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诗书画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期起,将刊登台湾著名画家、书画研究专家罗青先生的专栏“青碧轩读画录”。罗青先生194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 少年时从溥心畬习传统国画。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所、美术系所及翻研所教授, 并兼任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现任辅仁大学教授及东大书局沧海美术丛书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在“青碧轩读画录”中,罗青先生将介绍画史中一些为人所忽视的画家、画作,抉微发覆,并使用“主题/补充评论”的模式,进行让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罗青
  作品 《诗坛鼻祖图》立轴
  作者金礼赢
  年份嘉庆四年己未(1799)
  尺寸110 x 58 公分
  年龄28
  享年36
  


  《诗坛鼻祖图》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才女金礼赢,在28岁时所创制的仕女画杰作。全图以画法而言,上承晚明陈洪绶的造型风格,运笔细劲有力,衣纹简炼高古,图案精工绝伦,设色考就典雅,真可谓古拙艳丽兼而有之,直可与顾西梅(1762—1837)、姜晓泉(1764—1821)、崔鹤年(1772?—? )、改七芗 (1773—1828)等美人仕女画大师比肩,而意境内容过之;更可上追闵贞(1730—1788?)、余集 (1738- 1823) 等乾隆时代的仕女画泰斗,而不多让。
  此画在内容上,则扬起了中国画坛上首次的女性意识大旗。金礼赢以乾嘉小学考证式的笔法,为自己的画写题跋,长篇大论,雄辩滔滔,为 “女学”之设立请命。她认为,周文王的母后太姒,端庄贤淑,应为妇女中的“至圣先师孔子”,又可被尊为“二南”诗人之祖,宏扬诗教,当以女子为首,垂范百代。
  所谓“二南”,是指《诗经·国风篇》开头的两辑诗《周南》与《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的篇什里,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周文王之祖母太姜、母亲太妊、妃子太姒,都是洽川人,号称“三母”,被尊称为太太。《诗经》的《国风》开篇之作《关睢》一诗,就是描写洽川风土民情的。
  《毛诗序》认为《关雎》一诗的主题,是颂美后妃之德。全诗的大意是说太妊、太姒见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她们毫不纵恣己色,以求专宠。如此说来,这是一首在男性沙文主义之下歌诵传统女性不嫉不妒美德的诗了。不过,金礼赢跋文的重点,不在附合毛公观点,颂扬 “妇德”,而在指出“诗教”之始,始于太姒,专论妇女知性的一面。金氏认为,孔子为天下男子法,然却终身不遇,其道不行;因此,天下女子应该以太姒为典范,因为太姒的诗教非常成功,育成子弟,化行江汉,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超过孔子许多,足以为女子中之“孔子”。
  其跋文如下:
  《诗坛鼻祖》
  周文母后太姒者,妇氏中之至圣先师孔子也。孔子祀于瞽,宗为先师,为男子法。则为父母者,独不当为女子宗女子,独不当以先师礼礼文母乎? 礼赢幼习《女诫》,长而服“关雎” 之教,以为妃之圣,化行江汉,楚无淫风。视仲尼之琴不遇父,梦不见旦,及其身,不行其道者,远矣。
  刘向《列女传》,述后妃之德,侪三母而有声,厕十臣而丕烈,腹育数圣人,家封五十国,迄于今。一姬万姓,秦、汉后之云礽,孰非有周八百年妃氏之子孙?妃可以不事乎?
  予日事丹青绘画之学,仪后妃之徽音道貌,梦或如见,疑妃之牅我神,欻然为羹之慕欤! 稽首震惧,图成而装之,以冀海内士大夫先生之扶翼诗教者,以为是“二南” 诗人之祖,纪以赞颂;以比世之尊崇李杜者,曷若以后妃为诗教之大宗也。若以为妇氏之先师,血千牛而俎豆之,则朝廷之不立女学,臣亦未敢以议。嘉庆四年冬日,绍兴女史,金礼嬴绘成恭记并书。
  下钤朱文印 “五云”、“金礼嬴印”。
  太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俨然一国之内政部长、教育部长与卫生部长。太姒生十男,所谓 “腹育数圣人”,排行如下: 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等,都是历史上的赫赫名人。即使后来管叔、蔡叔兄弟谋反做乱,遭周公平定。《列女传》称其“生十男, 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一个生育武王与周公的母亲,其功劳自然不在话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而周公之诗学,完全得自于母亲太姒的诗教。金氏追本溯源,欲奉太姒为“‘二南’诗人之祖,纪以赞颂”,并追尊之为“诗教之大宗”,强烈建议并呼吁朝廷,设立“女学”,祀太姒为“妇氏之先师”。这件事情,成了金氏日思夜梦之终极关怀,竟然得到了太姒在她梦里显灵,令她在狂喜中画下了梦中所见之太姒的画像,“稽首震惧,图成而装之。”
