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故事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平浪静的絮语——《海洋》
  海洋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讲述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海洋》这部纪录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展示着海洋的壮美辽阔。大航海时代之后,人类逐渐打破了海洋的宁静,原有的食物链被打破,生态破坏也愈发严重。《海洋》后半段画风一转,转向了环保的诉求。从血腥的收集鱼翅到捕鲸杀戮,让人想起了那部名震一时的《海豚湾》,大自然孕育几万年的生物却因为人类的行为在短短数十年里惨遭灭绝。当人类无法自省时,纪录片镜头一转,用惊人的风暴来表现海洋的愤怒——在汪洋大海中,巨浪猛烈地袭击一艘船只,海洋狂怒的力量被彰显得淋漓尽致。
  纪录片的结尾,还是那片宁静的大海,又回归到最开始的基调,再次留给观众对这片神秘领域最美的回忆,却引起了人们的思考。那唯一逃过捕食的小海龟,它仍会勇敢前行,传递着生的喜悦;那被割掉鱼鳍绝望而死的鲨鱼,代表着人类的残忍。海洋孕育了生命,也会散播死亡,你见过它壮阔的美景,也会见识它怒吼的巨浪,但它仍然会给你希望,给你讲述生命的礼赞。
  在这个以海洋为歌的纪录片里,你可以看见世界的美好与残酷,看见那个需要你珍惜的大海的世界。
  蔚蓝的世界——“海洋三部曲”
  大部分读者之所以认识蕾切爾·卡逊,大多是因为《寂静的春天》这本书。但是她最美的文字,却是“海洋三部曲”——《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
  卡逊生于190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代尔乡下长大。酷爱读书的她在母亲的鼓励下,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她就开始对海洋着迷,读遍了她所能找到的关于海洋的全部书籍。
  经过用心且专注的探索,卡逊决定用温柔的笔触把她对海洋的热爱倾注到美妙的文字中。
  生命之美——《海风下》:这本书是卡逊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从博物学的角度,以温暖、朴素的笔法和拟人的修辞全景描绘了海滨生灵奇妙多姿的生存面貌,如小鲭鱼斯康博在充满挑战的海洋环境中努力生存、搏斗、洄游的故事,让我们惊叹海洋之美,敬畏生命之力。
  海洋幻遇——《我们周围的海洋》: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向读者讲述关于海洋的各种知识和故事,充分利用了中世纪以来海上探险、航海经历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海洋调查及深潜的成果,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环绕在人类周围的海洋世界。
  存在之道——《海之边缘》:这是海洋系列的压轴之作。在本书中,卡逊对海岸生态系统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读,对于任何一种海滨生物,她都从“它为何居于此”“它如何适应自身的构造、栖息地以及整个环境”“它如何获取食物”“它的生命周期、天敌、竞争对手和伙伴是怎样的”等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以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环境的万千景象。那些渺小的海滨生物是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先锋,如果没有它们最初的尝试,就没有今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出现。海滨生物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在严苛的海滨和潮汐环境中、在生死时速之间搏斗生存,它们具有伟大的探险精神,足以赢得人类的敬畏和惊叹。
  无论是纪录片《海洋》,还是卡逊的“海洋三部曲”;无论是现代技术,还是传统的文字书籍,都是热爱自然与生命的艺术家们和学者们对大海的感恩与向往。在柔和的海风下,在充斥着海盐气味的空气里,那是海洋的世界,正向你述说着它的故事。
其他文献
有一次,我在小说里了解到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叫主角游戏。书里面是这样描述的:主角被很多人嘲笑,或是陷害,然后跌下山崖,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可山崖下面总是有洞穴,洞穴里面总是有秘籍,等他重出江湖时,大家都发现他已经无人能敌了。  我也和自己玩过这样的游戏。小的时候总是充满想象力,觉得自己能够像奥特曼一样所向披靡,能够像哆啦A梦一样无所不能,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那时,爸妈总是问我:“以后
期刊
