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场平工程强夯、桩基及土建主体工程交叉流水施工研究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某大型土建场平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打破常规思维,对整个工程进行模块化管理,资源整体调配,实现了在同一工程不同模块之间的分区域移交,实现了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场地强夯、灌注桩、主体基础工程不同模块之间的交叉流水施工。
  关键词:强夯;网格化;区域化;交叉;流水
  1、项目简介
  某大型电力工程站址地貌为丘陵山地,整体地势由西向东倾斜、降低,间夹沟、谷地,地表灌木植被密集,地形最大高差约38 m,场地地面标高在51.0m-89.0m之间,最终场平标高站内75.45m。建设场地呈中部高,南、北两侧低,东北角水塘最低点回填深度达到24.5米。全站占地面积约565亩,围墙内占地面积415亩。土方挖填总量260万 m?,回填料已粘性土和卵石顆粒为主,土方强夯工程量25.6万㎡,全站旋挖灌注桩4406根,占地面积及土石方工程量特别大。
  2、研究立项背景
  1.工程地质复杂:工程站址地貌为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场地面积大,最大高差达38 m,场平工程土方挖填总量达260万 m?。
  2.当地天气恶劣:工程位于皖南地区,常年降水量多,给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强夯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施工困难。
  3.全站土方强夯工程量25.6万㎡,强夯施工按55m、62m、69m、75.45m等高线范围分4层,并有6000kn.m(点夯)和2000kn.m(满夯)两种不同的夯击能强夯分层作业,土方回填与强夯交叉作业,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难度非常大。.
  4.工程工期紧张,场平交付主体施工需缩短。
  3、项目研究措施
  鉴于项目的特殊性,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各环节工艺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交叉流水和工序优化措施,为工程施工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同时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避免了现场人员机械窝工等成本浪费。主要通过以下措施:
  1.开展专项检测确保相邻区域不同工序施工影响可控。针对强夯施工对相邻区域桩基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召开专题会和开展专项检测,实测强夯振动影响有效施工的安全距离,便于同步开展强夯与桩基施工实施流水交叉作业。
  2.优化作业次序,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对于1000kV北区回填区域站内雨水管道(最大埋深-6.4米)和事故油池(埋深-7.5米)部位施工,采取先行施工土建雨排水设施,再行施工回填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大大的降低的施工安全风险。
  3.网格化施工,区域化移交。根据现场地形实地考察,结合场平土方图纸,将全站土方施工分为进站道路区、直流场南区、直流场北区、1000kV场北区、1000kV场南区、500kV区计6片施工区域,运用区域化施工的管理模式加强现场管控,施工完成区域及时进行移交,开展下一步工序施工。
  4、项目研究内容
  1.开展专项检测确保相邻区域不同工序施工影响可控。
  为评估强夯对相邻区域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完整的影响,本次测试使用941B 振动传感器及放大器,配接 SigLab 数据采集器,对现场采用能级6000kNm和 2000kNm 两种夯能进行振动测试,通过测试距离强夯点不同位置垂直方向、径向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目标是获得不同距离振动强度及振动衰减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距夯点50 米时,无论哪个能级,引起的地表振动都不超过 0.2m/s/s。将该振动强度与天然地震强度做比较(7 度地震加速度峰值为 1.0m/s/s,可能引起砌体墙出现细微裂缝;6度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5m/s/s,有震感,但不会引起房屋结构的破坏),现场距夯点50米的振动比5度地震还要弱不会对结构造成破坏。考虑到钻孔桩混凝土埋于地下,新拌混凝土有周边圆形土质井壁包裹,井壁的强度足以抗御50米处的振动,所以钻孔桩新拌混凝土不会受到夯锤的不良影响。确定夯锤影响安全距离确定为50米。
  2.优化作业次序,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对于1000kV北区回填区域站内雨水管道(最大埋深-6.4米)和事故油池(埋深-7.5米)部位施工,如按照正常施工程序:土方回填→强夯至初平标高→事故油池、雨水管道开挖施工→再回填。这样需要重新开挖深基坑,同时可能影响周边高大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施工安全风险大。经研究现场拟采用强夯到事故油池、雨水管道标高后先施工主体构筑物,再进行逐层回填,减少二次开挖,降低安全风险。
  为保证场平及雨水管道施工的安全、质量,要求管道四周10米内采用分层碾压方式进行场地处理,管道四周 10~15米范围采用分层碾压加2层2000kN·m( 每层处理厚度3.5米)满夯处理,管道15米外正常处理。雨水井及雨水管道接口混凝土浇筑后3天内,18米范围内不进行2000kN·m 强夯施工,28米范围内不进行6000kN·m 的强夯施工。
  本次通过优化作业次序,土建主体施工单位提前介入进行雨水管、事故油池施工,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土方的回填碾压。安全上消除了原来超5米深基坑风险,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上避免了二次开挖对边坡扰动,边坡与管道回填同步施工,保证了护坡的回填土质量;进度上避免了二次开挖和回填的时间,同时合理的利用了强夯静止期进行管道施工,工程总体工期大大缩短;造价上因为减少了二次开挖和回填,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
  3.网格化施工,区域化移交
  3.1合理划分施工区域:根据现场地形实地考察,结合场平土方图纸,将全站土方施工分为进站道路区、直流场南区、直流场北区、1000kV场北区、1000kV场南区、500kV区计6片施工区域,运用区域化施工的管理模式加强现场管控,每个区域成立独自的管理体系,强化区域管理。
  3.2各区域间相互协同:区域间既相对对立又相互统一,各区域间专业协同,作业性质差别不大。根据各区域作业量和作业顺序,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根据作业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多层级、全方位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网格管理单元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量,为此,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建立信息化开放式管理平台,构建特高压工程各管理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协同机制。
  3.3建立网格化的管理体系
  3.3.1构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第一级网格层为业主监理项目部,第二级网格层为施工项目部,第三级网格层为工程现场的各网格单元。明确各级管理职能,形成“业主监理统筹组织,施工项目部整体管控,现场网格单元具体执行”的特高压工程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
  3.3.2明晰各网格管理层的责任目标:围绕确保特高压工程建设过程“安全、优质、高效”,并最终实现“一次投运成功、长期安全运行”的目标值,将工程总体目标按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四个维度,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网格,制定出业主监理部、项目部、现场网格单元的量化控制指标。
  3.3.3强化工程现场网格单元管理:根据工程的整体布局、专业分类,将场平划分成6个独立的网格单元(第三级网格层),通过管理目标和施工任务的再分解,使庞大复杂的项目管理清晰化。项目部为每个网格配备相应的负责人和施工管理人员,对每个网格进行独立管理。有效避免交叉管理所造成的管理越位、缺位,显著提高施工项目部对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4.在总的管理机构下,各区域根据各自施工质量、进度要求、作业固有风险,明确每个区域施工内容、施工周期、施工人数、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监护人、监理区域负责人、业主区域管理专责。“定人、定岗、定责”使管理职责网格化,层层落实各自管理职责。
