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与亘古:选文标准的历史演绎——基于统编教材《最后一课》和《老山界》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嬗变与亘古:选文标准的历史演绎

——基于统编教材《最后一课》和《老山界》的比较分析



摘 要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选文标准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准则。我国语文教材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典范化”“应用化”“个性化”和“科学化”四个阶段性特征。但在变化中有不变的声音——“具体分析”的学情视角贯穿选文标准的始终,总是关照学生学习的感受、经验和能力。

关键词 教材选文标准;历史演绎;《最后一课》;《老山界》

2019年使用的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较之2018年版本,我们发现由原来的都德的《最后一课》更换成了陆定一的《老山界》。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材微写作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摘 要 课堂教学是进行微写作指导的主要场地。高中语文教师充分立足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条件,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和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在有步骤、有计划的教学当中形成良好的微写作意识,切实将微写作当成一条优化学生写作素养、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语文教学“读”普遍缺席的现状,令人忧虑。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发挥“读”的艺术,用好“读”的艺术,贯彻新课标的新要求,引导学生读出语
期刊
“情境浸染”与“概念辨析”式任务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期刊
基于交际语境的初中教材作文题目重构 摘 要 随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渐次铺开,学生的写作实践效果证明,教材中的作文题目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笔者在分析统编教材写作题目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原作文题目放入交际语境写作框架内,重新构建成
期刊
赏识为学生写作插上自信的翅膀 摘 要 作文评语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文从多用激励性评价,以激促写;融入情感交流,以情润人;更新审视角度,言由心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借助作文评语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关键词 作
期刊
信息整合: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摘 要 从接收端到输出端,信息经过整合,放大了效能,产生了原有信息无与伦比的价值。信息整合的关键是自省和内化。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是信息的输出,信息整合的根本形态就是因写而读。信息整合使得阅读有了质量,写作有了
期刊
“称善者”到底是谁 ——整体关联,还原句意 摘 要 文本有其连贯性、整体感,解读文本要揣摩部分之间的关联,建构部分与整体的关联,追问内容与形式的关联。本文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从整体关联的角度,探究文本解读中如何还原句意。关键词 解读文本;周亚夫
期刊
撷古典戏曲之芬芳 觅中外悲剧之律吕 ——《窦娥冤》教学设计 摘 要 《窦娥冤》作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戏剧单元的第一篇,该选段不管是在情节冲突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学生认知传统戏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授此课时,可以适当引入“
期刊
流连山水岂会忘返 超然现实未曾忘情 ——再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摘 要 兰亭雅集是魏晋风流的缩影,《兰亭集序》更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文言约意丰,隽妙雅逸,横绝古今,很好地体现了王羲之的处世姿态和思想旨趣,透露了其独特的玄心、洞见、妙赏和深情
期刊
《荆轲刺秦王》对荆轲形象的塑造与消解 摘 要 《荆轲刺秦王》一以贯之地塑造了荆轲这一“完美”刺客的形象。前半部分以众星拱月的手法树立起的“完美”形象却在后半部分略显滑稽的激烈对抗中消解,前后构成巨大落差。细细推究,荆轲的实力不济是主要原因,而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