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概如你所说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宇辰

  明天下午的飞机离京,今晚十点吃了安眠药,躺床上听歌。可能是歌没选对,是那首北大毕业季催泪核武器级别的《青春大概》,越听越好哭,最后哭得稀里哗啦不能睡了,起来舀一勺UCC,焦苦的速溶咖啡,索性再加一勺糖。这样是真不必睡了,但在午夜的耳机歌声中我久久停顿的写作小铺终于又开张了。
  北大对我有恩,但待在这里要说有什么恩,又不了然,可能是待得太久一切都太过自然。也不是风光好,也不是大楼好,虽然是皇家园林,近年也斥巨资搞基建修修拆拆的。但是我就要离开了,11年后,我已经不能马上习惯注销我在此地的存在,虽然平时也没有觉得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随便说说吧,高中的梦想是北大中文系,本科来了之后第一天下午,师兄师姐们带领新生找了一间大教室,开始北大中文第一课,教我们《新秋之歌》。我属于五音不全到极致的那种人,《新秋之歌》我至今唱不好,但是记得那个新入北大的下午,听了几遍这首歌,就觉得世上怎么有这么好哭的歌呢。虽然我们现在说一个人纯粹、澄澈、天真我觉得也就是善意地表达naive这么一个意思,但《新秋之歌》的那种感觉,就仿佛在那个升学考试的持续无聊和可能恶毒的世界之后,美好的纯粹的东西真的存在。这是我对北大的第一瞥,可谓惊鸿一瞥,说一见钟情是不为过的。
  我在北大一点一点地掀开一幅帘幕,下面的美丽而深邃的世界我是不会忘的,我认定我爱这一切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美丽发光的东西,虽然后来我要花很多时间来确认在世生存的种种多元支点,去找寻一个得体合法不冒犯常识的存身姿态,但我爱美,我在这里发现的美,我幼稚、狂热、偏执,但我真的爱美丽的事物,我愿意把自己和美的事物联结在一起啊。
  投身于美,投身于那些严苛但纯洁的原则,这远不是没有痛苦的。我的逻辑是,我觉得这些是美的本质直观,所以或许也是善的本质直观也未可知,所以我真的服膺了,我愿意做一个美善原则的供奉者。我知道很多朋友会指出我当初过于幼稚和狂热,但是人总有一个过程,懂道理是一步一步的。后来我记得很清楚,我处于一种自虐的狂热中的时候,我也就是在豆瓣这片公共园地上关注了杨大过师兄。我没跟他打招呼说话,他也不认识我,我关注他是因为他当时的豆瓣签名是“那并不美丽的也是美麗的”(大致),这句话是有机锋的,我总想起这句话,年岁渐长后更理解了一些,觉得这是一句对的话,很宽容,很通达。而我的性格里可能就欠宽容通达吧。我的博士导师陈老师把“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这幅对子加工了一下,成了“常见千流归大海,难得高路入云端”,我觉得这话也在恰恰我最需要的时候帮我。不要从归顺于美和善的王位的那种自虐式臣服中找到自我认同,其实世界上,真的更多的是“千流归大海”啊!我的青春,我的偏执狂完美主义者的青春,不接地气的没有现实感的青春,有太多的傻气和真心和碰壁,但是现在我终于可以说超克了。
  在那样的青春状态里的年轻人,本科毕业了,走入社会大概很快会被摁死的吧,我也不敢,我也不想,我有种走不下去的茫茫然,于是我读研。姜老师教我的最初一件事似乎就是“接地气”,因为就算不看背后的理想和信仰高不高,他的态度也是平易通达的,我却不是。我又一次开始自我改造,因为22岁了,我直觉地相信他这种态度比我更正确。在北大,我的感恩,就在于师长们会告诉我大问题上没有错,只是还要进步,只是方式的问题。是啊,爱美,可是别忘了那并不美丽的也是美丽的啊!

