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工作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本土化的源流。主要指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引进以后,中国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社情进行不懈探索而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安排,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取消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积累的历史经验。必须不断地推进历史经验的开发,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现实性转化,也就是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经验;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12-02
  所谓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严格说来,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引入中国并发展起来的。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尽管专业化水平不高,可还是遗留下多部有价值的著作。但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被中断,使得社会工作元气大伤,直到1988年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北京大学重新恢复,中间有三十多年的间隔期。以至于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是改革开放后从海外引进的一门新专业,而不知中国已经有过很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为了开阔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视野,并为吸收借鉴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河北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整理重印了一套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著作,命名为《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这套丛书包括言心哲的《现代社会事业》、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朱亦松的《社会政策》和《现代社会主要问题》(两种合一),是真正能够代表当时中国社会工作学界最高水平的作品。本文即以这套丛书收录的社会工作著作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一、何谓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
  社会工作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本土化的源流。事实上,任何一种外来事物,如果不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肯定是无法在中国立足的,更谈不上有所发展了。由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重建时直接从香港、美国引入了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这些理论和知识跨越了中国社会工作被取消以后的一段历史空间,而形成了新的理论和知识形态,故而许多人认为社会工作不存在本土化的历史经验,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
  一般认为,1912年北京社会实进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起点。但这只是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意义上定论的,也就是比较社会工作的定义。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的著作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源流,比如彭秀良就明确表示:“近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脚步一同到来的,但这并不能否定近代中国社会工作还有自己的一个源头。中国古代的济贫思想、兼爱互助的思想以及偏重于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都对近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思斌教授在为《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所写的序言中,更是以“社会工作的历史品格”来加以概括的,显然在理论表述上又进了一层。
  那么,什么是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呢?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引进以后,中国学者与实务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社情进行不懈探索而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安排,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取消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积累的历史经验。对于前一个方面来说,《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整理出版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对于后一个方面来说,可供我们分析和总结的东西尚有很多,或者说远未开始做工作。明确了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含义和范围,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层次的讨论,即如何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如何开发
  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开发是一个很重大的实践课题,需要社会工作理论界和实务界密切合作,协力推进,结合当下的社会工作实务不断地总结经验,挖掘历史上的优秀遗产,形成切合实际的实务模式。
  开发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具体说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于民国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开发。《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整理出版虽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但是,该丛书只收入了四本著作,远未能揭示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出版物的原貌,因而降低了其资料价值。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著作中值得整理重印的至少还有:关瑞梧的《区位儿童个案福利工作》、宋思明的《医院社会工作》、吴榆珍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概要》、钮长耀的《社会工作(初稿)》、柯象峰的《社会救济》、孙本文主编的《社会行政概论》、金陵大学文学院组织编写的《社会福利事业行政与人才训练》、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社会行政与社会事业》等。除去这些图书以外,散见于《社会学界》、《社会建设》、《儿童福利通讯》等等期刊上的为数不少的社工论文,也有很大的学术价值,亟应整理重刊。再有一项比较成熟的实务成果也应提上开发日程,这就是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社工档案,尽管开发难度大一些,却是当时社会工作实务最成熟的一个个案,绝对不能忽略掉。此外,沪东公社、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等等,也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对延安时期开始的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和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关注的是民国时期的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成果,而不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工作实践,这虽然是研究视角的不同所致,但也反映出该丛书编者追求专业至上主义的理论偏好。事实上,自抗日战争开始,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工作实践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而这种探索又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雏形。行政性社会工作模式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要使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取代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主导地位,必须对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我们讲社会工作的本土历史经验,也必须包括自延安时期起步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经验,而且其中的不少做法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的经验,绝然是对社会工作方法的一大贡献,或者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提倡的社会行动的一个绝好的注脚。《社会工作学术文库》作为连续运作的社会工作图书品牌,应该拓展视野,将行政性社会工作的某些经典著作收录进去,并进行深度开发,以期收到全面开发本土社会工作历史经验的效果。   第三,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开发,不应只是图书资料的简单整理,而应立足于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具有高度理论概括性的研究成果。前面所说的需要整理和开发的两大类图书资料,只是作为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开发的一个铺垫或基础,更重要的工作在于后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王思斌对本土社会工作的概念做过仔细的讨论,他最终认定本土社会工作在实践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活动,即政府部门(如民政、劳动、卫生)提供的服务活动和群团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面向本组织所覆盖人群中有困难成员的服务活动;一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我们要开发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也需要从这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着眼,在认真梳理已有图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实现历史经验的现实性转化。
