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用药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急腹症手术患者20例用药比较,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身体情况给于适当的用药调整及针对性用药。结果: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手术麻醉成功的依据。
【关键词】急腹症,手术,麻醉
虽然急腹症病人常需尽快手术,但麻醉时仍应争取时间,对病情做更多的了解和评估,以便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采取防范的措施。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普外科住院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发病时间6小时~2天就诊。
2麻醉前用药
对急腹症病人应重视麻醉前用药,以缓解腹痛和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但任何用药,以不加重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为前提。对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的急腹症病人,可按常规给药;对垂危、昏迷病人应免用镇静、镇痛药、但不宜省略抗胆碱药物;若病人体温高,抗胆碱药物可改用东莨菪碱;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应以静脉分次少量给药为原则。
3麻醉实施
3.1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呼吸、循环功能尚处正常或术前存在低血容量,但已基本上得到纠正的急腹症病人。
3.2常用药物1%~2%利多卡因、0.25%~0.33%丁卡因、0.5%~0.75%和0.5%~1.0%罗哌卡因均可使用。如无禁忌,局麻药中加1:200000肾上腺素,及每20mL药液中加0.1%肾上腺素0.1mL。对急腹症病人,为达到起效快和维持时间长的目的,常将两种局麻药物混合应用,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用利多卡因诱导,用布比卡因维持,或用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但后者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看并非十分合理。
3.3给药方法对急腹症病人,可按下列程序慎重给药:a注药前快速扩容;b注入试验量3-4mL根据出现的组织范围和血压波动幅度,了解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若给药后虽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征象,但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大,除给与快速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外应延长再次给药的时间;c给与试验量后5-10分钟,如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血压稳定,可每隔5~10分钟注药3~5ml,直至阻滞的范围能满足手术要求;d术中根据病人反应、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和所用局麻药种类确定追加给药的时间和剂量.
4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麻醉师多使用两种方法判断:针刺法:一般用针扎或手掐病人的皮肤,询问病人的痛觉及有无和程度,来确定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试温法,利用冷盐水或冰盐水棉球测试皮肤表面,询问患者对冷刺激有无的程度,判断麻醉平面。急腹症病人手术的麻醉维持应视病情而定。对心血管功能正常或术前低血容量已基本得到纠正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与择期手术病人相同,但术中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尤其对心血管储备功能较差或伴有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的病人更应慎重处理,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由于其对全麻药物的耐量明显减少,不论吸入,静脉或静吸符合麻醉,仅需小剂量就足以维持麻醉,低浓度安氟醚或异氟醚对循环影响较小,可选用,异氟醚使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锌排出量增加,适合于休克病人。也可用0.05%~0.1%氯胺酮溶液静脉滴注,并结合肌松药或其他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氧维持麻醉。神经安定阵痛麻醉适合于某些危重病人,对高血压、心率的影响轻微,循环较易维持稳定,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实行,因氟派力多有轻度a-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氟芬合剂-氧化亚氮-氧-肌松剂以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麻醉维持。急腹症病人均要求充分的肌肉松弛,以避免因术中牵拉内脏引起腹肌紧张、鼓肠、恶心、呕吐和膈肌抽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可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主要是经胆汁排泄,堵塞性黄疸及肝硬化病人时效延长,维库溴铵仅15%~25%经肾排泄,肾功能障碍时经肝脏排泄增加,所以适用于肾功能障碍病人。泮库溴铵有50%经肝脏和肾脏排泄,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时,作用时间延长。急腹症病人由于肠胀气、组织水肿等增加了腹腔内容物的容积。因此充分的肌松,在关腹时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在术中要精确计算肌松药的剂量。除某些危重的急腹症病人术后需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外,大部分病人要求在全身麻醉后及早清醒。这样既有利于病人重要脏器自主调节能力迅速恢复,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和术后护理。吸入麻醉药物绝大部分经肺脏排除,为加快苏醒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较大通气量或采用回路内吸附装置以加速其排出。静脉麻醉药则按各自的药代动力学代谢排除,术中应讲究合理用药,以免苏醒时间延迟,必要时可应用拮抗药物催醒。
