口语及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与之对应的是学生可以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均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初期阶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水平。而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将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理解能力的合理途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还能够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意义重大。
  二、信息技术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一)语文写作素材积累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语文教师在展开习作教学前,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搜集习作素材,这会浪费非常多的教育时间和教育机会。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素材搜集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期刊、书籍等渠道搜集。实体书籍与期刊价格较贵,且内容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很难保障学生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和教师搜集素材的能力便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教师可以在作文网中提前搜集材料和资料,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播放材料,从而缩短了素材搜集时间,提高了师生的素材搜集能力。因此,这些方面都大大提升了语文习作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改变了习作模式
  传统语文习作需要笔记本、作业本、黑板、粉笔、钢笔等等。学校和学生都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和时间去购买材料,且在写完后作业本却只能当成废纸处理。浪费金钱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则可以通过电脑办公软件写作,且当写作过程中出现语序错误与错别字时,学生可以及时在电脑上进行改正,以免出现作文页面混乱的问题。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疑问时,可以利用网络将作文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电脑批阅作文,并进行标注。这样既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又提高了批改效率。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改正与指导学生的写作,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一)创建作文教学平台
  想要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就要建立准确、高效且方便的教学资源平台,这样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能够直接使用一些作文网站中提供的素材,也能够进入互联网自助查找素材。并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学生都能够登录网站来进行自主学习、写作以及自由评改,能够真正做到想写就写、想改就改,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在以往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作文只能够被教师批阅,之后教师在全班分享优秀的作文,可以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而网络作文就很好地改善了这一问题,网络作文是指小学生通过网络上的一些平台来发布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学生或者是教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对已经提交的作文进行阅读、评价以及批改,这种方式打破了常规的批改方式,既体现了网络的自主和交互性,又方便了批改作文,有利于促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反馈评价,优化评改过程
  在传统的作文批改中,都是教师为学生批改以及写评语,尽管教师在此过程中费心费力地批改学生的错别字和病句,但大多学生都不会注意看,最终没有明显的效果。想要使作文的讲评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尝试着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作文讲评,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等特点,在写作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作文的批改。例如,我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时候,会运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并在电子白板上直接进行修改和点评,最终评选出优秀的作文,这一过程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另外,运用多媒体还能够使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和优美的句子,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意识。
  首先,教师要确定写作主题,在进行写作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引导方向和引导目标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帮助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技能、写作思想等。小学生是写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写作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落实主体地位,也帮助自身落实引导地位,从而全面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互信基础。当学生的写作思路无法得到拓展时,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其搜集和整理一些可以激发小学生写作欲望的素材,以及可以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开展写作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在写作主题确定之后,语文教师就要对自身的写作教学水平进行优化提升。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辅助资料进行自我提升,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公开课进行学习,在学习了优秀、先进的写作教学理论思想后,教师就要灵活运用这些思想,帮助小学生实实在在地提升写作水平,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写作积累实战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以学习的精神,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丰富写作课堂教学的内容,优化写作教学的形式,从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营造直观的习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习并不是一个阶段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是贯穿人类一生的事情。这不仅是人类成长与发展积累下来的经验,同时也是新时期教育系统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写作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式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最独特、最直观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学习体验。教师不妨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以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在真情实景的带动下,融入写作意境。这样学生便能够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学习体验融入创作内容,大大提高了作文创作水平。如我在让学生写作一篇名为《雪》的作文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雪景的画面,并配以《雪》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雪的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习作思路。
  (五)挖掘阅读写作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的阅读写作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有针地对地布置任务,利用电子课件、视频等形式对素材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展示的视频或图片,从中阅读提取知识,并写出文章。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网上查资料进行理解、自己整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对自己所学到成果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相关视频,这个视频不需要教师对所授课内容提前明确提,在课前播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视频讲的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最后进行提问讨论。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语
  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习作模式都在此刻受到了深层的影响。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掌握信息技术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妥善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为学生丰富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更加直觀的习作环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欲望,积极主动地探索习作过程。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互联网中找寻语文习作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爱上习作,乐于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生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学周刊,2020(11).
  [2]曾丽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30).
  [3]黄蕾.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研究[J].中国教师,2019(S1).
  [4]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
  [5]赵玲.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考试周刊,2017(7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刘云珍(1979.2—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在胃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率及相关调控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凋亡细胞相关抗体(Apo2.7)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比分析364例组织标本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Caspase-3、Apo2.7在胃癌及胃癌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胃黏膜(NOR)、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黏膜上皮异型增生(GIN)、胃癌中,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单节段退行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给予PRP多裂肌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2周、4周和随访4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2周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DL)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CDF组和EODL组各42例,ACDF组行ACDF手术,EODL组行EODL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医院-家庭康复模式的优势。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收治的80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互联网+医疗”模式组(观察组)与传统医疗模式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医疗”康复治疗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各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PV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炎性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局麻药物用量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38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42例采用经皮内固定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症状,拍摄正侧位X线片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分析2019年汕头市登革热疫情中病例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生及检测人员对登革热病例的判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核酸检测结果,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聚类分组,统计各个发病天数组中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比例;同时对2019年流行毒株的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推导并比对分析包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比例最大,为96.84%,眼眶痛比例最小,为8.99%;头痛及骨关节肌肉疼痛在早期的病例中比例较高,皮疹则在恢复期的病例中比例较高;核酸
目的调查贵州仡佬族和苗族人群30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评估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Investigator~? DIPplex试剂盒分别对贵州220例仡佬族和207例苗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进行30个InDel分型检测,统计分析各位点的频率数据、群体遗传学参数,并与其他地区人群已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30个InDel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其基因型分布在贵州仡佬族和苗族群体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各位点在贵州仡佬族和苗族人群中的累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不适症状[1]。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oraminal(extraforaminal)lumbar disc herniation,FEFLDH]属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约占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的2.6%~11.7%[2]。多数患者因为临床症状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可有效治疗FEFLDH,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微创手术对FEFLDH患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部活动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4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4例LDH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部活动度、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和并发发生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