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平台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体进入深度融合的阶段,三大央媒和各省、市级媒体纷纷加入平台化建设的大军中.主流媒体平台化建设的相关实践,依然存在着平台定位偏差、用户连接不足以及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只有实现技术上的自建自有、内容和服务上的精准垂直以及管理上的协同创新,才能打造真正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主流新媒体平台.
其他文献
30年来,他一直耕耘在对外报道的一线,发表过上千篇专稿、专栏稿、评论等,被近百家境外媒体广泛刊载;他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统筹了许多专项舆论引导任务,承担了大量中国新闻社文字通稿和专稿稿件编辑、选题策划及内容把关等工作,在国际传播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他就是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得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原总编辑王丹鹰.
期刊
自动化新闻生产模式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但也引发了个体隐私泄露、价值导向偏移以及算法“透明度”不足等伦理问题,制约着新闻传播生态的构建.对此,需采取廓清写作机器人应用的伦理责任、强化自动化新闻生产的顶层设计、构建人机合作的“新闻把关”机制以及提升写作机器人应用的技术水平等措施予以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创新理念,要求把握好时与势,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意义深远而紧迫.新闻传播杂志是为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传播学研究服务的,必须把握时与势,展现新时代风采;加强策划,凸显杂志特色,以此来促进业界和学界的相通相融,互动互促,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做出与时俱进的开拓与创新.
本文通过一年中四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蹲点采访的经历,总结了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如何走进人物内心的采访技巧,以及如何以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细节来打动读者的写作手法.典型人物报道重在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核,通过人物故事彰显时代精神,进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弘扬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本研究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公共卫生事件科普报道如何通过话语构建实现对科学话语的准确转译与传播.研究发现,科学与媒体围绕边界竞逐的话语实践逐渐从挪用走向互融,科学思维融入科普内容生产的实践中.
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创始人与负责人.他带领“青蜂侠”从一个“三无”小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国家队”品牌产品.作为媒体转型与融合的一线实践者,王海及其“青蜂侠”团队如何生产新闻短视频?他们眼中“好”的短视频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记者、网民素材、专业产品之间的关系?流量洪流中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学子该如何锚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王海进行了深访.
期刊
本文以公共危机事件的情绪传播为研究主题,从符号、情境、认知三个角度分析了其生成机制的内在逻辑:群体情绪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话语符号完成与大众的情绪连接,并在事件“涉权”化及传播群体化的背景中触发了传播的情境,加上负向情绪引发的认知偏差,共同导致了高度语境化的情绪话语.
当前网络生态存在着核心价值引领能力不足、畸形审美文化凸显等深层次问题,给网络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网络生态治理需要文明、科学、依法进行,防范治理偏差.
“源数据”在本文中指以数据形式加以表达的新闻源相关信息的初始记录.本文认为,物联网环境给传媒业带来的最大变革来自对数据的认知.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理解,更是新闻观念的进化.源数据对于报道客观事实、辨伪、溯源、核证、识别、比对、推断、预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将带来对新闻传统业务和媒体技术的影响,还将引起观念、方法乃至传媒业务模式方面的变革.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相继推出著名军事记者贾永撰写的《美上将对这位志愿军老兵肃然起敬,故事从长津湖之战说起》《电影之幕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长津湖到加勒万河谷》等多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几乎篇篇都是超百万的阅读量.rn作为曾经的传统媒体老兵,贾永有9篇新闻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撰写的电视解说词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与曹智、白瑞雪合作的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收入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