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遥感技术调查太原地表水污染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y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前,人们就幻想能有千里眼,能有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样一双火眼金睛。时至今日,那种幻想已成为现实,这就是遥感技术。它既可用于探宝,也可以用于防灾减灾。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是指从遥远地方获得目标物的信息,并对共识别、分类,判读和分析的一种技术。图象是按一定比例尺缩小的客观、真实的地表自然景观的详细记录。图象信息是以不同色调特征和图象特征信息在象片上
其他文献
当今,随着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近年来,世界上相继建起百余栋高度超过200米的高层建筑。美国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建筑,其中,1974年建成的芝家哥的西尔斯大厦,110层,高443米。据报道,正在建筑的日本"空中巨堡",这座将于2001年完工的500层建筑,比目前世界最高建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还要高得多。
期刊
分形迭代技术与视景可视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陶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宗坚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授李德仁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和物理现象具有较明显的自相似性和自迭代生成机制,分形迭代过程能很好地再现这类自然特性。本文探讨将分形迭...
期刊
多媒体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名词。有人认为,多媒体系统将像个人电脑在80年代那样,改变90年代乃至21世纪的人类世界。 时下,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因为多媒体技术正在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将对人类未来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场全球场的“多媒体旋风”正在刮起,所有关心多媒体技术的人们都在关注着这场新技术革命。
期刊
人类接受的信息中约有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而“听”和“说”是人类最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目前的计算机则主要是通过键盘和显示器以字符形式与使用者交流信息,这种呆板的操作方式使计算机作为信息交流媒体无法达到最有效的利用。要完善地解决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问题,最好使计
期刊
1994年2月7日,美国空军终于把其苦心营造多年的第一颗"军事星"(Milstar)军用通信卫星用大力神-4火箭送上了太空。时隔一年多之后,第二颗"军事星"-1又将于今年底发射入轨。从此,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期刊
"卫星号"运载火箭(见图)由科罗廖夫设计局研制。1957年10月4日,该火箭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重83.6千克)送入倾角65.6度,近地点228公里,远地点947公里的椭圆形空间轨道。此后又用它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生物卫星和重达1327千克的苏联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号"运载火箭在发射了三颗卫星后,经适当改进——增加一级或两级不同规格的上面级火箭,先后派生出"东方号"、"闪电号"和"联
期刊
早在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航天技术刚刚诞生不久,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就注意到, 航空与航天两大技术存在不可分离的联系和很强的互补性。因为无论什么航天器进出太空,都必须穿越大气层与空气打交道,后者显然属于航空技术范畴。航空与航天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便导致了人们对一种既能在大气层内飞行,又能在大气层外航行、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的新型飞行器的构想。这就是"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
期刊
1988年9月19日,以色列的第一枚运载火箭"沙维特",将一颗名为"地平线"-1的卫星,送入轨道倾角142.86度,近地点248公里,远地点1170公里的椭圆形空间轨道,发射地点是特拉维夫以南帕尔马基姆空军基地的"沙维特"火箭发射场,"地平线"-1号卫星重156千克,是一颗小型技术实验卫星,为研制航天用的部件提供生产经验、搜集空间环境条件和地球磁场方面的资料以及验证火箭的入轨
期刊
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神通广大的生物不断启迪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自从美国生物研究人员为植物幼株植入火荧DNA载体创造出多种夜间发光植物以来,他们又利用植物发光特性追踪考察并鉴别出第
期刊
通信卫星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超豪华神经系统,现代战争的生命线。所以各种通信卫星技术正在竞相发展,争奇斗艳,唯恐失宠。目前,几大类卫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足鼎立之势,各有自己的天下,并且不断推出技高一筹的新"帮主",以扩大本领域的追星族队伍。誉满全球的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是由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经营的商用通信卫星系列,目的在于沟通世界各国之间的通信业务。现在,已有130多个国家加入了该组织,包括了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