  5、成果分析
  1.现场按照六个区域进行分区域移交,加快了土建和桩基队伍的流水作业工效,缩短了工程整体工期3个月,降低了安全风险,降低工程工程造价。
  2.强夯在此地质下的影响距离研究有效,经后期桩基检测,全站4406根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00%为Ⅰ类桩。
  6、结语
  在大型工程中,进行网格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可以降低安全风险、缩短施工整体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形成的流水化施工可以避免施工单位人员机械窝工等现象。但大型工程往往又牵涉到工程参建单位较多,细化区域造成管理协调增多,模块化的设置数量还应考虑此因素。
  参考文献
  [1]蔡雄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论述[J].居舍.2019(0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北京 1000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中色彩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将色彩元素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是目前建筑设计的一大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一种体现。本文就对建筑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元素;应用  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来讲,建筑设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人们获取建筑信息的一大渠道。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色彩元素进行科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通过在建筑能效研究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逐步提高了能效标准。已经开发了许多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建材,并在建筑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就住宅建筑而言,节能建筑的外部防护结构散热更为严重,墙壁是外部防护结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这充分表明,建筑墙体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处理全过程中,为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而作为一项最为主要的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在当今时代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才可以有效满足当今社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测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对水利工程安全监测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监测现状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铁路建设力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高质量的铁路运输基础。但在铁路线路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例如崇山峻岭、溪流湖泊行等等,这就给铁路工程施工提高了难度。为了有效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阻碍,进行隧道施工是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就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展开了论述,以期为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
期刊
摘要:对于高铁隧道施工而言,不仅本身面临较大施工难度,还存在诸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安全隐患和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使用寿命,有必要针对高铁隧道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措施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施工质量零缺陷。本文分别从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措施这两个方面展开了相关探究,所提出的措施建议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铁隧道施工;质量监控;管理措施  引言:高铁隧道施工不仅存在较高的技术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社会大众生活水平有着大幅度提升,对自身生活质量也有着较高要求,在这基础上,社会大众出行频率逐渐升高,对公路交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公路交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需求,因此,公路交通建设单位必须对原有交通体系进行改革,进行相应扩建、新增,但是由于公路修建所涉及到方面较广,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较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人员、设备、材料进行统筹管理。并且随着市场经济深入,
期刊
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过程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就需要利用好概念设计环节,确保整个设计环节是科学、合理的。本文探究了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特点,从而发现它的重要性,从而将其应用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探究整个过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促使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也使得建筑项目的数量大大增加,也在一定
期刊
摘要:变电站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安全隐患是电力企业常抓不懈的主题,与电力系统的工作密切相关。电力企业应健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加强变电运维设备的巡视,制订完善、专业的预控方案,不断提高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应用  1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特点  1.1智能变电站的内部设备存在相应的问题  智能变电站
期刊
摘要:根据近几年化工企业出现的特征设备安全事故来看,其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不但危害人们的生活健康,还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对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合适的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强化特种设备管理是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到高层住宅和商业写字楼项目中。这是因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柱和剪力墙结构共同形成的受力体系,它不仅有较好的竖向承载力,同时由于剪力墙的刚度较好,使得这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较好,抗震性能也较好,被广泛应用到建筑项目工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