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争夺战,谁是赢家?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手机日渐普及,几乎人手一个,包括孩子。但是,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玩手机,因为怕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这次来咨询的家长就是如此,为争夺手机,他们和儿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为便于大家了解争夺战中亲子双方的心理活动,我把家长和孩子讲述的同一件事,分两个版本呈现。
  家长:因为手机,亲子成仇
  因为手机,我和儿子简直成了仇人。我们一见面就吵,偶尔不吵的时候也在冷战,我看他不顺眼,他看我不顺眼;我跟他说话一张口就闹,他跟我说话一张口就烦。现在,我都落下毛病了,每天总是想:这孩子是不是又玩上手机了?结果吃不好,睡不好,整夜失眠,吃药也不管用,都快崩溃了!同事们都问,你怎么这么憔悴啊?
  这场手机争夺战,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而是从很早就开始了。孩子还小时,用我们的手机学会了玩游戏。当时我们忙,没当回事,也不知道限制。有时候,为让孩子好好待着,还主动把手机给他玩。谁知道,他居然慢慢地玩手机游戏上瘾了。
  上初中后,孩子让我给他买手机,我推说等上高中后再买。上高中后,孩子又要买手机,我只好说,如果期末考试你能考进前100名就买。孩子当真了,铆足了劲,果真从入学的第200名考到了前80名。这下,逼得我只好再找借口,说如果能再进一步就给你买。但是孩子上了一次当,再也不相信我了,还拿我当仇人看。
  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孩子在家玩手机。我问他哪来的手机,他说跟同学借的,玩一天就还给人家。可几天之后,我又看到孩子玩手机,孩子又说是跟同学借的。我起了疑心,怀疑孩子说谎,并联想到最近放学后他不在家待,不是说有同学找,就是说去打篮球,该不会是在外面偷偷玩手机吧?
  我越想越觉得可疑,如果那样的话,孩子会把手机藏在哪儿呢?有几次,趁孩子不在家,我偷偷翻他的书包、他房间的柜子,可都没发现手机。一天,我又偷偷在孩子房间翻找,不料,被突然回来的孩子发现了。孩子气急了,一边嚷着“受不了,不活了”,一边发疯似的冲向阳台,闹着要跳楼。孩子爸爸赶紧拉住孩子,我也吓得不轻。
  后来,我又几次发现孩子玩手机。我受不了了,告诉了孩子爸爸。禁不住爸爸的追问,孩子承认手机是他攒钱买的。小小年纪就说谎骗人,他爸爸把他打了一顿,手机也被摔碎了。闹过之后,孩子爸爸说,孩子挨打是因为说谎,不过既然妈妈答应买手机,该买还买。就这样,我们又给孩子买了一个新手机,并跟他说好要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可说归说,我内心总担心孩子偷玩手机,整天想这个事,有那么两三次,我在深夜12点多闯进孩子房间,结果什么也没看见。孩子被我闹醒,一愣一愣的。
  我经常对孩子说,手机游戏就是精神鸦片,上瘾后就离不了。而且我也感觉孩子现在真的离不开手机,玩游戏已经成瘾了。我愁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啊?
  孩子:整天被监视受不了
  从小我看父母玩手机游戏很好奇,后来他们忙的时候,就把手机给我,让我玩里面的游戏,哄我不淘气不捣乱。很快,我就学会了怎么玩手机游戏,有事没事就拿他们的手机玩一玩。
  上初中后,我的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了,我也想要一个。可我妈说,等我上高中再买。无奈我只能等着,可等我真上高中了,她又说考进前100名再买。我信了,努力学习,可等我考到年级前80名时,她又跟我扯别的。我算是看透了,她就是忽悠我,骗我!
  我看指望不上父母了,只能自己偷偷攒钱。怎么攒?不吃饭呗。早饭在家吃饱,中午饭就可以省下不吃了,如果饿了就忍着。最后,我忍饥挨饿一个多月,终于攒钱买了一个二手手机。手机很快被我妈发现了,我说是同学的,最后被拆穿,他们就骂我打我,说我撒谎。我是撒谎了,可他们言而无信在先,我才这样的好吗?我一个多月不吃午饭省下饭钱买手机,容易吗?可他们说摔就摔了!您说,他们尊重过我,想过我的感受吗?