【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用药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急腹症手术患者20例用药比较,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身体情况给于适当的用药调整及针对性用药。结果: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手术麻醉成功的依据。
【关键词】急腹症,手术,麻醉
虽然急腹症病人常需尽快手术,但麻醉时仍应争取时间,对病情做更多的了解和评估,以便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采取防范的措施。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普外科住院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发病时间6小时~2天就诊。
2麻醉前用药
对急腹症病人应重视麻醉前用药,以缓解腹痛和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但任何用药,以不加重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为前提。对呼吸、循环功能正常的急腹症病人,可按常规给药;对垂危、昏迷病人应免用镇静、镇痛药、但不宜省略抗胆碱药物;若病人体温高,抗胆碱药物可改用东莨菪碱;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应以静脉分次少量给药为原则。
3麻醉实施
3.1硬膜外麻醉适应症: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呼吸、循环功能尚处正常或术前存在低血容量,但已基本上得到纠正的急腹症病人。
3.2常用药物1%~2%利多卡因、0.25%~0.33%丁卡因、0.5%~0.75%和0.5%~1.0%罗哌卡因均可使用。如无禁忌,局麻药中加1:200000肾上腺素,及每20mL药液中加0.1%肾上腺素0.1mL。对急腹症病人,为达到起效快和维持时间长的目的,常将两种局麻药物混合应用,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用利多卡因诱导,用布比卡因维持,或用1%利多卡因和0.15%丁卡因混合液,但后者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看并非十分合理。
3.3给药方法对急腹症病人,可按下列程序慎重给药:a注药前快速扩容;b注入试验量3-4mL根据出现的组织范围和血压波动幅度,了解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若给药后虽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征象,但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大,除给与快速补液和应用升压药物外应延长再次给药的时间;c给与试验量后5-10分钟,如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表现,血压稳定,可每隔5~10分钟注药3~5ml,直至阻滞的范围能满足手术要求;d术中根据病人反应、麻醉效果、手术时间和所用局麻药种类确定追加给药的时间和剂量.
4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麻醉师多使用两种方法判断:针刺法:一般用针扎或手掐病人的皮肤,询问病人的痛觉及有无和程度,来确定麻醉效果和阻滞平面,试温法,利用冷盐水或冰盐水棉球测试皮肤表面,询问患者对冷刺激有无的程度,判断麻醉平面。急腹症病人手术的麻醉维持应视病情而定。对心血管功能正常或术前低血容量已基本得到纠正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与择期手术病人相同,但术中仍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尤其对心血管储备功能较差或伴有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的病人更应慎重处理,对处于休克状态的急腹症病人,由于其对全麻药物的耐量明显减少,不论吸入,静脉或静吸符合麻醉,仅需小剂量就足以维持麻醉,低浓度安氟醚或异氟醚对循环影响较小,可选用,异氟醚使心率增快、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锌排出量增加,适合于休克病人。也可用0.05%~0.1%氯胺酮溶液静脉滴注,并结合肌松药或其他镇痛药,或氧化亚氮-氧维持麻醉。神经安定阵痛麻醉适合于某些危重病人,对高血压、心率的影响轻微,循环较易维持稳定,但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实行,因氟派力多有轻度a-受体阻滞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氟芬合剂-氧化亚氮-氧-肌松剂以广泛用于危重病人的麻醉维持。急腹症病人均要求充分的肌肉松弛,以避免因术中牵拉内脏引起腹肌紧张、鼓肠、恶心、呕吐和膈肌抽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可选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维库溴铵主要是经胆汁排泄,堵塞性黄疸及肝硬化病人时效延长,维库溴铵仅15%~25%经肾排泄,肾功能障碍时经肝脏排泄增加,所以适用于肾功能障碍病人。泮库溴铵有50%经肝脏和肾脏排泄,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时,作用时间延长。急腹症病人由于肠胀气、组织水肿等增加了腹腔内容物的容积。因此充分的肌松,在关腹时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在术中要精确计算肌松药的剂量。除某些危重的急腹症病人术后需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外,大部分病人要求在全身麻醉后及早清醒。这样既有利于病人重要脏器自主调节能力迅速恢复,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和术后护理。吸入麻醉药物绝大部分经肺脏排除,为加快苏醒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较大通气量或采用回路内吸附装置以加速其排出。静脉麻醉药则按各自的药代动力学代谢排除,术中应讲究合理用药,以免苏醒时间延迟,必要时可应用拮抗药物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