  这种以一弱女子之身,而全力关心女子在才智上的地位与独立性,在乾隆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思想的兴起,想是与曹雪芹的《石头记》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流行有关,因为这两部名垂千古的巨著,都对女子的才能智能与活动力大加推崇,赞不绝口。影响所及,连传统仕女画的内容都有了显著的改变。例如在乾隆以前的仕女画,多半是梳妆、戏婴,女红之类的家事、工艺活动;在乾隆以后,则加入了吟诗、作文、下棋、赏画、钓鱼、探梅、赏花等,属于智性与感性的活动,知性的沉思因素,大大地增加了。
  在画像之后,接下来,金氏又引用《周易》、《周礼》、《周官》、郑玄《染人注》等书,详细考证太姒的服装扮相、衣纹颜色、头发型式、首饰佩饰,在画面左下方,写下长篇案语,充分展现了金氏的精湛小学训练,其学问、知识、见解,要超过许多历代男性名画家。现在抄录她对古代服饰的看法如下:
  案:《周官》“司服”, 掌王后之六服:衣、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纱。郑玄云:“狄当为翟”。翟,雉名。雉五色皆备,成章曰“翚”,青质五色曰“榆”。王后之服,刻绘而采画之,缀为文章。袆衣,画翟者;翟,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阙翟,赤;狄,青;袆衣,玄。郑氏《染人注》云:“玄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疏》亦云:“天地玄黄,故六冕之服,亦元上而下。者土,无正色,故不曰'黄',而曰''也”。《易》曰:“黄裳,元吉元衣;裳,服之盛者也”。又康成曰:“王后六服皆袍制,以白为里,使之张显,而缘衣亦黑也”。《染人注》谓:“染玄之法则史传阙,元非大黑,青浅而墨染者,如暮夜之色也”。是图,略据《周官》传注,质诸名匠之精于舍色者。
  又:《周礼》追师,掌王后之首饰,为副编次追衡笄。郑玄谓:“副之为言'覆',所以覆首为饰,其遗象若今步摇,而覆也。 编者,编发为之其遗象,若今假髻矣。次,次第发长短为之,所谓发也。"又曰 :"衡笄,以玉为之,佳癸服有衡,盖平居不也。" 《疏》云:“三翟之首饰,副鞠衣、展衣之首饰,编缘衣之首饰,次绘画者,不可以不知也。"并记。
  下钤朱文印 “礼嬴”。
  历代画人物画者,多以描绘古代人物为主,以当代人物为辅。然画古代人物而能兼及其服装、发式、首饰知考证者,则寥寥可数。明清名家如商喜、李在、仇英、崔子忠、陈洪绶、丁云鹏、曾鲸、上官周、黄慎,在这一点上都无法与金氏相比。只有能自己打造兵器、首饰的任熊,在仕女的服装首饰上,或可以与她一较长短。
  由上述的两段题跋看来,金氏不但自幼能够绘画,同时亦饱读通读经史。如此,才能遇事心中便有定见,必要时可以据理力争,绝不人云亦云,因循了事。可见,她对自己的所学与知识,充满了开朗的自信,创新的见解不断,称之为一代才女,实不为过。
  金礼赢(1772—1807),一作嬴,自云门,号五云,自号昭明阁女史,一称昭明阁内史,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晚居钱塘 (今杭州 )。幼娴翰墨,及长,为嘉兴王昙继室,夫妇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性喜佳山水,吴越幽胜之区,同舟并,探索殆尽。故其画,得游览之助为多。佣笔自给,求者踵至,而画益工。凡人物、仕女、山水、花卉、界画楼台,悉能师心独运,妙夺古人。尤精画佛,庄严妙丽,得者宝之。画梅亦妙。书法晋、唐,兼工汉隶。能诗,诗多清灵凄婉之致,卒年三十六。事见《西泠闺咏》、《画林今咏》、《墨林今话》、《清画家诗史》、《越中历代画人传》。
  金氏传世的画不多见,浙江省博物馆藏有她的《童子拜观音图轴》,作于嘉庆八年(1803),是她32岁时的杰作。画童子跪拜伏狮观音于鹦鹉架下,白色鹦鹉也于架上翻身下拜,上下呼应。画面右方,观音头上,也有长达十八行的精楷长题,益增气势,精妙无比 (图二)。 如此一位文采、绘画全能的女画家,居然天不假年,英年早逝,真可谓是天妒奇才,让后人闻之,不禁为之扼腕。同时,也令人想起稍后出现的早夭大画家任熊(1823—1857),他也是以三十五岁的英年与世长辞的。
  金礼赢的夫婿王昙(1760—1817)(《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作 1762— 1819),亦是一代才子。他字仲瞿,一字士良,后更名士良,秀水人 (今浙江嘉兴),流寓吴门(今江苏苏州)。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一作五十七年)。工诗文,精杂技,天才特亮,慷慨悲歌,不可一世。生平足迹半天下,藉名山大川,以扩胸次。因而善绘山水,虽不背古法,然却有一种奇纵之势,不可逼视。晚居杭州西湖二载,丧其佳偶金礼嬴,郁郁不得志以卒。着有《烟霞万古楼集》一卷。事见《墨林今话》、《耕砚田斋笔记》、《烟霞万古楼集》。 可惜,到目前为止,他的画作书法鲜少流传,笔者至今尚未得缘一见。
其他文献
南方某拍卖公司2006年春季上拍一件傅抱石款《湘夫人》(镜心,设色纸本,43.7×47.5厘米)。此作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造型不准、风神不够、笔墨生硬,疑伪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其“背景”却非同一般:参加了1989年12月新加坡文华艺苑私人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名画家选”展览,且于“2006年4月3日经傅二石先生鉴定为真迹精品,并签署鉴定证书。”    一位画家的作品经其直系亲属签署了鉴定证书,外人再提出
期刊
