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嫁接与高职院校的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积淀。在坚持目标导向、积极创新、综合配套等原则的前提下,将企业相关管理理念、原学校传统优势理念以及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嫁接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实践,对高职院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理念 嫁接
  [作者简介]许志坚(1964- ),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浙江 衢州 32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衢州市社科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9QSKGYB13)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022-02
  
  办学与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文化积淀。综观国内高职院校办学与管理理念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是基于具体情境的内容呈现,而从策略性角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则较为欠缺,更缺少基于方法论的具体性研究。同时,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源于教育系统内的经验借鉴和改良,未能有效地学习和导入系统之外的理念和方法。从组织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内部的微观管理方法上具有很多相似性,企业所拥有的优良管理理念与方法完全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有效推广。
  一、管理理念嫁接的内涵
  嫁接本是指改良植物品种的一种方法,通过嫁接可以发挥根和嫁接植物原有的优势特征。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中,我们不妨借用这一概念,以高职院校为砧木或台木,以各类社会主体、国内外高校为接入的枝或芽,接入他们的优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高职院校原有的理念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提升,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普遍较短,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明显不同。那么,高职院校靠什么支持特色建设、靠什么掌握办学主动权和体现办学优势、靠什么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根据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观点,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从长期趋势分析,高校的竞争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办学与管理的理念即无形资源。只有树立正确的办学与管理理念,才能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建成充满活力、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只有学校领导者拥有新理念,才能使学校有新发展,以先进的理念夺取发展空间,求得深层次发展。
  管理者的先进办学与管理理念来自于办学实践及研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对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就是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的过程。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对高职办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善于研究和借鉴企业以及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并作为管理创新的基础,嫁接到自己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其他类型高校的办学模式,也不能对国内外的成功办学经验视而不见,只有解放思想,开门办学,实现学校内外信息、人才的双向交流,才有利于实现管理创新。
  二、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嫁接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嫁接先进的办学与管理理念,其目标是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做大、做强高职教育。嫁接方案的选择、具体措施及成效评价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各类办学主体要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主导嫁接工作,在领导任用、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为学校发展创造条件。
  2.积极创新原则。实现办学与管理理念嫁接的关键在于积极创新,要在研究借鉴、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实现创新。嫁接先进的办学与管理理念,是推动创新、培育特色、体现学校价值的重要途径。
  3.综合配套原则。办学与管理理念嫁接的关键虽然在于办学主体及学校领导,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办学主体政策上的强有力支持,而且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任何大学要做好,第一要人才,更要有培养人才的环境,主要包括培养文化、培养制度、培养模式、培养条件等等,但培养环境的营造最需要培养理念的价值引领。①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培养环境才能凝练成为具有特色的办学文化和创新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学与管理理念嫁接绝不局限于个别管理者的学习交流,它需要全员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投入,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保证这种管理方式顺利实施的综合配套措施。
  三、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嫁接的具体内容和途径
  1.企业理念的嫁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要是企业)输送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要求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并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和行为规范,从而实现无缝对接。在此背景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市场与服务、品牌与创新、职业素质至上等理念嫁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不到急需人才的矛盾非常突出,从而使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现象较为普遍。基于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学生管理、基建投入等影响学校发展的决策中嫁接、引入企业风险管理理念,运用风险环境分析、风险事件识别并作出风险评估,提高处置风险的应变能力,找到应对各种风险的控制方法。
  企业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积极贯彻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对象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每一类型和层次的高校都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它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和优秀,必须直接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检验。学校的产品是合格的毕业生,将质量第一的理念嫁接于高职院校,就要求全校上下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建立全面有效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产定销”作为企业的经营规律,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高职院校嫁接企业的市场理念,就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这就要求学校在深入调查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的设置和学校的投入,选择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确定办班方向,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实训设施建设,从而完善办学条件;通过大力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建立与用人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教学机制。企业把顾客当做上帝,把顾客的需求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具有双重性即学生和社会,其服务方式虽然与企业不同,但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是一致的。对学生,学校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灵活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学校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职院校也需要有特色有品牌。