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秀才遇到兵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wi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9年时的中国警察,刚刚进入现代语境不过十几年,半土半洋;而1919年时的学生,血气方刚,既有西洋学说一二十年的熏染,更兼承袭古时中国书生担当道义的传统。这一场“秀才遇到兵”的争斗,“秀才们”并不都那么斯文,而“兵”也并非完全无理。
  
  另一方面,政府中的军人和旧派官僚坚决主张严惩学生。5月4日当晚,政府要员们在钱能训家中开会,主张安抚学生的只有教育总长傅增湘一人,那天会上,撤换北大校长、严厉处置被捕学生甚至封闭北大校园的提案几乎是一致通过。
  实际上,北洋政府根本不知道怎么对付群众运动,以前的中国政府的警察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局面。
  
  负有使命感的学生和半土半洋的警察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他的名著《五四运动史》中,对于中国何以在1910年代末出现“五四”这种大规模学生运动有过论述。他指出,20世纪的前数十年,中国城市扩展的速度是惊人的。1919年时,北京人口是60万,四年后就增到110万。而自1907年始,中国大约有一千万人接受过或者正在接受新式教育,“他们与现代西方文明的种种接触,和与传统统治思想意识及统治阶级逐渐背道而驰,使他们能够带领其他不安的群众,向‘救中国’这个目标进军”。
  说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们要“带领”群众“救中国”,这并不是“五四”一代学生们太自负,而是中国传统中便有书生救国的情结。周策纵提到,在汉朝和宋朝都发生过学生干政的运动,数万人上书要求罢免一些官员,甚至还有罢课。周策纵认为,这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真正的立法机构或者代议制度,“少数受过教育的人要设法表达自己也许是无法避免的事。”换句话说,官办学校的教师学生往往在危机时刻担当起公意代言人的角色,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就是承袭着这种负有政治使命的传统观念。
  而与旧时学堂不同的是,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们更年轻,人数也更多,搞起运动来规模更大。周策纵还指出“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一些具体条件:与西方学生不同,他们在拥挤的宿舍里习惯了集体生活,无论是读书或是娱乐,都是成群结队的。群众行动的方式如示威、罢工和联合抵制外货,若不是由归国留学生介绍来的,就是由中国历史和西方出版物里学来的。
  而他们的对手,那些政府高官,军阀们,普遍都已经五六十岁,受的是旧式教育,与采用舶来的形式进行抗议的这一代年轻人,思想距离甚远。
  
  1918年5月,北京的学生们发起过一次反日请愿,后人把它看成是“五四”运动的一次预演。那年的5月20日,2000多名学生排队到北洋政府的总统府,要求公布“中日互助军事协定”的内容,并且废除它。当时的总统是冯国璋,他派了北京市长王志寒、步兵统领李阶平、警察总监吴炳湘和宪兵司令马觐门等劝说学生回学校去,但没有成功。最后冯国璋亲自接见13位学生代表——这些学生后来很多都成了“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冯国璋保证说,政府从不曾做过,也不会去做违反国家利益的事,学生们的情绪才暂时平静下来。
  然而,这一次吴炳湘和他的部属们要对付的,是自从中国有近代警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场面。这些群众游行、罢课、罢市、罢工等等,规模之大,对社会震撼之深远,都是空前的,不要说吴炳湘觉得棘手,就是当时中国政府也不知如何对付,他们从前人那里没法得到经验。
  梁敬錞,“五四”时的北大讲师,在1966年他对“五四”这样回忆道:
  “五四”晚上,学生被捕,达数十人。那时学生都送京师警察厅禁押,而警察厅的司法处处长蒲志中,恰是我的亲戚。我到蒲家坐待,问:学生曾否受过刑讯或虐待?蒲先生答:吴总监(炳湘)同情学生,只有优待,绝无虐待,更无刑讯。又说:警厅准备将案件移送地方检察厅依法办理。我问:天气如此炎热,学生又只是嫌疑犯,可否准予保释?蒲先生答:保释照章须有铺结,但如有较为体面之人,出名具保,他可以向警察总监请予通融。
  
