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梁抗弯性能试验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梁的抗弯性能,设计制作了配筋率为0.3%、2.3%、4.2%、6.8%、8.7%,钢筋强度为H RB400、H RB500的16根L U H PC梁,同时制作相同配筋率的7根高强混凝土梁作为对比,开展其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LUHPC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配筋率和钢筋强度对于极限承载力、开裂弯矩和延性的影响规律.依据极限状态下跨中混凝土实测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将受压区应力图形简化为三角形,考虑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力贡献的抗弯承载力计算修正公式.试验表明:当配筋率为2.3%、4.2%、6.8%,钢筋为HRB400级时,LUHPC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6.9% ~35.7%,H RB500级LUHPC梁比H RB400级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5% ~28.5%,开裂弯矩无明显增长;在相同配筋率下LUHPC梁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均高于高强混凝土梁,其延性明显优于高强混凝土梁,配筋率为0.3% 时,为少筋破坏,8.7% 时为超筋破坏;提出的LUHP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修正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4%.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以贫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刚性路面结构响应,铺筑了以贫水泥混凝土做基层的路面结构大型模型,在面层和基层层底安装了应变传感器,利用大型MTS模拟车辆荷载并对路面模型施加该荷载,检测面层层底和基层层底拉应变数据.应变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荷载作用在路面板长边边缘中部时,路面结构响应最大;在未设置底基层情况下,基层层底拉应变大于面层层底拉应变;在进行以贫水泥混凝土作为基层的路面设计时,基层层底应设置模量较高的过渡层,避免出现模量较低的垫层材料或者底基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