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农民培训的短板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显示,全国有2500万农民面临就业压力。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课堂。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日前拿出3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河南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补贴标准,由2007年的人均466.9元提高至500元:到2010年年底,湖南省计划免费培训2万名农民工,促进10万名返乡和失业农民工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城市就业的门槛抬高了,有一技之长才能有机会稳定就业——金融危机让农民兄弟们对“职业技能”有了新认识,“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各级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正是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
  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除了加大投入、提标扩面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开动脑筋的地方呢?
  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是把农民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专业也更多是“外向型”考虑。当前。则应该多些“内向型”思维,也就是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升级目标,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并引导其实现就地转移。以五大连池市为例,当地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且近年旅游市场升温,培训机构近来就有针对性地开设了“餐饮服务”、“导游”、“苏绣”等专业,如此“向内走”自然前景可期。
  毫无疑问,现代农业生产必然要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经营之路,从普通农户到家庭农场,从个体经营到企业经营,农民最缺的是创业能力,最需要的是创业培训。但目前创业培训能力薄弱也是明显的,仅培训教师欠缺问题就很突出。比如,黑龙江全省创业培训师仅200多人,有的县一个还没轮上。尽快补足这些短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池子”才能养出“大鱼”。
  大块的培训资金。也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以往,有的地方培训资金被相关部门“揩油”截留、培训机构造假“吃空饷”、监管机构“有想法,没办法”等情况并不鲜见,当下更值得警惕。为此,河北省日前试点引入审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监督,类似探索值得肯定。管好这些项目,不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更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只是我们应对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的办法之一。磨刀不误砍柴工,抓住当下培训农民工、提升农民工素质的有利契机,促进劳务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开拓“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明王朝建立后,迅速取代元朝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明朝在继承元对西藏的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形成了一套更有利于维护其统治的治藏政策。研究明朝治藏政策对了解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