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三人行集评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咏、刘健、郭强是活跃于中国书坛的青岛市中青年书法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已在书法界崭露头角。三人均曾入展全国中青展及全国展,并成立了『书道三人行』书法组合及三人艺术空间,又一同成为荣宝斋签约书法家。三人均为山东书协理事、青岛市书协副主席。其中,刘咏为青岛出版社资深书画编辑,刘健为青岛理工大学教授,郭强为青岛画院专职书法家。三人书法风格各异。刘咏由汉魏入手,风格苍辣萧散,形成厚重的碑体书风;刘健以行书见长,以帖入碑,书风劲健、面貌独具;郭强特立独行,连绵狂草潇洒灵动,令人耳目一新。三人将中国书法的不同形态和风格交融于一炉,互映互补。三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书道三人行』为理念,以弘扬书法艺术为己任,以书法会友悟道行天下,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颇具生命力和创作活力的『三人行书法组合』。『书道三人行』发起的『中国书法三加三国际巡展』几年来连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巡展,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特色品牌;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公益事业,践行着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书道三人行—刘咏刘健郭强书法展』在荣宝斋举办。
  『书道三人行』作为一个书法组合,他们的书法创作理念、书法艺术精神及特殊的书法组织形式,在当代书坛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与展览、组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基于此,本栏目特刊发『书道三人行』专题。
  刘咏
  中国传统书画是讲以形入神的,写神与传神是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笔墨的皴擦还是线条笔画的表现,最终只是书画家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语言而已。西方艺术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中国书画则含有深厚的哲学意味,而刘咏的书法正是从这个层面进入的。
  刘咏是学理工科的,大学毕业后转而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兼修油画、研习书法,凭其较扎实的西画功底和早期严格的造型训练,加上其才学与灵气,其书艺进步很快。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连续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多项全国书法展。当然,这是他勤奋加悟性的结果,也与他从事书画编辑专业分不开。近年来,作为出版社资深编辑,他主持责编了大量国学大家的文集和书画界名家作品集,得到了当今书画界众多名家的指点与教诲,耳濡目染,眼界自然要高,视野自然要阔,书艺的进步自然要快,这些当是他书艺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咏的书法由北碑入手,行书较好地兼融了北碑、简牍、章草与颜体行书的风格。受流行书风的熏染,刘咏的书法形式感与表现力很强。其书法的笔画与结体取碑意,线质结实灵动,有苍辣之味;结字形态多变,偶以侧锋涂抹,稚拙的形式感使其作品颇有意趣,从这些都能看得出其早期绘画造型的功底及观念对其书法的影响。
  刘咏属于表现型书家,对书法有较强的自省与参悟能力,对形式的表现较为敏感,这是先天的禀性所造就的,也是书家真正的创作后劲之所在。当然,与当今众多中青年书家一样,刘咏的书法也同样带有鲜明的流行书风模式,这并不是坏事,关键是在流行中如何沉淀、修炼,形成自己的个性。才情超越不了阅历与年龄,书法是生命的艺术,因生命的激越而激越,因生命的淳和而淳和。
  刘咏为人宽厚、儒雅健谈,又颇好老庄哲学,这种心性火候是经过多年的案头文字磨练与修养得来的。在当今这个躁动的社会,这正是难得的书法创作的最佳心态。这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刘咏是位读书人,又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资深编辑,这对书法来讲,自然具备了很高的起点和审美趣味。刘咏的书法总是蕴涵着一种超然的沉稳纯静的气质,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以对生命的感悟去观照书法,又以书法的语言去表述生命状态的。正所谓『得意而忘言』,这是禅悟者的心境,同样也是书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刘健
  刘健学理工科出身,身份是理工大学教授,但他骨子里对书法的热爱却从少年时代一直伴随着他到中年的生涯,以至书法最终成为他的事业—立身扬名,而理工则成为他的职业。作为有头脑、有追求的书家,在青岛书坛沉闷期,刘健与郭强、刘咏、宋文京等组织了六月书会,以其新锐和对当代书法审美思潮的敏锐感应,打破了青岛书坛的保守状态,一时风云际会,引发了青岛书法创作的高潮,并迅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创作队伍。刘健也一跃成为青岛书坛中青年代表书家。可以说,书法玉成了刘健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巅峰状态。
  刘健性格爽健,但心性淡雅,具有文人气质,这也影响到他的书法审美定向与选择,故书如其人。他服膺帖学,并一直固守帖学。其间虽有过困惑与起伏,但始终坚持在帖学领域的不懈探索。早年,他的帖学曾颇受时风影响,过于强调对形质的追逐,在笔法与气韵上与传统帖学距离较远。近年来,他远离时风,回归二王经典,从笔法与气韵上,力求接近帖学正脉,逐渐形成雅逸、率真的个性化书风。