有明一代,朱氏王朝在江西境内共封有三藩,即南昌地区的宁王、鄱阳地区的淮王和南城一带的益王。其中,被封于南城的益王一系, 始封于弘治八年(1495),结束于清初,前后达150余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南城县境发掘清理了益王系的端王、庄王、宣王和定王四座藩王墓,墓中除出土大批金、银、玉、铜和冠服等饰品外,在庄王、宣王和定王墓中还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除有6件龙泉青瓷外,其他均为青花瓷
期刊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崇玉尚文的经济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出土玉器的不断增多和出版事业的“提速”,客观上为人们研究古代玉器提供了便利。截至2006年底,国内先后出版了400多部各种玉器书籍,成为文物考古与文物鉴赏图书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读者的眼球。当出书不再是学人与文人专利的时候,图书质量的泥沙俱下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些图书少则几十元、几百元一册
期刊
近日,书斋静坐,忽瞥见一角落几本“红皮书”,原来是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诗词》,其中一本夹着一页1997年8月的日历,写着:“8月11日晚,下乡归来,到文化南街夜市,见此书,要价十元,买下。”记起来了,这几本诗词几乎都是这一时期随手所买,一晃近十年了。这些“文革”遗物,辗转于世,能够留存至今,且转至我手,实属不易。    想“文革”时我仅十多岁,村头乡亲们每天站毛主席像前,挥动“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
期刊
自从波普博士对大维德基金会那对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开始,元青花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后窖藏和墓葬等考古出土资料也成为元青花研究不断深入的催化剂,可以说,元青花研究的每一步深入和进展都与考古发现息息相关。    元青花的考古发现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资料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窖藏、墓葬、遗址和窑址。    窖藏  自建国至今,元代出土有元青花的窖藏大致有16处,共出土元青
期刊
2006年的海外中国青铜器市场(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欧美及亚洲的市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笔者认为最值得关注的两大趋势是: 普通青铜器成交率一般, 买气不很旺, 但青铜器精品十分抢手且高价成交;上海崇源拍卖公司成功进入澳门, 并在春、秋两次大拍上推出了一批青铜器精品且大获成功, 成为本年度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的最大亮点, 打破了以往海外青铜器拍卖市场由苏富比(SOTHEBY’S)和
期刊
喧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6年演绎了书画行情持续回落、当代艺术高歌猛进和瓷玉佛像异军突起,而年底相继揭幕的两场古典家具展,又使业内人士的视线投向了被书画、油画炫目光彩遮掩的古典家具。    此起彼伏的古典家具展    2006年12月15日,“简约?华美——明清家具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78件(套)展品构成了明式家具厅堂陈设、明代家具、清代家具三个时空。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
期刊
2005年秋拍之后,笔者曾就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状况写过一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文章,发表于2006年初中国文物报上。2006年春拍开始,又受邀写了《2006书画春拍预测》,发表在中国艺术报上。受到各方关注。此轮秋拍尚未完全结束,便有多家媒体相约采访、索稿。鉴于精力、时间所限,无法一一作答,今特结合2006年书画艺术品秋情况草成此拙文,以谢诸君并借机求教。  据统计,2006年北京首轮艺术品
期刊
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藏有方以智有关佛学的两幅书法作品。事关佛理,意涉禅机,玄奥艰深。本文试对其句读、诠释,并就诗偈意旨略陈浅见。  方小智草书轴,宣纸本,绫裱。纵125厘米,横35厘米。文云:  蚁封旋马,案头有《易》,撒手便行无顺逆。今日一众念摩诃,未审常寂。光中如何砍额,一道飞流玉峡香,搴兰自得儿孙力。    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旋马,即盘马,谓驰马盘旋。范成大《次韵徐子礼提举莺花亭》诗:
期刊
现代墨彩画的先声    多年前,诗画名家楚戈邀请我去看他的新作大写意梅花,并得意地指出 : 他的画梅新法,是以不断的淡墨连续小圈圈,在横冲直撞的大小枝干之间,一堆一堆地圈成,不分主从,无有前后,花瓣相联,与传统一朵朵大小正向反向的梅花画法,完全不同,充满了现代感。    我看了之后,脑海中马上浮现的,却是清代嘉道时期的画梅名家姚燮 (1805—1864)。 姚氏在当时,便以“圈圈梅”闻名于世。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