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来源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有效利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提高旅游开发的能效,成为羌族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课题.茂县羌族非遗旅游资源丰富,等级评价高,通过对茂县羌族非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旅游开发中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策略研究,提出了明确主题定位、打造体验式旅游、发展特色风情民宿、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多途径推广宣传等策略,并细化了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赛事旅游是中国乡村地区的新兴旅游形态,易于全民参与,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社区参与赛事旅游逐渐兴起.针对环雷公山地区连续10年举办的体育赛事调查,众多赛事通过几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扶贫成果,而现代体育赛事、商业旅游节庆等事件对乡村社区的影响并不明确,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对黔东南“雷公山”社区的赛事旅游情况进行梳理,采用直面式访谈,衡量现代体育赛事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认为:赛事旅游具有“乡村振兴”功能,居民真实认知与“由上至下式”扶贫效果具有差异性,现代体育赛事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
分别选用湖北孝感、四川凉山等6种各具地方特色的酒曲制作成醪糟,观察不同酒曲在发酵醪糟过程中的差异,并将其醪糟作为唯一发酵剂,采用古法发酵方法制作馒头,通过感官评价方法进行评定.通过实验表明:(1)6种地方酒曲在相同条件下发酵醪糟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2)6种地方酒曲制作出的醪糟的品质存在较大差异;(3)在将6种地方酒曲制作的醪糟作为唯一发酵剂运用到古法发酵馒头中时,醪糟的感官品质与馒头的感官品质不成正相关关系.
川味板鸭表面干爽、金黄色,肉质结实,切面红白分明,烟熏味浓郁,咸鲜微有麻辣味,咀嚼口感好.利用食品加工技术结合川菜调味技法,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川味板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5%的精盐,0.6%的八角,0.5%的小茴香,0.9%的砂仁,0.6%的桂皮,0.7%的花椒,0.5%的老姜,0.8%的干辣椒,6%的料酒,1%的白糖,0.02%的亚硝酸盐,在12℃的条件下连续发酵18h,自然晾干15d,在55℃的条件下连续熏制2.5h可得感官性状为优的产品.
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明星因其受关注程度高,所以发布的旅游微博会对公众的旅游意愿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是关注明星动态信息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该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研究人物型和景物型两类明星微博在不同公众形象和社会距离情境下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形象好时,两类微博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公众形象差时,明星发布的人物型微博导致更低的旅游意愿.明星与大学生社会距离小时,两类微博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明星与大学生社会距离大时,明星发布的人物型
文章首先将点数作为成本动因,将成本对象之间消耗时间的相对权重用点数计量,构建了点数作业成本法对菜品间接成本核算模型.该模型实现了间接成本在菜品间的全额分配,真实地反映了菜品的全部成本,降低了作业成本法在餐饮业的应用难度,提高了菜品间接成本的核算效率.其次,点数作业成本法通过静态成本和动态成本的划分,衍生出菜品动态利润的概念,解释了食品成本相同的同一菜品在不同企业间定价差异主要由菜品动态成本不同所致,探讨了菜品动态利润为正数是菜品定价的基础,并以此进行菜品营业利润扭亏为盈对策分析.再次,将菜品营业利润与销量
河南省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学历史,文学资源众多,类别齐全.但目前河南省的文学旅游资源开发仅局限于资源本身的浅层开发,旅游模式创新不足.因此,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河南省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的研究就显得必要而迫切.文章以河南省全境为研究区域,以文学旅游创意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古典和现当代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为主要研究内容,厘清河南文学旅游的现状,系统分析河南省文学旅游发展的问题和症结,以此寻求实现文学旅游创意和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路径.
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和党史学习教育为背景,以红色旅游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途径为结合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评价游客对武乡县红色旅游发展感知,发现游客对武乡县红色旅游发展整体感知较好,但在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等5个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因而,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和武乡县红色旅游发展实际,针对性提出具体5条建议,以期为武乡县红色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深入剖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滑雪旅游的营销环境,探究阿坝州滑雪旅游竞争力,提出发展策略:细分市场,明确发展定位;加强宣传,传递地方特色;夯实基础,培育消费市场;以点带面,发挥协同效应.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有利于在构建发展新格局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文章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本质特征和经济效应,从理论的角度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支撑,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绝对贫困消除后,依靠乡村振兴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成为四川省发展的重点,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机理,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进行分析实证得出:在2010—2019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总体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经历了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整体处于失调状态但逐渐改善.基于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层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