  既然学生不肯出来,政府只好派员劝说。6月7日,先派4名教育部官员来劝,没有奏效。第二天,政府派的两名“劝导代表”中,有一名是国务院的秘书。他们解释说,政府承认它的错误,并表示歉意。警察也表示道歉,同时派几部汽车到学校监狱门口送学生回去。同时学校门口堆了几千人,是各社会团体代表们来慰问兼劝说,数目多至几千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在6月8日胜利地走出学校的监狱,接受震耳的鞭炮和人群海潮般的欢呼。
  又过了两天,政府宣布,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解职。这场大逮捕像一场“闹剧”那样结束,把政府弄成了笑料。
  
  五四时的警察“很文明”吗?
  
  学生们刚出狱的日子里,警察表现得特别客气。有外国记者报道说:“6月6日,学生手持旗子,欢呼喊叫着,列队游行演说,警察站在旁边像保护着天使。没有一个学生被捕或干扰,我们听说,有一个学生,口若悬河,滔滔演说,警察很有礼貌地请他答应把他的听众往前移动一点,原因是听众太拥挤,会阻挡交通。”
  是民国初年的警察特别文明吗?
  前面说到,中国的现代警察制度是1905年建立。建立之初,曾请日本人川岛浪速(那位著名的川岛芳子的养父,时任顺天府日本警务衙门事务长官)来负责建警务学堂,培养中国第一批警员。课程包括法律,也包括“用绳法”、“操刀法”这些实用技能。全套课程都是克隆日本的警察训练。
  辛亥革命后,南京的临时革命政府曾经颁布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在今天看来都是相当现代的,它们主要包括:一、禁止刑讯;二、厉行禁烟;三、查禁赌博;四、限制警械的使用;五、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在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这些原则都没有认真执行,但是也没有被废止。
  然而,学生们的胜利,却也并非“警察文明”结果。有史家指出,“五四”运动时的客观环境对运动的胜利非常有帮助。北洋军阀中段祺瑞与冯国璋、曹锟等不同派系的军阀互相牵制,在南方还有另一个革命政府。此外“五四”时期的总统、总理和教育总长等是文官出身,有些还是很优秀的文人学者,这各种势力之间的均衡,给了学生们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
  后来的北洋政府,并不乏残酷镇压群众运动的事件,比如1926年段琪瑞政府制造的“三一八惨案”,1927年张作霖指挥的逮捕杀害李大钊。
  在1919年,“五四”学生运动的结局,是政府基本屈服。但是在那之后,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运用警察铁腕越来越纯熟,而学生的反抗运动,也一直没有停歇。他们之间的距离,在“五四”时期就很大,后来变得更大。
其他文献
蒋介石从黄埔建军、北伐、中原大战、江西至陕北剿共,以迄抗战,凡三十年间,无日不在用兵,无日不有胜负。但内战战局无论是战略形势或是战术格局,均大异于“五次围剿”时期,内战战况不仅首鼠两端,狼狈不堪,更让蒋介石痛觉惨败与羞愤。      内战,从历史进程而论,从国民党的立场观之,它是“五次围剿”的后续篇章。而从共产党的角度观之,它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延长,所不同者,“长征”是“你打我跑”,打的是一场
期刊
工业革命前的尼德兰,依靠福利能够给自己的产业大军提供基本的保障,维持他们做人的尊严。他们留给现代世界的另一个经验是:福利未必全靠政府,各种社会组织、行会都应该参与到福利事业中。    现代世界证明,经济萧条往往刺激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现代美国社会的各种福利政策,基本都是大萧条之中“新政”的产物。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府也在养老金、教育、最低工资等政策上下功夫。不过,兴办福利未必一定全靠政府。在历史上
期刊
在那个西方一统天下的时代,处于弱势的文明古国,主动走出去,让西方人了解、理解自己的文化,对民族和国家有好处,文化的偏见,说到底,只能靠文化的交流才能被消弭。      托陈凯歌电影的福,似乎已经淡出中国人记忆的梅兰芳,又回来了。一时间,报上关于梅兰芳和孟晓冬的旧闻多了起来,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也有打听梅兰芳的了,当然,即便如此,对他们来说,梅兰芳不过是一点带有猎奇味道的陈芝麻烂谷子而已,当年的
期刊