  我真是气得想跳楼,因为他们不信任我,监视我,跟踪我,像克格勃一样,实在让人受不了。好几次,我妈背着我,翻我的书包、被子、柜子,被我抓个现行,她却说是在帮我整理东西,虛伪透顶!
  还有几次,我外出,我妈跟踪我。一天,我说去体育场打篮球,妈妈说她没事也要去看看。还有一次,我去姥姥家,走之前我妈说她累了不跟我一起去,可我前脚刚到姥姥家,我妈后脚就到了。这也太过分了吧!我知道我妈是在跟踪我,看我是不是找地方偷着玩手机呢。
  其实,买手机的时候,我跟他们说了,我会管住自己的。可他们就是不信。有几次深夜,我妈不敲门突然闯进我房间,幸亏我眼疾手快,把手机藏了起来。然后,我假装被吵醒,说我妈:大半夜的,干什么呀,还让不让人睡觉!看我妈尴尬地走了,我偷偷笑了。他们跟我装,我也跟他们装!
  可更多的时候,我感到很受伤。尤其是我妈总监视我,搜查我,让我感觉自己像个犯人,谁受得了这个!
  其实,我对手机游戏并不上瘾,是我妈想多了。但是我常玩,尤其是那次考了前80名,他们说话不算话之后。我非常郁闷,不想努力学习了,结果再次考试一塌糊涂,同学问我,你咋考的啊?我很受打击,觉得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只好躲进手机游戏里,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听见“你真棒”的鼓励声。
  看我常玩手机,爸妈对我更不满意了,总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好,而我怎么怎么不好。我听着就来气,你觉得我不好,可有人觉得我好。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才真正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在手机游戏里,我才有自信,才有自我。我知道,我不该这么沉迷,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玩游戏上,可妈妈的监视和斥责,让我不想去改正,她越管我越玩,她越生气我越高兴,这就是逆反吧?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也想,高三很关键,不能再玩手机了,要努力拼搏一番。可我又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希望。
  分析:问题孩子根在家长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类似的手机争夺战困扰着很多家庭。两代人斗智斗勇,最后双方都身心俱疲,难有赢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手机争夺战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迷恋手机出于什么心理?
  一是模仿心理。模仿谁?主要是模仿父母。说起如今的“低头族”,其中不光是孩子,也有不少父母。父母机不离手,却抱怨孩子不看书。
  二是好奇心理。孩子看成人迷恋手机,自然会感到手机肯定好玩。另外,家长越不让孩子玩,孩子就越想玩。
  三是依恋心理。家长没精力照顾孩子,就用手机哄孩子。结果,手机成了孩子的保姆,孩子越来越依恋手机。
  四是攀比心理。稍大些的孩子,看同伴有了手机,容易滋生攀比心理,也想要手机,玩手机。
  五是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到了逆反期,家长教育孩子,仍然只是简单地禁止和斥责,就会出现“禁果效应”,更加激起孩子的好奇和欲望,越不让玩,越是想玩。
  六是逃避心理。孩子背负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加上家长的过高期望,孩子出于自我心理防卫,会像鸵鸟在困境中把头埋进沙堆一样,一头扎进网络游戏中,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
  七是补偿心理。手机在手,轻轻一点,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让人有种主宰世界的感觉。至于手机游戏,更能让人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有个中学生说,班里没人给他鲜花、掌声,没人关注、关心他,可在游戏中,他总能得到关注、肯定和赞叹。孩子从游戏中获得了想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游戏。
  其次,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呢?