  从帖学本源而言,帖学的核心旨趣在于文人化,由此,雅与韵便构成帖学的审美价值皈依。雅与韵属精神层面,关涉到的是书法形而上价值。它无迹可求,是书家内在精神的表现,反映到书法中,便构成书法的意境神采。在南朝时期,书论家尤为强调神采为上,到唐代更形成张怀瓘『不见字形,惟见神采』的『神采论』,并由此形成帖学的文人化审美传统。除审美本体论外,帖学的另一主体价值便是笔法。可以说舍笔法便无帖学,帖学笔法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价值。但自清代颠覆帖学以来,笔法被形质追求所取代,少人问津,甚至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以笔法著称的书家如白蕉等还不如民间书法受推崇,从而『无法』成为当代某一特殊阶段的主体特征。近年来,随着当代书法的经典转向,二王帖学回归书法话语中心,笔法问题开始受到书坛普遍重视。二王书风取代民间书风成为新的主流,这可视为对当代书法非经典传统倾向的反拨。
  刘健对帖学的研悟,应该说是在当代书法流变的整体背景中展开的。他始终在古与今之间寻求一种创作张力,努力追寻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审美境地。他在不断摒弃新、奇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书法的时代审美感,而在极力追寻古典帖学精奥时,又力戒陷于泥古的窠臼。这使他当下的帖学创作处于一种较佳的状态。他的作品线条绵密而不乏飘逸,精神外耀而内骨尤存,其创作已超越了纯技法表现,具有较高的精神内蕴。   刘健在二十余年的书法创作中,始终固守书法的传统追求,即以传统帖学为主导,强化书法的书卷气。因而,不论其书如何预流时潮,求其新变,皆未同其今弊,从而保持着清明的理性。他的帖学创作基于二王,又融以宋人意趣,笔法爽劲自然,开合有度,在自由书写中传递出文人气韵。帖学贵士气,贵出乎逸韵风骨的郁郁芊芊的道德文章之气。董其昌在书法中即倡为士气,而忌俗气、江湖气、兵气、匪气。作为长期供职高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的刘健,自然不乏对书法文人化的追求。近年来,他在不断深化帖学创作的同时,不断拓化自身创作。在大篆与『现代书法』,趋古趋今两个跨度极大的领域中积极探索,取得不俗实绩。他的大篆创作出入古法,浑穆有致,持正内守,有鲜明的创作追求与个性。当代大篆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味求其激变的趋势,如『法』、『意』之间结合有度,则尚不乏意趣;而如『法』、『意』乖离,则支离破碎,殊不堪观。刘健作篆力求古意,不慕新巧,跳出时风之外。篆书的古典性质,使其尤重朴厚之致,如礼之重器,须具庙堂大气,不拘为小数。刘健作篆走的是古朴一路,求深穆内蕴,如朴玉浑金,精意内耀,自有不同凡格出。当代写意篆风积弊渐显之后,求古意、求自然,浑穆之趣渐成主潮,如黄宾虹篆书为当代篆书家所青睐、宗法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刘健在『现代书法』创作探索上也别具面目。他的『现代书法』立足汉字本体,不走颠覆之路,而是适度夸张,强化单字结构的造型性,赋予每个字以势与感性之张力结构,同时,强化书写性,在自由书写中完成造型性,这就是刘健『现代书法』独特之处。此外,其『现代书法』不依赖墨象的营构,而是纯化线条,依据汉字美学因素,因势利导提纯结构,也是刘健『现代书法』的又一特色。
  刘健正值创作盛年,其创作显出多方面综合能力和高度,假以时日,他的创作必将在整合与深化两个方面臻于新的阶境。
  郭强
  当前,我们正处在视觉文化时代,按道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然而我以为,现如今对书法本体的认识正处在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之中。这种状态的核心是,书法是不是一个艺术门类?进而,承认不承认书法属于视觉艺术?对这些问题如果持肯定的立场,那么,就必须走出朗诵文字内容的怪圈,变聆听诗词警句的听觉感受为观照点、线、块、面的速度快慢变化与节奏起伏的视觉感受。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是点画、线条及其造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基本元素所构成的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一种可视的图式。由汉字的样式变为书法的图式,这是书法与写字的本质区别。
  草书,以情感为主线,以点画线条为基础,以造型为手段,以分组、分段为形式,以对比关系为效果。其中我极为重视两点:第一是各种对比关系。比如粗与细、长与短、正与侧、大与小、枯与湿、浓与淡、疏与密、虚与实、开与合、收与放等等对比关系;第二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如节奏的快慢疾涩,用笔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枯湿,线条的离合断续等变化。
  郭强在第二点上有着比较自觉的追求。人的情感是变化的,此一时彼一时,它是客观事物与主体修为结合的反映。个人修为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高度,当客观事物通过视觉和知觉作用于人的某一个时段时,由于修为控制的原因,情感起伏的高低程度和长短程度完全不一样。这正好与草书不可重复的个性基本相一致。郭强的草书表现力强,感染力强,线条起伏连绵,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但这绝不是冲动,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理智。书法的『两情』是个人情感与草书性情的结合,是一种境界,它像词的意象一样,婉约蕴藉,余味盎然。
  其实,由各种元素对比后产生的关系也是作者情感的诠释。各种元素,指造型元素、组合元素、章法元素等。这些元素在很多情况下是重复的,只是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述而已。点画是造型中的元素,因为集点画而成字;点画又是组合中的元素,因为每一个点画在组合中均具有一定的独立审美价值;点画还是章法中的元素,因为点画是节奏、墨色的载体。各种元素对比后产生什么样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审美情趣、个性修养密切相关。郭强早期的书法取法明清,注重笔墨形式的视觉冲击力。明清书法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崇尚展厅与视觉效应时期,备受书法爱好者追慕,如徐渭的满纸云烟,倪元璐、张瑞图、黄道周的行密列疏,王铎的涨墨枯笔与中轴线的左右摇摆等等。可以看出,郭强早期的书法作品中也体现出典型的明清调风格,尤其是张瑞图、黄道周等线质饱满、转折分明、不避锋芒、酣畅淋漓的书风对其影响很大。
