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水杨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联合氟米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特应性皮炎患者64例,选择躯体两侧大小及严重程度相似的皮损,分别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0.02%氟米松+3%水杨酸)、0.02%氟米松软膏、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选择患者躯体两侧非皮损区皮肤,分别外用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均为每日2次,连用3周.使用皮肤生理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3周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判断疗效.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选择双前臂屈侧健康皮肤,外用水杨酸及基质软膏,每日2次,连用3周,于用药前、用药后1、3周检测TEWL.结果 健康人皮肤用药前及用药后1、3周,各组TE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区TEWL在第0、1、2、3周,复方氟米松组分别为(34.26±20.82)、(22.38±16.16)、(17.04±12.74)、(15.34±13.13)g·m-2·h-1,氟米松组分别为(33.02±16.71)、(24.63±17.08)、(20.37±9.53)、(19.06±9.17) g·m-2·h-1,水杨酸组分别为(34.16±18.03)、(26.49±8.59)、(21.91±8.46)、(21.20±9.38) g·m-2·h-1,基质组分别为(33.81±17.11)、(29.80±12.48)、(26.16±8.31)、(25.52±6.05)g·m-2·h-1;治疗前(0周)各组T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TEWL下降值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7,P<0.01);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治疗1、2、3周后TEWL下降值复方氟米松组均显著高于氟米松组(P<0.05),水杨酸组显著高于基质组(P<0.05或P<0.01),水杨酸组与氟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非皮损区TEWL,水杨酸组在第2、3周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基质组(P<0.05).复方氟米松软膏组基愈率(53.1%)及有效率(84.4%)均高于氟米松组(分别为34.4%和64.1%),两组比较,基愈率χ2=4.57,P<0.05;有效率r=6.90,P<0.01.结论 3%水杨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优于氟米松软膏。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8日,庆祝“银屑病防治研究教育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银屑病基金委员会)成立15周年暨2012年医患研讨会往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学术厅召开,来自各地的专家和银屑病患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银屑病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省琴教授主持,廖万清院士致开幕词,空军总医院王建昌院长致欢迎词,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马中立部长致贺词,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马剑文会长宣读了总政治部批复件及北京民
期刊
患者男,70岁,拾荒者.因左足跟黑色斑块6年,全身皮下结节2年于2012年5月24日就诊本院皮肤科.6年前,左足跟出现绿豆大黑色斑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无自觉症状.3年前,左足内踝出现3个黑色丘疹,逐渐增大,形成结节,并逐渐融合,无自觉症状.2年前,躯干、四肢陆续出现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亦无自觉症状.1年前,左足跟黑色斑块破溃、渗出,自觉疼痛.既往无免疫缺陷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史,但有左足跟外伤史
期刊
目的 分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2011年我院126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9岁,男女比例是2.5∶1.皮肤病变呈湿疹样、脂溢性、出血性斑丘疹样、黄色结节样和白色斑疹样.在3种传统临床分型中,Letterer-Siwe病所占比例最高,患者年龄最小,受累器官最多,多伴有肝脾肿大、X线胸片异常、造血
期刊
目的 探讨瘦素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人重组瘦素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瘦素对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瘦素激活的下游信号分子活化程度.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50 μg/L及100 μg/L瘦素作用
期刊
患者男,63岁,躯干、四肢反复出现风团14个月,双下肢骨关节疼痛10个月.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平均每周发热1次,最高可达39℃,发热与皮疹不相关.体检:不规则发热,双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躯干、双上肢、双大腿皮肤可见多个红色水肿性斑块及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蛋白电泳示在γ区可见一条单克隆I
患者女,19岁,左下肢暗红色斑丘疹1年余,右腹股沟可触及一樱桃大小淋巴结.皮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皮肤正常结构消失,可见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仁不清楚;免疫组化:CD4(++)、CD56(++)、CD123(+++),TdT部分阳性.骨髓穿刺行流式细胞检查:异常细胞占59.9%,表达CD123st(IL-3Ra)、HLA-DRst、CD56、CD304 (BDCA-4)、CD7、C
目的 探讨弹性纤维假黄瘤患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弹性纤维假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皮肤组织病理切片、弹性纤维染色、钙染色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男∶女为1∶8.7;平均发病年龄(22.6±11.2)岁;在29例弹性纤维假黄瘤患者中,发病部位位于颈部29例(100%),腋窝11例(37.9%),腹部5例(17.2%),腹股沟4例(13.8%).29例HE染色均可见到真皮中层
例1男,18岁,学生.因左侧臀部及下肢屈侧线状分布黑褐色萎缩斑1个月,于2011年8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偶然发现左侧臀部及下肢屈侧出现黑褐色斑疹,表面光滑,轻度萎缩,因皮损无明显进展,也无痛痒等不适,一直未予治疗.近来因夏季穿短裤影响美容而前来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起病前局部外伤、注射、炎症及药物外用、服用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
期刊
目的 检测CD8+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受体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探讨茶多酚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12例进展期白癜风、12例稳定期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与茶多酚100mg/L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茶多酚处理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a、干扰素(IFN)-1和白介素-2受体(IL-2R)的浓度。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测不同组间及处
期刊
患儿男,8岁,左侧面部、颈部皮疹8年,于2013年1月30日来院就诊.患儿自出生时左侧面部、颈部有散在淡黄色皮疹,随年龄增大皮疹逐渐扩大,无任何不适.患儿顺产,发育正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