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视域下的绘画艺术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艺术史的独特视角来看,其研究的范式为艺术作品的重新阐释与解读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与思考,而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就具有着鲜明的历史风格。相较于其他艺术家,马蒂斯的绘画擅于打破传统,绘画风格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意义。而马蒂斯的作品《红色的和谐》更是能够成为其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基于对其所表达的内涵以及象征意义的探讨,并结合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以图像学的研究方式来阐释作品内部所隐喻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马蒂斯;红色的和谐;象征意义;绘画语言
  图像学由图像志发展而来,旨在研究绘画的主题、意义以及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1]。而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相结合,不但可以引申出画作背后的含义,而且能够上升到艺术作品的主题与艺术形式相符合的合理性的解读当中。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定义绘画作品的内在含义价值,对于艺术史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马蒂斯的绘画创作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他十分关注自然的属性,并且将自然融入他的作品创作中,试图通过他的情感表达自然,这种情感的表达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显露无疑。正如塞尚所说:“真正的本质隐藏在其中。”而马蒂斯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的奥秘。潘诺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中也提出,图像具有一种再现的、模仿的意义,即自然意义[2],并且将图像意义的研究阐释分为三个意义层次。基于潘诺夫斯基对图像理解的三个阶段研究,深入地阐释《红色的和谐》(如图1)所蕴含的内在象征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
  形式主义与图像学均为艺术史的研究方法,通常来说,图像学的研究是与形式主义相对的,相较于形式主义,图像学的研究更侧重于艺术作品背后的含义与主题。潘诺夫斯基为了给予观者更为直接的理解,将图像学的分析转向了日常生活,他在《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一书中,运用熟人在街上脱帽致意这一现象做分析,他认为形式上的改变可以带给观者对于线条、色彩以及造型上的独特感受。但如果脱离了脱帽这个形式的话,进入到脱帽事件的本身来看,此时,对于形式的感知会超越形式本身的意义,那么,就进入到对于主题的最初的探索阶段[3]。“只要把某些视觉形式与我从实际经验中得知的某些对象等同起来,把它们的关系变化与某些行为或事件等同起来,就可领悟到这种意义。”[4]在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观中,其对于艺术作品中意义的重视,与其图像学理论中对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的关注有着密切联系。他尊重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力图将艺术现象作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是在瓦尔堡图像学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其奠定了现代图像学理论基础,同时,潘诺夫斯基开始关注图像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将艺术作品与具体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寻求外部世界与内在精神的统一。他指出,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一种方法,图像学应着眼于阐释艺术作品蕴含的内在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图像志。在研究过程中,潘诺夫斯基赋予图像学三个研究层次,分别对应艺术作品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前图像学描述”,主要探讨的是图像所呈现的自然意义,解释第一性或自然主题。简言之,当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描述列举所看到画面中任何的相互联系与解释,着眼于艺术形式方面的描述。第二层“图像志分析”,主要着眼于图像所表达的常规含义,即蕴含的寓意,解释第二性或程式主题。第三层是“图像学解释”,该层面关注的是内在意义及暗含内容,构成象征价值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将艺术作品解释为人类心灵的一种基本倾向[5],但其会受到个人的心理与世界的限定。他对于艺术史的重要贡献是要恢复一种艺术观念,这种观念在否定黑格尔的理论时被抛弃了,即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种类的知识,因而可能与其他知识活动相关联。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与其他任何艺术史的研究方法都不同,它融合了对于形式的分析、对于象征的阐释、对于受众的审美经验的分析,有别于形式主义、阐释学和接受理论。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是艺术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自此图像学成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对艺术史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二、图像学与绘画艺术