  这是北京的暴雨的午夜,是新冠元年的午夜,在这个败坏的瘟疫肆虐的世界上,我挥手告别我的北大,可谁知道一挥手后我们又在哪里!我觉得我的命运是流徙的,哪里才是家园呢?家并不必然是家园啊,虽然有我爱的人们,善待我的人们,人与人的共同体我仍旧认为是可能的,成为一个老师传道授业帮助年轻人我也认为是可能的,虽然真理的底牌我尚并没有能翻开过。
  在遗忘中不舍,醉醒交错,青春的滋味,或青春落幕必须扎根发芽的时刻,大约总是很激动的,很多的感受要爆炸的。我知道或许我爱的北大并不是北大的全部,甚至并不是北大的主要实体,我爱的是什么呢?我爱我自己能够和世上好的、美的东西站在一方,能够护卫这些价值的那种人生实在感。护卫美善的人怎么可能虚无呢?来不及虚无就过完一生,哪怕有很多遗憾,但大方向上是没有遗憾的了。我的这种高调理想主义,遇到我的博士导师陈老师后就温和了下来。陈老师总说自己是低调的理想主义者,我觉得是这样。一个人,要活着,要幸存所以要妥协,但一生没有忘记办成几件心心念念的值得做的事,就有理由快乐了。我觉得影响过我的几位老师只是不高调宣言,其实事情他们也在做,道理他们也都施行着,遇到这些老师是我真正的大学教育。毕业的时候,我收到陈老师的祝福,他说了一句:你会健康成长的,祝福!我觉得好大的力量,是被信任和期待的力量,我是会健康野蛮地生长下去,人间的好意我都不要辜负!
  今天上午系毕业典礼,吴老师作为老师代表发言的时候,说起北大,说了一个话,大概说北大同学被外面认为好高骛远,不接地气,但是那些人情世故的东西外面跌跌撞撞数次就学到了,而北大会告诉你们心灵的理想是什么,那看起来在现在不讨好,但有心灵的追求的人是可贵的,余事只是学习怎么施行而已。我最感动的毕业时刻,大约就是听到这句熨帖的话,让我恐慌的心安定了一下。再不用觉得自己仅仅是人际智障了,我没有大问题,我只是要调整,北大在最后的时刻依然在教诲和引导我,我觉得幸福。
  这么多年,我要走了,我觉得我暂时尚未辜负北大的教育,但前路茫茫,还得好自珍重。我想起朋友的、老师的话,我觉得我被世上提前透支的善意包围了,我离开北大后这些是不是再也不会有了呢?但怕是没有用的,退路是没有的,只能自己变强自己发光,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宜居的小世界吧。
  北大我走了,聚散有时,但我会记得这一切的一切,会尽力健康地过完生命的!
其他文献
禄永峰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陇东报社。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安徽文学》《飞天》等报刊。  春天山花开得最早的,要数山桃花和杏花了。山桃花开起来毫不遮掩,摆出一副绝不输给杏花的样子。山桃花一旦蔫下来,山桃的果实就悄悄露出了花蕊,真是碰不得吃不得。刚刚一靠近,它便毛手毛脚地痒痒我;想尝一小口,还没等我嚼几口,嘴里便又苦又涩。这一点,山桃比起杏子来可谓逊色多了。  杏子一露出花蕊,一天长一
前几天聊到过,我从大学开始写东西,之后长期当自由职业者,习惯了宅在家。  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宅久了的人,大概都会通过生活经验,慢慢明白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己生活,需要的东西,其实没那么多,生活可以由此简单清冽,不事铺张。  许多我们为之费神付出的东西,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社交,确切说,是为了在他人面前(或者,自己想象出来的受众之前),维持自己的社交地位而存在的。
恋人在电话里对你提起分手,语气决绝,细数你的不是,他说:“交往了这么久,感觉你都没有成长,一直在停滞,继续下去没有什么意思。”他说对你的感情淡了,“我们分手吧。”   你拼命解释,脑子像被翻乱的衣柜,什么都说不清楚了。   关系变得不好,不是自己单方面的缘故,但他要提出分手,你也没办法挽留。   “我想当面谈一谈,说清楚再分手。”你对他说。他语气冷酷,说不要再见了,你的东西他已经整理好,看什
