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发现治疗肝癌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6月2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专业期刊《药物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从中药五味子中获得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靶向TRBP蛋白治疗肝癌的研究成果。
  肝癌在全球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四位,在中国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二。目前一线用药的半数生存期仅一年左右,药物价格昂贵且有较多副作用,因此寻找新型的安全有效药物治疗肝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中它也被用作预测肝癌发展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小分子药物通过调控小核糖核酸来治疗肝癌。目前唯一发现的可以调控TRBP功能的药物是依诺沙星,但它存在亲和性、特异性不高等问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小分子调节剂。
  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肖伟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飞课题组、成都中医药大学胡凯峰课题组、云南大学张洪彬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课题组,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调节了肿瘤细胞内小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确定其靶向参与小核糖核酸成熟过程的TRBP蛋白,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與转移。
  进一步通过简化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的骨架,他们设计合成了20余个衍生物,得到了活性和特异性良好的化合物9,并通过合成化合物9的生物素探针,对其靶标和作用机制进行了验证。
  据悉,目前合作研究团队已就此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加紧这类新型化合物的后续抗肝癌新药开发的相关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瘦高个,小平头,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起来斯文又随和,这是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公安分局共青团路派出所副所长刘玉国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身着便服走在人群里,刘玉国看起来就像是一名中学教师,很难让人联想到他已经从警21年,侦破过3000余起案件,还负责着管辖区好几万居民的安全。  社区民警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不大,却纷繁复杂,关系着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比如哪家夫妻吵架了,要求民警去给评理;哪个居
摘 要: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思想性格,体会人物魅力,提高鉴赏人物的能力。  关键词:角色沉浸;背景拓展;互为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统编版教材高年段课本中选了许多经典的文章,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是值得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