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论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闻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质是中国是否需要革命,是走资产阶级改良之路还是走无产阶级革命之路的讨论。论战在理论上阐明了“问题”与“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在实践中最大限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上,由直接过渡到迂回、间接过渡的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近年来,随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10月26日、27日,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召开三届六次理事大会暨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会长阳安江出席会议
吴瑞真表示:“壳牌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机会,但是我们认为在短期内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与客户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共同协作,不断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20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连续出台了密集大、力度强的调控政策应对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与高涨的房价、通胀泡沫之间的矛盾,力争使房价回到合理价位。总体来看,土地紧张、住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兴起既有深刻的世界哲学与文化背景,也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吁求相契合,更是我国理论研究发展的逻辑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可以从广
詹姆斯·奥康纳在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论”。开始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有力回击了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空场”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与进步。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后,对改革认识从一致认同到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于对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