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难懂

来源 :周末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k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不懂米卢,因为米卢不懂中国话?
  米卢生于1944年9月7日,曾效力于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游击队、法国摩纳哥队和尼斯队、瑞士的温特图尔队,曾入选南斯拉夫国家队,1977年退役。
  他是历史上惟一一位连续4届率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的主教练。1986年世界杯赛上,率墨西哥队首次打入8强;1989年率领哥斯达黎加队打入世界杯决赛圈,并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赛上打入16强;1994年,在美国世界杯赛上,率领美国队首次打入16强;1998年6月,在法国世界杯赛上,率尼日利亚队打入16强。
  
  “痞子”米卢
  
  “痞子”,这是米卢身边的人对他的另类评价。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这是一个含义相当复杂的概念,比如说混混、无赖、死缠烂打、不择手段;比如说黑道白道都能来,对付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江湖套路;再比如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等。


  “其实我们念书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也许一名全国优秀教师管不好一个后进班级,可真正把这个班治得服服帖帖的却是那位衣着不整、上课和学生一起打瞌睡的老师。米卢绝不是一个不认真、不敬业的教练,但他往往选择了一种游戏风尘的方式来表现。就说训练,他喜欢网式足球,他喜欢在酒店里自己找地方训练,可换了我们,总觉得这不正经,总觉得要认认真真地到正式场地上训练,可谁能说米卢那一套办法就行不通呢?
  “米卢有自己的原则,尤其是用人的原则,他用谁不用谁几乎不会听别人的意见,但他绝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很知道权衡得失,与郝海东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其实他很在乎海东说他的那些话,经常还对人说‘郝海东骂我’,但一到关键时候他照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郝海东经常上午不参加训练自己调整,米卢对这事一直心里有意见,可他正在跟教练说这事,一扭头看见海东过来了,马上又是一脸的笑容,迎上去跟海东打招呼,‘你好,你好’,像是老朋友一样。
  “如果你知道首场比赛前袁伟民给球队讲话后米卢是怎么表态的,也许就会更了解米卢这个人。袁伟民在那场比赛前的讲话的确很有艺术,他只是与队员闲聊。等袁伟民讲完后,米卢上去对他说了一番很让人受用的话。他说:‘袁主任,你讲得太好了,讲得太重要了,你讲的就是我想要说的,我就不再说了,再说什么也是废话。’这老头精着呢,对别人他可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敢放松的米卢

  米卢究竟带来了什么?也许别人带来的只不过是一种对足球的理解,但他带来的却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
  “米卢太会放松了,他是真敢放,让这些习惯了某种沉闷气氛的人,有挣脱束缚的感觉。年初那段时间四处去海外比赛,把我们都快输怕了,输得抬不起头来了,可老头却像没事一样成天喊大家上街去玩,上街去买当地的东西。要是换了国内教练谁敢这么做?
  “有没有注意到每场比赛前米卢都要到场上踢会儿球?过去那些教练都是一脸严肃地从休息室出来直接走到教练席上坐下,可米卢不这样,他喜欢屁颠屁颠地跑到场中间去踢球。他这样做就是在给队员一个心理暗示,比赛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球踢给另一边场地上对手的教练,像他这种在国际上排得上号的教练,人家肯定给他面子,然后笑着把球踢给他,这明显是通过一种友好的方式在给对方施加压力。你看他那时候的样子,赤脚穿着一双破皮鞋,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国家队教练,可就让人觉得那轻松不是装的……”
  
  “村干部”米卢
  
  别人怎么看米卢不重要,可队员们怎么看米卢却太重要了,经过了这么一个顺利的开局后,这些曾经对他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又怎么看他呢?
  “有句话说得好: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米卢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就是一个很管用的村长。记得以前我们抓计划生育工作,对一些顽固分子,你给他宣传一千遍政策都不起作用。碰上这种事还只有让村长来办,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叫上几个人,到人家家里连说带唬,这事就办了。中国足球在世界上也就是个村一级的级别,米卢也许就是个称职的村长。米卢混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早就证明了他能当好这个村长。
  “其实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米卢的水平,说他的训练没什么特色是有道理的,为什么那些国际上的大俱乐部从来不请他去执教?听说他还曾经在意大利的乌迪内斯队呆过,但没过几天就被人赶走了,因为他强调的那些东西人家都已经解决了。可中国足球没有解决好那些问题。施拉普纳和霍顿是不是好教练,到现在我们都无法给出定论,但可以肯定,施拉普纳的国际大赛经验不足,而霍顿又过于强求理论上的东西,米卢弥补了他们两人的缺陷,现在看来,他的确解决了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解决的问题……”
  