将企业的品牌理念嫁接高职院校,就要求在办学实践中建成优势学科和专业,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管理理念嫁接于我国高校的实践已开展多年,如全面质量管理实践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高校于90年代后期纷纷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人才培养质量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浙江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积极进行了企业质量保证模型(RQFDM)的嫁接实践,名牌学校、品牌专业的概念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实践证明,高校实现企业理念的嫁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2.学校传统优势理念的嫁接。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靠“三改一补”演变而来,即由业余大学、职工大学或成人教育机构改建成高职,由中等专业学校、二级学院补充建校。原来学校大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与用人单位联系密切。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定特色。这种长期积淀形成的成功管理理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和财富。在办学机构重组后,许多学校过度强调磨合,而忽视了原来学校优秀管理理念的嫁接,往往是以主导院校的管理和文化理念为主体,同化其他被整合院校。鉴于此,在旧有学校基础上创建而成的高职院校,要展开专题调研,总结提炼原有各学校的校园文化,特别是管理理念,将具有深厚内涵、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汲取、嫁接。不同学校必然会在学科、专业等方面存在差别,各有优势,由多所学校组合创建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不同学校之间学科、专业等文化理念的嫁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相互渗透,从而产生1+1>2的效果。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浙江银行学校,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院领导对几十年的办学文化、思想理念进行总结,着力打造诚信文化,新学校建校后多管齐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使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由4所学校合并创建,学院领导把原来卫生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讲求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学科专业文化嫁接到新建学校中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管理理念嫁接的成功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有地方政府、企业集团或民间资本等,学校的行政及管理人员往往由办学(投资)主体委派,有的学校主要领导来自非教育管理行政机关,有的管理者未从事过教育管理工作。管理体制、人员结构的复杂性极易造成学校管理理念的偏差,出现学校管理行政化、官本位或过度趋利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极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创新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打破办学体制机制的制约,通过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管理干部流动、挂职交流等形式,实现先进办学管理理念的嫁接。民办高职院校董事会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实现决策权与执行权的有效分离,创造条件,使先进办学与管理理念嫁接到位。浙江一所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建校之初缺乏高职办学理念,当地政府从某高校聘请博士生导师担任院长,到其他高校聘请教授任系主任,通过管理理念的嫁接,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教学、管理措施陆续推出,学校很快步入发展快车道。有的高职院校根据实际需要,派管理干部到其他高校挂职锻炼,实现教学与管理理念嫁接,又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3.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嫁接。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德国高等教育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乃在于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②高职教育模式的创建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要应对新世纪新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必要研究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进行嫁接。通过嫁接国外先进的办学与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价值导向,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 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7.
  ②陈啸.德国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4):157.
  
  [参考文献]
  [1]钟建宁,杨成.加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2]李跃.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3]韩波.侨性资源:侨资性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源泉[J].教育发展研究,2009(21).
  [4]刘书瀚.以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高校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
  [5]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6]蔡首生,李轶芳.试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创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7]吴中平.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其他文献
本实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组织化学方法,对5只大鼠回肠肌间神经丛进行研究,发现肌间神经丛的一些神经元,沿毛细血管周围分布,有的甚至与毛细血管壁相紧贴,我们
[摘要]文章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改革为背景基础,阐述了高职教育面向市场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理念、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载体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践创新等理论与经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韩伟平(1963- ),男,河北赤城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08)  
油浆阻垢剂在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地防止油浆系统结焦,有利于改善油浆系统工况,以保证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油浆阻垢剂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2016年11月3—4日,Pad及创新教学实践观序研讨论坛在昌平15中南口学校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主办,
“金融危机下,雇主更青睐高职毕业生。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越是好大学,越是学历高的大学生,他越是挑剔雇主,要求的薪水也越高。相对来说,高职生就显得比较实用,反而在经济出现波动时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在2009年6月10日召开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发布会暨大学生就业研讨会上,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麦可思总裁王伯庆博士发表了这一见解。但高职生供需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似乎越来越严重,学校培养的人才
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是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工具,用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九江石化总厂干气,液态烃脱硫和再生系统工艺流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装置的实际运行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近年来,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中找定
我院从1998年以来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4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48例患者年龄31~45岁,平均39岁,其中粘膜下子宫肌瘤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5例,
由浙江江南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W-3型重质燃油燃剂能改善重油的低温流动性,提高雾化效果,抑制高低温腐蚀,减少废气排放,是国家经贸委节能中心重点推广的节能新产品。经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