  近几年来,随着审美理念的更新,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研习及人生阅历的丰富,郭强的立足点明显向魏晋跨越了一大步,早期作品里张扬的锋芒已渐渐内敛为藏而不露和张弛有度,对作品的整体控制基本把握在对立统一的辩证状态之中。米芾曾经说,『草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此语定格了草书的真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前二十年的草书只有极少数书家在朝着『晋人格』方向走去,其他人不仅没有达成『晋人格』的共识,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此为何物。进入新世纪以后,『晋人格』作为书家的审美标准,受到书法界的高度尊重,尤其在一大批中青年草书创作家中,『晋人格』已蔚然成风。郭强是风中之人。『晋人格』是魏晋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尽管当时社会动荡,但各种哲学思想的冲突与调和,使得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和自我觉醒思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一方面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曲水流觞的游乐之兴,另一方面却是内心深处的哀愁和痛苦,这就是魏晋风度。『晋人格』中集中反映了王羲之的情感和生命意识,深刻体现着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就王羲之的格而言,可以说是儒道合一,既有儒家的修齐治平,又有道家的超尘脱俗,最终以追求人品的正直和精神高度自由为归宿。由此可见,『晋人格』不单单是晋人草书的造型式样,还包含着人格与艺术的至善至美的境界。
  草书一向被比作带着枷锁跳舞,其点画线条都是艺术化了的,包括牵丝和连绵线在内,其提按、其方向、其部位形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草书不是潦草加激情,而是规律的探求,是哲学的辩证思维。我觉得,郭强草书下一步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对书法传统经典的深入研究上,比如研究《十七帖》笔法,一定要研究古人用笔的运动轨迹。『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表达了笔在运动中,施加提按顿挫之后生动而神奇多姿的形态变化。观墨本,由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本来『奇怪生焉』的细微末节更加奇怪难测,那种在不提笔情况下的挫和衄,永远蒙着神密的面纱,让人扑朔迷离,可望而不可及。观刻本,其妙在于敞开了『奇怪』之谜,揭开了挫衄之面纱,分解了古人用笔的动作,使复杂化的技法清晰化。书法的创作能力与研究能力是成正比的,只有善于研究问题,才能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郭强草书已进入深层的对传统经典的反刍阶段,从早期追求外在表现力的书生意气,逐渐回归到对书法内涵的深层体悟,这种与书法长年厮守后的省察与自觉,意味着郭强书法正在孕育着一次质的飞跃。郭强是一位思变的书家,敢于否定自己,这是书家最为难能可贵的素质。我们期待着郭强书法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跨越。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新生儿出血性疾患 新生儿多种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如凝血酶元、第Ⅶ、Ⅸ、Ⅹ、、Ⅺ、Ⅻ因子。血小板数可正常,但其功能差。如给予维生素K,各种凝血因子可增高,但仍易出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持续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外资流入规模的扩大,我国吸引外资的目的已从最初的弥补资本与外汇储备不足转
学位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管理职能在培育市场、提高本国竞争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中越来越显示了其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对政府管理方式,如政府
介绍采用“两步法”处理高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在线(不停车)除垢清洗技术。针对生产过程中由于水质条件的限制产生冷却部件及管道结垢问题,通过试验研究了“两步法”在线除垢
期刊
现如今,上网就可能“中彩”:一会是修改IE标题、一会是禁用主页更改,要不就是不断涌出的让你尴尬的网页和广告,这些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解决起来也还容易;但当有一天IE空白页
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不断发展和产量日趋提高,麦田地力普遍感到不足。丰产和缺肥的矛盾,日漸尖銳。因此,迅速提高麦田的肥力,就成为小麦生产的中心問題。提高地力的途径不外
自1961年起,我們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北京市农科所引进了早熟豌豆品种。經过三、四年的繁殖,表現很突出。这种豌豆具有植株矮,籽粒大,結莢密,成熟早的特点。在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