  世界杯的宠儿
  
  很多人都认为米卢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可那么多有名有号的人都在世界杯上栽了跟斗,怎么这个“江湖骗子”偏偏就能成为世界杯的宠儿呢?
  “事实上,真正的内行,真正的高手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正经教练,哪怕是那些南斯拉夫教练与他的关系也很一般,说他不是真正的教练,可却没几个人具有他那种应付世界杯赛的能力和经验。俗话说,常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米卢长年混迹于这个江湖,也许正是因为挨了太多的刀,也就比别人能够少挨刀。
  “有没有人注意到现在中国队的球衣背后都只印号码,不印队员的名字?足协曾经解释过这件事情,因为米卢换人相当频繁,不像过去那样固定,所以干脆不印名字。在他看来,印名字的衣服并没有必要,反而让那些领到大号码衣服的球员产生自己是替补队员的感觉,影响情绪,这与米卢比赛前开会时都尽量要求所有队员参加是一个目的,他强调的是一个集体。
  “过去开赛前准备会每个教练都生怕漏讲了什么,不厌其烦地讲每个注意事项,可米卢简直就像在说梦话一样,东一句西一句的,刚刚还在说郝海东要注意多打对方两肋,可话还没说完又说到江津接球时要注意什么,然后一下子又跳到祁宏要注意防守,跳来跳去,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比赛后一看,那些关键地方他都已经讲到了。
  “很多外籍教练都强调以我为主,可米卢不这样,他对对手的了解相当透彻,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对手的资料,他好像每时每刻都在看录像研究对手的情况。过去我们也总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没有像他这样细致地了解对手,所以他总是能够特别清楚地向队员交待比赛中的要求,而且往往能够选择出一种最合适的战术来……”
  
  国际赛狂
  
  “米卢正式接手与日本队打了第一场比赛,也从此走上了一条东征西讨之路。尤其2001年上半年,我们多累呀,从意大利到伊朗,到美国,再到泰国,简直觉得成天腿都不着地,可现在看来,这些比赛的确有效果,经历了几年职业联赛的球员,再加上国际比赛的磨练,还有什么比赛不敢打?米卢很会利用这些比赛的机会,他往往是放下行李就热身,第二天就打比赛,打完比赛紧接着就走,但这样的折腾却能锻炼人的适应能力,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现在我们可以不怕长途奔袭、不怕高温,与当时的折腾是分不开的。
  “这一系列的热身赛如果换了别的教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方面糟糕的成绩引起了国内的普遍质疑,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会降低球员对胜负的追求。但米卢在这样的压力下却一点都无所谓,他也知道球队打着打着就疲了,输着输着就不要脸了,可反过来说,米卢要的也就是这种不在乎的感觉,他是在告诉队员,什么大赛不大赛的,输也好赢也好,就这么回事。我们总是把大赛小赛分得很清楚,一遍遍地强调这比赛多么多么关键,生怕队员不卖力似的,其实你不说人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关键吗?这时候要做的反而是让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想开了其实效果更好。
  “看起来这支球队与米卢签约之初的那支打亚洲杯小组赛的球队没什么区别,从人员上说不过是右后卫孙继海换了谢峰,马明宇打了左前卫,杨晨那时还没有回来;从战术上说,也不过是霍顿时期的平行移动,绝不是外界说的什么菱形站位。但是真说没区别吗?实际上区别太大了,一支打了30多场国际比赛的球队,是绝不能同等看待的。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比赛,米卢对人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现在坚持对一些位置上人选的使用,比如说江津,比如说马明宇,无论谁说都影响不了他,而有些人他看不上的就死也不用,这与人长期的观察难道没有关系吗……”
  
