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

结果

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

结论

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其他文献
在解决软组织缺陷过程中使用自体脂肪组织可以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几乎无组织排斥和过敏反应发生,同时其允许去除或处置体内其他部位积聚的多余脂肪,使脂肪组织得到合理分配。尽管目前自体脂肪移植的优势已经得到认可,但脂肪移植后的低存活率问题仍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将针对脂肪组织获取技术、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护理以及脂肪组织工程等方面对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脉冲振荡法(IOS)和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测定(FeNO)是两种评估肺功能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标准化肺功能测试中没有捕捉到的重要功能信息。这两种方法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都可能是比较有前途的疾病评估和检测工具。因此,将IOS和FeNO方法进行标准化是有必要的。笔者对IOS、FeNO在IPF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还探讨了这两种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在IPF中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