  家长对孩子的这些心理,往往全然不知,乃至全然不顾。开始时,家长对孩子玩手机不加防范,发现孩子玩游戏上瘾后,便简单粗暴地管、卡、压,导致孩子的叛逆之火越烧越旺,加倍逆反。结果,这场战争打下来,家长心力交瘁,孩子苦不堪言,没有一个赢家。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家长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正面积极引导,反而监视、跟踪、哄骗、打骂孩子,让孩子更加迷恋网络游戏。如果说,模仿心理、好奇心理和依恋心理等尚属一般情况,在所难免,那么,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激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导致成绩下滑,进而诱发他的逃避心理和补偿心理,就是家长一手造成的,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虽然我们不能说,孩子迷恋手机家长负全责,但孩子迷恋手机,关键原因确实在家长身上。
  对策:激发孩子自控力
  沟通至此,男孩母亲追悔莫及:您说的话很有道理,细细想来,根源确实在我身上。但事已至此,我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既然根源在家长身上,那么解决问题,还需要家长亲自出马。
  在认知层面上,家长要看到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还要看到手机的两面性,不盲目走极端,不简单粗暴地打压孩子玩手机,更不要把手机说成是精神鸦片。只有正确认识了手机,才能理性地正面引导孩子。
  在操作层面上,家长要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家长整天机不离手,却硬性要求孩子远离手机,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要做出表率,不迷恋手机,别动不动就盯着手机;不拿手机哄孩子,多陪孩子游戏、运动;亲子双方,彼此承诺,互相监督,限时玩手机;家长丰富业余生活,多看书,多运动,引导孩子也培养一两个爱好;谁玩手机违规,谁接受惩罚,不迁就,不退让。如此等等,是适合所有家庭的预防措施。
  对此,男孩母亲深表赞同,但是她更想知道,她和儿子的关系怎么修补。我们在讨论后取得共识——从激发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入手。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个方案是相互监督。召开家庭会议,对生活作息做出合理安排,彼此商量,制订家庭公约,共同遵守。家庭公約的制订,要保证学习、娱乐两不误,并对玩手机的时间做出具体限定。然后,家庭成员相互监督,家长要做表率,带动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另一个方案是完全放手。和孩子深入沟通一次,帮孩子认清玩手机的利弊,促使孩子自我控制,并充分信任他。鉴于男孩的种种情况,一旦家长信任孩子,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反而会强化他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更重要的是,家长学会放手,把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不再盲目地管、卡、压,不再盲目迷信学习至上、考试至上、分数至上,让孩子看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孩子已上高三,正逐步走向成年,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适当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自己做出决定并承担后果。孩子没有了外在的反抗对象,也就不会再和家长“斗争”,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进而培养他的责任感。这是帮助孩子告别手机迷恋的根本所在。
  最后,我们三方坐在一起。谈到上面两个方案,男孩希望是第二个——完全放手。他说,我知道高三再不努力就没救了,我以前得过且过,是想跟父母作对。如今我明白了,跟父母作对,耽误的是我自己。况且,父母也是为我好,并认识到了错误。我愿意重新出发,找到目标,努力前行。最后,男孩对妈妈说:“妈妈,您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会为自己操心和负责的。”男孩妈妈也非常感慨:“儿子,妈妈以前做错了。现在,妈妈把你的生活还给你,妈妈相信你有能力管好自己。”
  两周后,男孩妈妈打来电话:“我在努力学习放手,孩子也在努力学习自我控制。我们已经不再为手机斗智斗勇了,亲子关系正在回暖。”我很高兴,真心祝福他们。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虽然老师和家长认为多做一些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科知识,但西班牙奥维尔多大学研究者日前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多的作业不会让学生受益,每天学习60分钟会带来最佳效果,而如果连续学习90分钟以上可能导致他们的成绩下降。  研究人员对西班牙北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的7725名中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科目的成绩进行了考察。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填写问卷,包括做家庭作业的次数,以及在每个学科上所投入的时间。学生们还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陪读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生活,监督孩子学习,放弃自己的事业,对孩子进行“人盯人防守”,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陪读对家长和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家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孩子也怨声载道。由陪读引发的悲剧屡屡见诸报端,却仍未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2012年2月,郑州17岁高中生“哑铃弑母”案件再次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2012年2月7日,新学期刚刚开学。在郑州
