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可以说社会上每个领域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计算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注中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不仅能为社会服务,更能为国家服务。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学校教育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模式,团体的能力往往大于个人的能力。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树立团结意识。本文将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意义,二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意义与策略
G633.67
一、引言
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很多学校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还能均衡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与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懂得与他们如何合作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较大影响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1.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改变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在课堂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自身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中,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改革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不仅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时还增加交流,交流是进行顺利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在分配任务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学习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此后再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任务的难度,具有一定层次性的任务不仅可以顾及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彰显教学特色
在高中,多数中学生都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意识,而当今社会却需要能团结合作的队伍,并非一人单枪匹马的竞争。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可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能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们合作、互助、交流,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办学特色,显示除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教学特色。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非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是掌握操作的一个基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的讲解信息技术的操作,在淡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信息技术这门课才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Excel的操作时,Excel看似简单,实则里面有很多的应用。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将班上学生的成绩制作成一个表格。学生在领取任务时,会相互的讨论如何建立空白的Excel,如何把数据更加简单的输入进去,如何按照升序的方式排名等等。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逐渐了解到Excel的操作流程。
2.加強課程学习的合作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之间懂得合作,让他们知道只有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可以用熟悉的笔作答,信息技术的一切学习与操作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因此更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依据已分配的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如何制作幻灯片时,教师提醒学生老师将演示一遍如何做作简单的幻灯片,着时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认真的看好每一步的操作。小组成员便会分开,一部分看幻灯片,一部分注意记笔记,一部分注意一些比较难的地方。这样在教师操作完之后,学生会根据刚才所记的操作流程一步一步的进行,遇到难的地方了小组内成员可以引起讨论。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就意味着要忽视教师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引导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虽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获取较多的知识,但是学生知识点不够全面,逻辑性不强。因此,在完成信息技术操作之后,教师还要对结果进行点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多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要领,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其他的学科,相信在我国教育界将兴起一股教学改革之风。这种学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且也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与指导性作用。当然,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还应更加的研究与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其优势更加的适应于当今时代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丽芬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5
【2】 邹圆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14)
【3】 高燕红 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6(07)
作者简介:陈建利,男,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1983年4月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意义与策略
G633.67
一、引言
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很多学校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还能均衡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与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懂得与他们如何合作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较大影响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1.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改变了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做到在课堂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自身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中,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改革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不仅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时还增加交流,交流是进行顺利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2.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在分配任务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学习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此后再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任务的难度,具有一定层次性的任务不仅可以顾及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彰显教学特色
在高中,多数中学生都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意识,而当今社会却需要能团结合作的队伍,并非一人单枪匹马的竞争。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即可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能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们合作、互助、交流,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办学特色,显示除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教学特色。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非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是掌握操作的一个基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的讲解信息技术的操作,在淡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信息技术这门课才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Excel的操作时,Excel看似简单,实则里面有很多的应用。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将班上学生的成绩制作成一个表格。学生在领取任务时,会相互的讨论如何建立空白的Excel,如何把数据更加简单的输入进去,如何按照升序的方式排名等等。在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逐渐了解到Excel的操作流程。
2.加強課程学习的合作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之间懂得合作,让他们知道只有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可以用熟悉的笔作答,信息技术的一切学习与操作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因此更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依据已分配的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如何制作幻灯片时,教师提醒学生老师将演示一遍如何做作简单的幻灯片,着时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认真的看好每一步的操作。小组成员便会分开,一部分看幻灯片,一部分注意记笔记,一部分注意一些比较难的地方。这样在教师操作完之后,学生会根据刚才所记的操作流程一步一步的进行,遇到难的地方了小组内成员可以引起讨论。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就意味着要忽视教师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引导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虽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获取较多的知识,但是学生知识点不够全面,逻辑性不强。因此,在完成信息技术操作之后,教师还要对结果进行点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多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要领,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其他的学科,相信在我国教育界将兴起一股教学改革之风。这种学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而且也充分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与指导性作用。当然,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还应更加的研究与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其优势更加的适应于当今时代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丽芬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 2005
【2】 邹圆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14)
【3】 高燕红 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6(07)
作者简介:陈建利,男,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人,1983年4月出生,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福建省龙海程溪中学,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