这是初夏的周六,下午五點半的柳荫公园。   水边每一张长椅,每一块近水的石头上都坐着人,有些也站着,无一例外,我们的目光都望向水。   没人告诉我这片水的命名,这样也好,它可能和这个世界上那些绝美的不知名的水域在同一个位置了,它们不需要被命名,无所谓命名,它们身为水,就是美和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也不需要知道,我可以称它为“海子”“湖”“池塘”(我未说出口,不需要被纠正),但这时海子的诗飘来了——
你以为星巴克店里闻到的咖啡味真的只来自咖啡吗?事实上,人们在星巴克店里闻到的浓郁咖啡香并非全部出自咖啡豆,而是气味营销的产物——出自调香师之手的星巴克专属店香。同样地,迪士尼乐园的爆米花摊在生意清淡时,会释放“人工爆米花香味”,不久顾客便闻香而来。   这种区别于传统的味觉和视觉刺激,利用特定的气味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记忆的营销模式叫做气味营销。科学杂志《神经元》曾发表研究报告称,在所有感官记忆中,
为什么记忆中的事没做梦时那么清清楚楚?昨晚见到故园,花草树木,一棵棵重现在眼前。   爸爸跟着邵氏兄弟,从中国内地来到南洋,任中文片发行经理和负责宣传。不像其他同事,他身为文人,不屑于利用职权赚外快,靠薪水,两袖清风。   妈妈虽是小学校长,但商业脑筋灵活。她投资马来西亚的橡胶园,赚了一笔,我们才能从大世界游乐场后园的公司宿舍搬出去。   新居用叻币(指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文莱在英殖民时期,由
我乡下山地高寒,采茶先从平阳地方采起,自己的采了便帮人家采。亦有谷雨之前采的,叫雨前茶,但只是少量为供客之用。胡村人是甚么都要长成了才拿来派用场,蚕豆必要荚里的豆粒七分饱满才摘来吃,黄瓜南瓜茄子才结下来也不作兴就摘来尝时新,像城里人的吃雏鸡乳猪当然更没有。我五哥不知如何想得出来,他用二只酒瓮覆住竹笋,那笋在瓮里不见天日,弯弯曲曲,长得很大亦仍是极嫩的黄芽笋,我母亲见了亦不许,说是罪过的,要让它自然
今天去大学游泳,正好赶上游泳课,一群男女学生穿着泳衣哆哆嗦嗦地站在泳池边上。女老师穿得厚实,大步流星而来。刚到,一个女生就举手,害羞地小声说:“老师,我今天不太方便下水。”   老师觑着眼睛想了会儿,疑问道:“你上周不是刚来过吗?”   男生们笑作一团,女生推了推旁边的姑娘,窘迫地说:“上周是她啦。”   接着一个男生也举手:“老师,我今天也不太方便下水。”   正在低头看点名册的老师挑了
一  你知道在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是什么样,有多美吗?  今天来简单讲一下。当时要想当进士,基本都要考诗歌,尤其是开元后。你不会写诗就去高考?那多半当不了进士,只能称你一声壮士。现在去看唐朝人的高考诗题目,你一定会感叹:出得真讲究,真文艺!类似于“浅谈如何做大唐好青年”这样的题目,基本上是出不出来的。二  比如,唐德宗贞元九年。那一年的考生人才济济,有刘禹锡,有柳宗元。  那一年考诗的题目,叫
灰色砖楼被高大的榆树掩映着,阳光透过枝杈投射出斑驳的影子。我走上二楼,靠右手边有一扇深红色木门,门上的油漆像鳞片一样一片片卷起来。  我现在已经不住这儿了,但我知道,打开门左手边就是厕所,冬天想洗澡只能站在便池上,把烧好的热水往身上浇。卧室墙上布满了用铅笔画的、无规则的丑陋涂鸦,那是我小时候的杰作。  我和媽妈曾经在这儿住了十年。妈妈年轻时被保送到成都一所大学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学当老师。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