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有句名言: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但他本人却不是死在对德战场,而是在二战硝烟散去后的1945年12月21日,死在德国海德堡医院;肇因则是此前12月9日,星期天,他在德国曼海姆所遭遇的一场车祸。      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将领的知名度,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肯定名列前茅。这大半要拜1970年的美国影片《巴顿将军》之赐。这部史诗式传记片荣获奥斯卡
期刊
以县立高等小学为主,学生们开了“反日大会”。后来成为作家的诸城人陶钝一直记得当时的场景:“三年级的同学王伯年,跳上台去,撕下自己白褂子的一块衣襟,咬破指头写出了‘宁死不当亡国奴’七个字。”会后,学生们游行全城,动员商人罢市。    1919年5月中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山东诸城,迅速在这个小城掀起波澜。    以县立高等小学为主,学生们开了“反日大会”。后来成为作家的诸城人陶钝一直记得当时
期刊
接管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资本主义堡垒后,如何将官僚资本、帝国主义资本和民族工商业分门别类进行接收、监押和收服,为战后重建服务,并改造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求的经济体,是新政权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  文/国家历史特约 苏琦  当中共的干部们来到上海这个他们阔别多年的远东最大的资本主义堡垒时,面对的是官僚资本、帝国主义资本和民族工商业这三个共生综合体。如何对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接收、监押和收服,以兑现自己对
期刊
如果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的话,那么大总统徐世昌则有意地点燃了这跟引线。一旦日本在华权益得到承认,就意味着段祺瑞实现独裁指日可待,那么徐世昌一切“偃武修文”、和平统一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总统之位也难保。      1919年5月4日中午,总统徐世昌正在中南海的总统府内为刚刚回国的驻日公使章宗祥接风洗尘,国务总理钱能训、币制局总裁陆宗舆、交通总长曹汝霖也都作陪。酒宴上大家杯觥交错,
期刊
时代把陈景润从一个正直的人变成了一个政治的人。但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铸起的精神丰碑,又让他成为一代人心灵的参照。    1978年新年伊始,随着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横空出世,“陈景润”三个字一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一位仰慕陈景润大名的四川农村青年从广播中收听到了他的事迹后给他写了一封信,由于发音问题,收件人被写成了“陈井运”,且没有收信地址。几经辗转,这封信居然交到陈景润的手中,其影响之大可
期刊
2009年1月22日,作家梁羽生在悉尼去世。在他身后,由他开创的新式武侠小说也渐渐随时代的变化,慢慢淡出人们的聚焦处。新式武侠的时代,远去了。    在华人世界里,悉尼确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例如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从1987年9月起,就一直隐居在这里。    说是悉尼“隐居”,但多年来,生公(我们对他的尊称)每周必到城中,经常参加文友茶聚,每次必谈笑风生,滔滔不绝,时事政治、社会人生,都
期刊
被解放65年后,昔日纳粹的集中营成为了东欧最具人气的观光点——但也是最为脆弱的。每一位到访奥斯威辛的访客都会对这里保存的受害者的头发印象深刻:近两吨、一人多高,码放在玻璃幕墙后,或黑或棕、或红或金、或灰或白皙。  去年秋天,当我返回故地,这些头发却已失去了光泽,看上去更像随意码放的羊毛。仿佛只有偶尔浮现的几条发辫诉说着这里曾经的一切——这里,是第三帝国大屠杀最大的一处见证地。65年前,至少有1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