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优化物理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engm9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们认为的教学活动无非就是单纯地实现教材知识的迁移,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几乎占用整节课堂,学生只会拼命听,拼命记,然而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导致课堂高耗低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优化物理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精心准备的问题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可以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平时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诠释“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联系生活中的物理情境,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我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新内容教学中,准备如下问题设计。问题一:“刚从超市买来的水果罐头,可是瓶盖怎么也拧不开,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问题二:“妈妈从菜场买回来一些黄鳝,可是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才能把黄鳝抓起来呢?”看似熟悉的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地科学猜想和动手实验,因为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一旦学生的这种欲望被老师激发出来,将迫不及待地主动走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巧设“问题链”,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模型
  复习课是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我认为较难上的一种课型,特别是初三年级的中考复习课,他并不像新授课那样有趣,而更多的是担负着知识整理、查漏补缺的重任。因此复习课上下来,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师疲惫,学生乏味,教学成果不显著。譬如我们在《浮力》复习过程中,如果整节课以简明的问题链串接各环节,可能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1:“设计小实验”中:“哪位学生可以将放置在烧杯底部的乒乓球以手不触碰到烧杯为原则拿到乒乓球?”大部分学生会想到利用水施加的浮力帮助实现。因此,可以迅速地完成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的复习。
  问题2:“动手做一做”中:“组织学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思考如何测量浸没在水中的小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复习求浮力的两种简单的方法——“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法”,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积极追问。如学生在表述“称重法”的原理时提出公式F浮=G-F,追问:“你是怎样得到这组公式的?”学生自然会想到结合运动状态的受力分析在称重法中的重要意义;又如学生在表述“称重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时提出不但要让小石块静止浸没在水中,还不能碰触到烧杯的底部。再次追问:“为何要静止,为何不能碰触到烧杯底部?”学生思考回答完毕后,可再组织学生对触底的小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强化学生在解决浮力类问题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意识,为后面物体浮沉条件的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状态分析法就是称重法的特殊表现,拉力为0的应用。
  问题三:“同学们在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有哪些?”借此强调溢水杯的使用方法、浸没条件的应用等。并自然过渡到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达式,并追问“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式”,及时依据公式的特点归纳出运用的适用条件。
  问题四:“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如何选择?”先开展小组讨论,接着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会选择出合适的求浮力的方法。如可提供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入水中某一深度处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不设计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求出尽可能多的物理量和结论,进一步帮助建构物理模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归纳总结,程序性的提问,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电热器的多档功率》是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考查了学生电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P=U/R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新课标的精髓。但是每次测试下来发现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并不是可以做到思路清晰,更多地表现出思维的混乱。因此,针对电热器的多档功率运算我专门上了一节强化训练课,并帮助学生总结出一套自我启动的程序性问题,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1)开关有几种有效的使用方式?会形成几种电路连接方式?”“(2)依据公式——哪种连接对应的是高、中、低温档,你的理由是什么?”“(3)画出等效简图,你要在简图中标出哪些物理量?”“(4)你选择什么公式解决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我该怎么办?”按照这样的程序自我提问,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上形成较统一的思维方法,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从最终反馈效果看,确实效果不错。
  当然,“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值得更深入的研究,特别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不同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新鲜感,我想“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主体,不同的场合,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学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变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大量专业技能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针对这一市场需求,数控专业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数控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围绕“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数控专业 实训教学 改善策略  实训教学是数控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
摘 要: 教育教学中要讲究以生为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和利用疑问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法创新  二十一世纪,不少老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难教。老教师这种感受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教师深深的担忧:如果教
目的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键细胞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而RPE细胞的增殖是导致PVR的主要因素。PVR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增生的调控信息失控有关,是导致裂
摘 要: 为了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必须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高中政治教学实现“生活化”就是对于课堂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关键点,能够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将教育思路转变为学习思路,增强学生学习的全面性、综合性、持续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探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高中政治 生活化 实施策
摘 要: 初中历史主要向学生传授我国这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的朝代变更、历史文化、重要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等。因此,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寓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美德教育  一、初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处在发展时期,是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与定型的关键时期,具有更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这时,初中生很可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被错误、丑恶的
摘 要: 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相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科渗透的方法进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学生今后地理学习和环保意识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在高中
摘 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智力的发展无一不与发散思维的创造紧密结合,换句话说,思维的发展程度是智力形成的标志。针对地理这一学科,更多的是利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变为具体的能力。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主要是把对地理的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思维方式。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把思维、直观的感性知识和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穿插,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及时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评估移植风险的指标。 方法:分析395例次肾移植患者的移植史、受者年龄、性别、输血次数、透析时间、病毒感染、冷缺血时
前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仍可达到20%-30%,严重地影响了该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