洋洋和妈妈一起走在街上时,被街边一阵悠扬动人的箫声吸引。他们走过去,只见一个双腿残缺的小伙子坐在地上吹箫,他的面前搁着一个敞口的盒子,里面有路人给的一些零钱。  母子俩驻足在一两米外,静静地听了一会儿。要离开时,妈妈给了洋洋一元硬币,洋洋接在手里,把手一扬,正准备丢到那个盒子里。  “不能丢哦——”妈妈立即阻止了他,“你应该走过去,将硬币轻轻放进那盒子里才对。毕竟,人家是卖艺,不是乞討。”
期刊
清晨时分,小李和小雨准备开门下楼,去上早班。  小雨拿出自己那双新买的漂亮高跟鞋,喜滋滋地就要穿到脚上。“等一下——”小李冲她摆摆手,然后转身进了里屋。“干吗呢?”小雨纳闷着。  一会儿,小李从里屋拿出了一双小雨在屋里穿的软底平跟鞋,对她轻声说道:“暂时穿上它吧,下楼后再换成你喜欢的高跟鞋。”  “何必多此一举啊?”小雨咕哝道。  “并非多此一舉,你瞧,这楼里绝大多数人都还在睡觉呢。你若穿那双高跟
期刊
自从去北京上大学之后,我和父母之间的联系就骤然变少了。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孩,即便待在家里,平时跟父母的交流也不多。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家与学校之间路程太远,我一年中只有寒暑假时才回家,跟父母之间的交流就更少了。  在北京我遇到不少和我一樣从异地来上学的同学,我的三名室友中就有两名和我一样是从南方过来的。但和我不一样的是,她们几乎每隔两天就要跟父母通一次电话,有时候是她们主动联系父母,有时
期刊
我看着根本翻不到头的Photoshop教程的菜单栏,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太多了,我要学到什么时候?  初接触Photoshop的我面对着一大堆新名词和晦涩的操作,如蒙版、曲线、色阶、通道等,一点点摸索,每一节课程都似乎榨干了我所有的精力。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按着教程做了一个下午,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压着内心的烦躁一步步检查,却找不出任何问题,这简直要让我崩溃。  学了两三天,我觉得自己一点进步也没
期刊
2019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时隔多年再次举办的主持人大赛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视野广阔、选题精准、臺风稳健的邹韵格外亮眼。  在半决赛中,邹韵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这场比赛要求选手进行“走出去”采访。邹韵先在台上展示了一束金黄的水稻——那是由袁隆平团队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种植的杂交水稻。比赛开始后,有整整五秒钟的时间,她都是静默的,这让在后台观战的几个选手一脸惊诧,但她随即解释道:“就在我刚刚停顿
期刊
六月的校园,在毕业学子满是留恋的身影下,回荡着渐行渐远的行李箱的声音——才刚刚穿上心心念念的学士服,就被时间催促着离别。  忙着整理积累了四年的書架,忽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沓信封,打开来看,内容丰富多彩。那是我为自己准备的时光胶囊,七年的回忆碎片就在这一页页散落的信纸上。  想起高一那会儿,我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第一次离开家,开始校园的住宿生活。  我遵循着学校条条框框的管理条例,三点一线,与时间赛跑
期刊
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枚面额为一角的硬币躺在地上,不知是從哪个人的钱包内掉落的,还是被人随手丢掉的。总而言之,它应该是被很多人看见了的,可一直没有人愿意捡起它。  这时,一个年轻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妈妈,地上有枚硬币。”小女孩眼尖,一眼就看见了那枚硬币,张口叫了起来,并弯下腰打算把硬币捡起来。  “走吧,别管它,一角钱而已,都没有人捡。别人看见了会笑话你的。”年轻女人伸手拽了下小女孩。 
期刊
上初中的时候,有次去学生会值日,看到柜子里有几本证书,上面印着朋友的名字。一旁的同学惊讶道:“这不是××吗,真厉害啊!”我微微笑道:“是啊。”  我俩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畫画是我们的共同爱好。后来上初中后,他似乎比以前更优秀了,老师经常拿他的作品去参赛。因此看到他得奖,我并不惊讶,只是感叹同样一件事情,有些人玩玩就过去了,而有些人一直留在上面,越做越好。  那个时候我对画画的兴趣没那么浓厚了,只
期刊
离我们学校不远处有一个广场公园。公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间隔着一条步道。  公园的东侧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经常有孩子在上面奔跑嬉戏。每个周末都有许多父母带孩子来这里放风筝,孩子的欢笑声不绝于耳。步道另一侧设有许多健身器材,有许多老年人在这里锻炼身体、活动筋骨,或者拉二胡、下象棋,很是熱闹。  但人有三急,第一急便是如厕急,这很正常。不太正常的是,每次经过这条步道时,总会不经意看到有人在箱式垃圾桶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