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数据挖掘”PBL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owdp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了金融科技的兴起,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对“金融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该文在总结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数据挖掘PBL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问题解决策略,以适用人工智能时代金融科技对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先论述域外立法对遗产管理人的资格要求和监督措施,为我国完善遗产管理人制度提供借鉴;然后论证了公证机构在遗产管理人制度中的作用,一是可以担任资产管理人,二是可以提供公证服务,三是公证机构的认证监督作用,通过统一的认证监督对遗嘱认证、资产管理人等事项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发展。
船舶尾气净化对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对船舶尾气净化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船舶尾气净化领域技术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中中国是主要的专利技术贡献国,但存在申请人创新能力不足、专利技术市场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型社会带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为了抢夺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在行业竞争中谋发展,企业对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有了更深入的思索。企业常用的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有利弊,因此为了更合理的分配费用,降低因成本核算方式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尝试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相融合,构建新的管理控制体系。本文阐述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融合应用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潮流,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和普遍共识;同时,随着国家对新文科建设的不断重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文章结合OBE教育理念,在总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理念、两个转变、三个阶段、四大体系、五种能力”的“五创”人才培养路径,使得人才培养逐渐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构建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陆相深水重力流水道的类型细分及其沉积模式是制约其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因素,但研究程度低。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瑶曲铁路桥剖面三叠系延长组实测、水道形态参数统计及岩相、粒度等分析,开展了湖相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可识别出4期复合水道,主要为洪水重力流成因。根据其内部单一水道及单砂体形态特征、岩相组成,将其细分为沉积型和过渡型两类。(2)剖面下部2期复合水道为沉积型,以悬浮载荷成因岩相为主,常见块状净细砂岩、薄层泥岩岩相组合和鲍马序列岩相组合;上部2期复合水道为过
目的:评价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的综合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07。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文献,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所需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
协同创新中心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施联合创新的“试验田”。从决策、过程、产出、效果四方面出发,针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特点,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立项、目标设定、资金管理、过程管理、产出水平、创新效果的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全过程评价,另一方面适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线上教学评价指标研究成果较少。文章采用文献梳理、调查研究的方法,从现有线上教学评价相关文献中海选线上线下教学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一个线上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集合,然后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评价指标集合进行增补,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集,旨在为解决线上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难的问题提供帮助。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在S大学对33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网络思政教育获得感受生活满意度和基本心理需求的正向影响(P<0.05)。满足大学生合理的基本心理需求,引导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传统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缺乏导致课程结构失衡,实践育人的落空阻碍了师范生实践智慧的生成,单一性评价体系制约了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发展。在以培养卓越教师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背景下,需要明确卓越师范生培养类课程实施的时代价值,探索基于师德养成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依托实践教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并以多元评价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