  三、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
  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现实性转化,也就是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上的概括最终仍然是为了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因此,发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的实践价值,就是要以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为基础,使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发生适合于中国实际的转变,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
  收入《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的四本著作,都表现出了力图使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倾向,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从全书结构来说,以阐述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与学术地位为开篇,以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为终篇,中间讨论了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等等内容,体系上的完备不言自明。在论述依据的选择和实务资料的举例方面,既注重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又注意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达致了先进社工理念和本土化经验的对接,尽管这种对接还称不上是“无缝”的。其中,蒋旨昂对关涉社会工作的几种基本概念做了专门讨论,最后确定了选用“社会工作”这一专业术语,并对其他的关联术语做了严格的界定。他说:“所谓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社会事业、社会福利乃至社会行政、社会建设,只是同一内容之相异的名词罢了,有些甚至只是同一事实之不同的译名罢了,随便应用,都无不可。我们却以为一个名词应该代表一个确定的概念;同时,一个概念应该有一个确定的名词来标明。”为了讲清楚各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蒋旨昂给出了一幅示意图,以层层递进的格局清晰地揭示了从社会需要起步,到完成社会建设的社会工作过程。
  通过阅读和思考《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中的四本著作,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即总结和汲取社会工作本土历史经验是为了发挥其实践价值,以对今天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彭秀良.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43.
  [2] 王思斌.走进应该留意的历史[J].中国社会工作,2012,(7).
  [3]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4.
  [4] 蒋旨昂.社会工作导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12.[责任编辑 王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儒学文化的修身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广博的方法论课题,有必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从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文化缺失的挑战、自律文化的构建及应持有的态度上,对如何架构自律文化的课题作一剖析,充分利用人权、民主、宪政、法治、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等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当代价值,形成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和理论。  关键词:自身素质;自律文化
期刊
摘 要:从和谐校园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和谐校园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特点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构建和谐校园,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和谐校园;宿舍文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24
期刊
摘 要:收入分配政策上的“隧道效应”是指政府的收入政策输出促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富者逐渐走向富裕,社会财富通道畅通,后者始终保持着达到富裕即冲出隧道的希望,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怀疑制度的合法性而是认同自己努力不足。然而,收入分配政策“隧道效应”的消退,将会导致“马太效应”的产生,贫富差距急剧拉大,从而动摇制度的合法性。从政策输出的视角分析,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保护收入分配的“隧道效应”。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设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形成本地区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民族地区存在家庭教育偏差、家长对孩子关注少、对孩子溺爱、教育方法不当、自身素质不高、自身行为不当等问题。为此,在思想品德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格,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避免功利教育,增强家庭责任感。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十八大关于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战略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长远的、求真务实的、永续发展的、提升人民精神面貌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部署。针对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论述,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结合大学教育的现状,提出落实十八大报告的思考。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民族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建立在对苏北一个农村宗教组织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认为农村社区的关系网络对宗教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强关系和弱关系的作用差别不大。同时,农村居民在宗教组织中建立的新型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社区居民的关系进行了新的建构。  关键词:教会;农村社区;人际关系;关系再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28-05  一、
期刊
摘 要:目前,中国大多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物流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然而,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是一般性校企合作的一种改良,其是通过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方式运作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一般校企合作中企业激励不足的问题,可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该模式还可通过设置一些约束机制对实习实训内容进行控制,从而较好地解决实习实训质量不佳的问题。
期刊
摘 要:目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训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学校对职业能力的定位不准确、重技能轻理论、对素质培养重视不足,与企业交流沟通过少,在一定程度造成了职业培训目标过于笼统、淡化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等现象的发生,这些都不利于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职业培训中,大力推进教师和学生的顶岗实践,发挥企业专家在职业发展定位中的作用,重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对
期刊
摘 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减少信用贷款,增加抵押物、担保贷款。而农户有效担保物的缺乏,使其贷款难度增加。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却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法律应适当的放宽担保物限制,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贷款;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新疆;农户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在隐性保险制度背景下,选取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2001—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规模与市场约束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对市场约束作用削弱程度越强,对银行救助难度也越大;当第一大股东为国家或国有法人时,不论银行规模如何,市场约束明显减弱;考虑规模因素时,市场约束作用与银行资本结构和上市与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而盈利水平与市场约束作用的关系会受隐性保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