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对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职校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职校生学习行为模式会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职校生 学习行为模式 学习效果 影响
一、学习行为模式的含义
学生的观念会引导行为的产生,而行为又影响结果。因此,学生的观念不同,行为结果也会不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行为模式表现出良好的一面,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
二、行为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率低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没有进行反思。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还没有认识到学习实质上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2.学习方法不当,影响学习效果
因为没有选择好的学习方法,职校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做无用功的情况。有的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但效果往往不佳。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恰当的学习方法既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自主性
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如果只是单一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学习成绩也是难以得到显著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而学?若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学习,是无法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而缺乏目标,学生也就没有动力去学习,学习成效自然不高。
三、建议
学校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行为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笔者针对如何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学形式多样化
职校老师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不仅要和教材相关,更要把学习内容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在进行教学时,教師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照搬书本内容,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教师频繁地提出问题,且这种教学模式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取得效果。职校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对提出的问题不能替学生回答,应该让学生交流后进行回答。有的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往往遇到启而不发的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多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意见,帮助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4.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要丰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多为技术知识,而技术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内容的传授。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除了和学习行为模式相关,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学生行为模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问题时,也要注重研究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伟,刘畅.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赵启芝.职校生顶岗实习中的学习行为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视角[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0).
关键词:职校生 学习行为模式 学习效果 影响
一、学习行为模式的含义
学生的观念会引导行为的产生,而行为又影响结果。因此,学生的观念不同,行为结果也会不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方法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行为模式表现出良好的一面,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提高;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就无法提高。
二、行为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率低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没有进行反思。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的目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还没有认识到学习实质上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2.学习方法不当,影响学习效果
因为没有选择好的学习方法,职校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做无用功的情况。有的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但效果往往不佳。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恰当的学习方法既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自主性
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如果只是单一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学习成绩也是难以得到显著提高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4.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而学?若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学习,是无法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而缺乏目标,学生也就没有动力去学习,学习成效自然不高。
三、建议
学校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行为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笔者针对如何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学形式多样化
职校老师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理论化,不仅要和教材相关,更要把学习内容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在进行教学时,教師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照搬书本内容,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教师频繁地提出问题,且这种教学模式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取得效果。职校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要避免问题的随意性,对提出的问题不能替学生回答,应该让学生交流后进行回答。有的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往往遇到启而不发的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多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意见,帮助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4.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要丰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结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多为技术知识,而技术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内容的传授。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除了和学习行为模式相关,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学生行为模式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因此,在分析学生学习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一问题时,也要注重研究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伟,刘畅.大学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赵启芝.职校生顶岗实习中的学习行为研究——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视角[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