联词: 担心,爸妈,台阶,陌生人,避免,滋味,毕竟,危险  一天,明明在街上散步,看到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摇摇晃晃地从台阶上下来。危险!明明十分担心。明明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老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明明心中顿时矛盾了,扶不扶呢?扶吧,万一他讹我,要让爸妈赔钱;不扶吧,良心过不去。最后,明明心一横,上前去扶老人。可是,他力气毕竟太小了,没能把老人扶起来。为了避免延误治疗,明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仍没
暑假里,我和我的伙伴优优幸运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环保创意活动。凌晨5点,细雨蒙蒙,我和优优冒雨来到活动现场。活动开始了,我们的项目是用废旧袜子制作兔子娃娃。我们熟练地进行着下面的工序:在袜子上画好线、剪好各部件、缝制、填棉、装饰眼睛嘴巴等。一只漂亮的兔子娃娃做成了,我们的环保创意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我记忆深处的杰作。老师为我们拍了照,照片上漂亮的兔子娃娃伴着我和优优胜利的笑容。我要把照片好好珍藏,
现在很多家庭都习惯晚睡,大人还好,但对孩子来说,晚睡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尤其是春天晚睡,对孩子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影响身高  春天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在3~5月间,孩子的身高增长值相当于9~11月身高增长值的2~2.5倍。因为春天孩子的睡眠时间变长,其生长激素分泌更旺盛。  生长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决定孩子能否长高的关键。晚上12时后,有一个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而处在浅睡眠状态的孩子不易
彭璐撰文指出:在我们的印象中,癌症肿瘤这样的“疾病大魔王”通常只会发生在成年人的身上。然而近期,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却收治了一名12岁的小男孩,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他应该坐在初一的教室里。可如今,他只能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等待一系列的治疗。  今年7月底,陈女士发现孩子的左边锁骨上长有一鹌鹑蛋大小肿块,质地较硬,不痛不痒,于是连忙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Vb期低-
樱桃老师旅英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教师资格,成为深受欢迎的“搞笑妈妈”,拥有新浪博客、父母网百万粉丝。她的两个女儿Rita和婷婷,也从让人头疼的“小刺猬”,蜕变为温柔贴心的“小棉袄”。樱桃老师的“育儿秘籍”《对话的秘密》一经上市,就刮起一股强劲的家教飓风。  家有令人头疼的“小刺猬”  2002年7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新世纪中学教英语的樱桃老师飞赴伦敦,与早她一年留学伦敦的丈夫会合。5年后,
孩子生病了,躺在那里无助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如赶紧下厨为他做顿“病号饭”吧,不但让他有胃口,还有助于他早日恢复健康。  (1)上火,嗓子疼  嗓子疼或口腔起泡,吃东西时最好是让食物的温度与体温接近,同时避免吃酸性和较硬的食物。为缓解嗓子的疼痛,让孩子食用柔软的泥状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菜花派  菜花半个,洋葱1/3个,蟹肉100克,黄油3汤匙,盐、胡椒各适量,奶酪30克,牛奶两杯,生奶油1/4杯,小
同学个个是敌人  小海今年17岁,是珠海市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升入高二以后,小海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表现,先是无端怀疑同学偷他的复习资料、篡改他的试卷,进而与全班同学为敌,刻意自我孤立,最后发展到一进教室就心慌、气闷,求父母给他办转学手续。小海的爸爸孙先生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带小海找到我咨询。  与孙先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海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小海在重点中学显得不那
女儿说,  再不陪她玩她就长大了  “80后”刘琼是湖南益阳人,2006年他从湖南商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进入一家体育互联网公司。之后他花了10年时间,从一名基层营销员做到了公司副总裁,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2012年,刘琼做了爸爸,女儿琪琪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但因工作太忙,经常到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出差,一走就是好几天,刘琼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他大概计算过,发现自己出差乘飞机在天上飞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