  造势的米卢
  
  米卢懂得“溜须拍马”,但米卢更精于煽情造势,如果说他奉承袁伟民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那他的煽情则是为了更好地调动队员们的情绪。我们从前也在这样做,但为什么米卢却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呢?
  “米卢自己相当重视去了解对手,但是他并不主张队员们把对手太当一回事。他甚至公开地告诉队员:‘这些西亚人会踢什么球?这都是些什么破队?我根本就看不上这帮人,纪律散漫,没有整体,对付他们就一个办法,只要你们去拼,谁都不行。’徐寅生那次提到毛主席讲过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为什么米卢后来总是重复说这句话,就是因为这符合他自己的想法,引起了他的共鸣。
  “比赛当天,米卢全部的心思都会用来调动队员的情绪。中午12点多开赛前准备会,每次结束后全体人员都会站在一起唱国歌,这时候米卢会很认真,然后要南勇副主席带着队员们围在一起连喊三声‘中国,中国,中国’;临到去赛场前,米卢又要搞点活动,他会把全队又召到会议室里来看录像,看的不是别的,全都是我们过去比赛时的进球集锦。这是米卢自己花心思编好的录像带,全部是中国队很精彩的一些进球,这些东西队员们看着高兴呀,容易来情绪呀,每次看到谁的球进了,大家还大声喊进球者的名字,气氛很是热烈;这还不是最后一招,往往是上场前的最后一刻,米卢还要把队员们喊拢来,在休息室里围成一圈,然后再一起大声喊三声‘中国,中国,中国’。在这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热血沸腾……”
  正如一些队内人士所说,过去我们的足球总是“很沉重”,现在不喊为国争光了,难道这些人就不想着为国争光了?也想,而且一点都不比过去差,但为国争光不是说教,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带着一种轻松自如却不可阻挡的心情,在完成一场比赛,完成一个任务。
  (《山西家庭报》2001年10月13日 刘谊人荐)
其他文献
走出校园,我接触女人隐私    1995年夏,我以优异成绩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家乡一家县级医院妇产科工作。尽管我在大学时对从事妇产科工作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但当一个未婚男青年真正走进这个领域,我还是感到不适应。我想减少女患者的戒备心理,检查涉及到隐私部位,我尽量表情和举止自然庄重,遇到不愿合作的病人,我也能耐心细致地说明检查的重要性。不过就是这样,上班不久,还是发生了一件令我十分尴尬的事。  
期刊
骗术一:借机行骗    某村一农民王某望子成龙,希望儿子长大能走出农门。近几年,王某做生意发了财,但其子高考落榜,未能如愿。  2001年3月份的一天,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小学同学张某到他家,说自己在济南结识了一位省领导,且关系很好,给他的儿子找到省公安系统工作不成问题,只是需要些钱打点打点。王某于是拿出5000元钱,让他活动活动。一个月后,张某再次来到王某家中,说在济南打点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办
期刊
朝鲜在许多人眼里是一个少有的神秘国家。    跨过鸭绿江    车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新义州火车站,尽管车站非常简陋、破旧,但两旁的房屋上和站台上还是写满了大标语,经翻译介绍,分别是:  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  伟大的领袖金日成主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党下决心我们就干……  此类标语在铁路、公路两旁的山坡上、建筑物的墙壁上或房顶上随处可见。另外,专门修建的带有金日成和金正日彩绘头像的语录
期刊
法国人:贷款度假    在法国,夏季外出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坚持工作”会让人看不起,认为“迂腐”、“没本领”、“没情趣”。走得越远越久,晒得越黑,饿得越瘦,越能显示身份和财富。所以,许多法国人宁愿贷款借钱也要出去度假。  法国人能这样潇洒地外出度假,全要感谢法国的有薪假期。法国的有薪假期诞生于1936年,当时只有两周。到了1956年延长至3周,1963年又延长至4周。法国人还不满足,要
期刊
据统计和分析,我国食品污染的危险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除了各种各样的杀虫剂(农药)污染食品外,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激素和化学药物污染食品正在赶上和超过杀虫剂污染。各式各样的抗生素、兴奋剂、性激素、生长激素、添加剂以及二恶英等已经伴随着食物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不速之客。然而,许多人对生活中的激素污染并未察觉。    兴奋剂误服之迷    兴奋剂是国际奥委会严厉打击的激素类化学物质。然而世界各国仍有不少
期刊
尽管记者早就知道留学生中同居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对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城市的中国留学生的调查结果,还是令我颇为震惊:没有一个人估计中国留学生的同居比率低于80%。    “是为了学习”    张瀚正先生今年32岁,目前在乌克兰敖德萨国立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当记者遮遮掩掩地提出“同居”话题时,没想到他却落落大方地侃侃而谈。  我是大学毕业后,自费来乌克兰深造的。在来乌之前我根本没有学过俄语。乌克兰
期刊
中国正在成为肥胖的国家    中国已有2.4亿人超重,20岁以上的肥胖者在3000万以上。中国成年人超重比例在20%~30%之间,大城市则达到35%~40%。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国北方城市成人平均超重率为24%,南方城市为18%。城市居民的平均超重率为25%,而农村则为10%~18%。肥胖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到90年代末,中国男女性的肥胖率已超过10%。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肥胖儿已成为街头一景。北京
期刊
“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制作独特的新潮写实节目,以窥探隐私为卖点,在西方很多国家颇受欢迎,往往都可以轻易赢取极高的收视率。由于存在各方面的阻力,在我国至今未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然而一些试图抢得先机牟取暴利的私营节目制作公司,却敢为人先地扯起了这面大旗,并不惜以高薪引诱招募到“勇士”,偷偷进行了拍摄。  最近笔者采访了或许是中国第一档“电视真人秀”的男主角祖川,随后又赶赴中南某地级市,对已有8个月身孕
期刊
Li Bo attends the donation ceremony of first batch medicalsupplies to Singapore for fight against COVID-19 pandemic  On April 26,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donated medical supplies to Si
期刊
他用剪刀浆糊弄出了第一本《花花公子》;整个20世纪,他是被骂得最多的一个人;全世界只有他才把自己的飞机涂成一只大乌鸦;他今年76岁,身边却始终拥有7个女孩,并且只换人不换数字……  《花花公子》创办人海夫纳76岁的生日派对应算是上周好莱坞最引人瞩目的盛事了。据说有500人获邀出席这个活色生香的睡衣派对。这其中除了好莱坞大明星外也少不了漂亮名模以及《花花公子》玩伴。场面之壮观着实令人咋舌。事实上,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