  图像学研究的是关于图像的学问,有广义图像学与狭义图像学之分。广义的图像学研究包括形式主义以及所有的符号,也可称为形象学。而狭义的图像学研究是专指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中世纪的圣像。在形象与图像之间,比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米歇尔,他被看作是研究视觉文化的先锋,他关于形象有其自身的描述,在不同的理论阶段赋予形象不同的含义,通过研究形象语言、图画与文本的关系问题,对视觉文化及图像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6]。图像学以画面的分析为出发点,根据物象及其关系来解释作品的意义,图像大多是作者意图的一个体现,后基于文学、社会文化等背景对作品做出解释与评判。任何绘画作品都必须是可被解读的,而图像的形象就是解读的钥匙。当下,观者需理解图像的价值在于其携带的一种沟通功能,基于社会沟通的需要,不仅语言应用是一种沟通方式,绘画也是一种沟通方式。相较于文字而言,绘画图像更容易受到大众青睐。除此之外,对于艺术以及世界的分析并不是分析事实本身的“真”,而要注意其图像显示与传达出的一种状态。绘画图像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当其自为一体时,便体现出观者对它寄予的某种意义与价值。对于绘画的研究,无论是形式主义或图像学,都带有其自身的独特视角。形式主义所注重的是绘画作品的某种形式,对其内涵意义并未做详细阐释;而图像学的研究则将视角置于绘画作品的内涵,探求其背后隐喻的象征意义。但对于艺术作品本身而言,不管是注重人文主义的图像学研究,还是注重形式主义的图像学研究,都不能片面地对待绘画作品,观者需回到艺术作品本身的状态。就作品本身而言,对于作品的阐释,无论是人文主义的阐释,还是形式主义的阐释,都有其重要的意义。通常,我们在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时,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某种调和,根据具体的情形做出具体的绘画作品阐释。
  三、图像学视角下的《红色的和谐》分析   (一)《红色的和谐》的自然意义
  《红色的和谐》画面描绘的是一幅室内的场景,内容包括:干净整洁的餐桌、衣着整洁的妇女、两把椅子以及一扇窗户,还包括窗外的自然风景。但是对于马蒂斯而言,他并未将窗外的景色描绘得如实景一般,他以红色为主色,限定了整个室内空间,整个绘画采用的颜色有限,且大都为纯色。运用粗放的笔触描绘整个画面,运用红、蓝、绿等色彩相互融合,给画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表现力与张力。在该绘画作品中,马蒂斯通过运用和把握色彩与明暗,来显示光线以及整个画面的空间感。他将三维立体的事物巧妙地描绘于二维的平面上,并且合理地运用构图,在表现与装饰之间,形成了和谐与统一。
  (二)《红色的和谐》蕴含寓意
  马蒂斯在《红色的和谐》的描绘中,并未局限于现实场景的客观性描绘,而是充分地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赋予艺术作品以内涵意义。在整个画面中,马蒂斯放弃了透视原则,使得空间几乎达到了二维空间的观看方式,整个画面的笔触舒展自由,通过强烈的装饰感与平面感,给观者带来一种欢乐、愉悦以及平静的感觉。面对这种和谐的色彩以及形体描绘,使得观者能够被自然地带入到他的绘画世界。在《红色的和谐》里,观者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境界,很少有艺术家能像马蒂斯那样热爱和平、宁静的生活,通过他的绘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始终保持着真实与热情,他的绘画引导人们关注人性之美,这也是他创作艺术作品的理念所在。马蒂斯作品的精神气质体现为一种对宁静与美好的追求,当然也是马蒂斯所追求的艺术本质[7]。
  (三)《红色的和谐》的象征价值
  《红色的和谐》的色彩运用,马蒂斯不再使用现实中的色彩,而是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力以及领悟能力,进而在考虑绘画整体性的要求表达下选择色彩。该作品以大量的红色为主,使得观者感受到灼热、夸张、扭曲等,甚至包括这些感觉背后所暗含的平静,它似乎是在诉说一种绘画自身的语言。马蒂斯的魅力在于像隐形天使一般,带领受众探知未知的艺术世界,从而得到心灵的慰藉。《红色的和谐》会将观者带入到未知的世界,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看作是具有灵性的。同样,他们从不把自己施予自然物质的动作和结果,看做是所谓人对自然的改造,而是看做与自然生命相通的手段。马蒂斯的作品总是以一种不加修饰的力量,一种给人以自然、和谐的力量,呈现给观者。他曾说:“我试图把平静放到我的绘画当中,画面上一切无用的东西都是有害的东西,任何多余的细节都会影响观众心灵对主要部分的领会。”他关注的是宁静与和谐,是对自然、生命以及艺术的思考。他在《红色的和谐》中的色彩运用与他的精神达到了契合,彰显了其人性光辉,也正是该绘画作品所体现的象征意义。
  四、结语
  基于图像学视域阐释马蒂斯的作品《红色的和谐》,观者不仅能够从他所描绘的画面来感受其宁静之美,更能通过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感受到马蒂斯作品中暗含的丰富的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憧憬。他的绘画充满着写意精神,同时画面也具有整体的装饰性与和谐性,与中国的艺术精神有着相似之处。即使他的作品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出现于大众视野,但是反观他的作品,观者可以感受到其内在精神。他强调的是运用宁静的画面,去表达整体的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本文基于图像学的视角,赋予了《红色的和谐》以更高的精神价值及象征意义,传达给观者作品中的心灵与精神的契合。
  参考文献:
  [1]郑蓓蓓.从图像学角度分析周昉绘画——以《挥扇仕女图》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6(1):52-53.
