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病原菌体外培养对抗菌药物持留形成特征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福氏志贺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培养时对抗菌药物持留形成特征。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种病原菌对实验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用10—100倍MIC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培养细菌的暴露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于诺氟沙星(100μg/mL),粪肠球菌暴露于氨苄青霉素(390.63μg/mL),福氏志贺菌暴露于诺氟沙星(50μg/mL),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诺氟沙星(100μg/mL),计数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变化,分析4种病原菌体外培养时持留形成特征
其他文献
新媒体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国近万种期刊中,党刊因其特殊性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高发行量、高知名度、低阅读率的“两高一低
近年来,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兴起,作为复杂网络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关键节点识别的重要性也就日益显现出来。关键节点的识别在现实世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
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