  [2]张军令.浅析鲁本斯作品《爱之园》——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研究[J].大观,2016(10):17.
  [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1.
  [4]潘诺夫斯基.造型艺术的意义[M].李元春,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32-35.
  [5]舒文鑫.浅谈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观及其理论体系[J].美术大观,2019(4):74-75.
  [6]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識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代靖.马蒂斯《红色的和谐》[J].大众文艺,2017(7):104.
  作者简介:张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细细品味湖南工笔画大家朱训德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追寻湖南省工笔画繁荣的历程。朱训德先生的绘画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明朗轻快富有装饰性的绘画阶段、沉着厚重的重彩发展阶段和笔墨与西画技法融合实践阶段。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包含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湖湘文化语言中,研究朱训德先生的工笔画艺术,从而正确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迥然不同的外来文化,对后人开展湖湘文化研究及绘画创作有
期刊
摘 要:瑶族作为广西少数民族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以其神秘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绽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族人民的形象不断走进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一道,成为创建“新中国形象”、传播“新中国声音”、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有利途径。建国后的60年,广西瑶族题材美术创作大致经历了审美的“同化”、审美的“别趣”、审美的“异质”三个阶段,从强调政治性、时代性到突出民族性、区域
期刊
摘 要:在大众传媒发达、电视节目类型多样的今天,文化类读书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从一众大热综艺中脱颖而出,抢夺了人们的视线。《朗读者》与《见字如面》此类节目的“火爆”,得益于其亲和的形式、清新的内容、深厚的情感,用朗读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引发大众对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它们既满足了大众对优质电视节目的期待,也为其他综艺节目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
期刊
摘 要:国内外对影星考察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评论者已经关注到银幕表演的技巧,并涉及手势、身姿以及脸部表情对内心感情的表达。直到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Richard Dyer)1979年发表开创性的明星学研究专著《Star》,就为“明星研究”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方向,明星研究才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30年代初期,“健美”审美成为一种大众趋向,和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的“林黛玉式”的病态美截
期刊
摘 要: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体现出尊盛唐而抑晚唐的强烈倾向,但在实际选诗时他却选取晚唐诗篇多过盛唐诗篇,使得《瀛奎律髓》中的诗论主张与选诗实际之间发生错位。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在于韩、吴融、杜牧等一部分晚唐人的诗歌自为翘楚,“不全似晚唐”;二是在于晚唐诗虽格卑却不乏佳句,方回常常因句存诗;三是在于方回将杜甫尊为“律诗之祖”,而由晚唐姚合、贾岛等人入手来学习杜甫是一条切实的学杜门径。最后,
期刊
摘 要: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下半叶,西方美术一直是一种“摹仿”的艺术。工业革命和新思潮带来的社会巨变,促成了对这一传统的反叛。康定斯基就是完成这一反叛、开创新局面的代表人物。相较于之前的后印象派,他对传统的反叛更为彻底。但在强调主观意识表达的同时,他也并不完全排斥客观存在,他所主张的,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摹仿;抽象;反叛;主观精神;康定斯基  西方艺术史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这个
期刊
摘 要:作为具有显著特殊风格的作家,哈代的作品呈现出异质的纹理。在情节设计上,他竭力弥合平凡与不平凡事物之间的龃龉;在叙述上,他自由游走于人物的心灵和自然界,使文本葆有古典艺术的感染力。读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可以从“情节与结构”入手,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情感经验的生发逻辑,领略其迷人的情感经验书写。  关键词: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情节与结构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叫做“环境与人物”小说,把苔丝视为“
期刊
摘 要:碎片化叙事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擅长运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新型叙事方式,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这样的碎片化叙事中却呈现出了一种异样的完整。其碎片化叙事集中体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时间概念中。托卡尔丘克叙事特色的形成既受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也与波兰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可以看出,小说中无论是扎根在脚下的写实还是飘忽在远古的神话,都是托卡尔丘
期刊
摘 要:在线教学是疫情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在此特殊时期,针对听障学生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应该兼顾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利用其视觉信息获取的优势,弥补其抽象思维的不足,集艺术理论、设计审美实践指导为一体,合理运用在线课程的资源开放性,弥补传统线下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让他们能够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疫情;听障大学生;艺术设计;
期刊
摘 要:西画东渐为当时自为发展的中国传统绘画打开了一扇窗户,对清康雍乾时期的院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以西方透视法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所谓“合中西二法”必然会被如陈枚这样的传统中国画家所抛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人画传统必将回归,以气韵、意境为旨趣的传统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依然会坚定地疏离、逃避西方“科学”的透视理论。  关键词:陈枚;院画家;中西绘画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