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感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引领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方针,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知荣明耻,规范自己的行为。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谈道:“体育,为知识载而道德之寓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而收效远。”革命领袖对体育与德育辨证关系的精辟论述,足以说明体育对德育具有重大作用。
一、因材施教是德教育的首要环节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活动和舞蹈、武术、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等七种教材,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蕴涵的德育因素,体育教师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并根据教材的德育性,做到场地、器材设计的德育化,同时对教材内涵的德育性进行归纳整理。
1.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根据它的德育性,可以把场地和器材设计成奥运五环形、五角星形、国旗形等,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德育渗透的原则,充分运用外因和内因,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些教育内容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2.集体的球类活动可以培养组织性、纪律性、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有鲜明集体感的身体教育活动。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的身体练习,可培养学生雷厉风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克服松懈散慢的作风。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排球、篮球赛,还有节日举行的拔河、跳绳、越野赛等,每次活动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因素。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赛,可扩大集体主义范畴,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大集体。
3.武术、体操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沉着、自控能力等品质。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民族主义精神。
4.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使学生养成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等品质。
5.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自愿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全体学生顺利学习,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学科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可使学生接受得更自然、牢固。
二、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1.任务讲解
每次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或加强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等,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2.表扬鼓励
对学生在课上所表现的良好的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及时恰当地使用微笑、点头、赞扬等夸奖的语气和表情动作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闪光点”,并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熏陶感染
德育教育中熏陶感染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受教育者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4.区别对待
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状况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难度和标准来加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进步和提高,从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效果奖励
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达到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他学生加强辅导,让更多的学生迈入到合格的行列中。
6.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完成体育的学习。
7.场地设计
场地的布局和设置的整齐合理有趣,能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课堂气氛,得到美好的陶冶,激发跃跃欲式的情趣。
三、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質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如何营造丰富、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呢?
1.学校的物质环境
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心理环境
通过集体活动优化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发挥教师在课堂人际关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和每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和后进学生建立朋友关系,通过平时的沟通、帮助,使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评优机制
在各类体育优秀评选中,应积极渗透德育因素,特别强调在评选中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而以平时德育行为作为重要内容。并增加各种激励进步的方式,如“希望之星”、“礼仪之星”让每一个学生均可在某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使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希望之路。
四、构建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丰富学生情感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各种需要,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1.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
2.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教育功能,教师应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活,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一、因材施教是德教育的首要环节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活动和舞蹈、武术、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等七种教材,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蕴涵的德育因素,体育教师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并根据教材的德育性,做到场地、器材设计的德育化,同时对教材内涵的德育性进行归纳整理。
1.田径教学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根据它的德育性,可以把场地和器材设计成奥运五环形、五角星形、国旗形等,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德育渗透的原则,充分运用外因和内因,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些教育内容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2.集体的球类活动可以培养组织性、纪律性、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有鲜明集体感的身体教育活动。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的身体练习,可培养学生雷厉风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克服松懈散慢的作风。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排球、篮球赛,还有节日举行的拔河、跳绳、越野赛等,每次活动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因素。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赛,可扩大集体主义范畴,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大集体。
3.武术、体操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敏捷、沉着、自控能力等品质。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民族主义精神。
4.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使学生养成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等品质。
5.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自愿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全体学生顺利学习,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任何学科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渗透一些德育教育,可使学生接受得更自然、牢固。
二、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1.任务讲解
每次体育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或加强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等,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2.表扬鼓励
对学生在课上所表现的良好的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的肯定,及时恰当地使用微笑、点头、赞扬等夸奖的语气和表情动作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创造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有“闪光点”,并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做到一视同仁。
3.熏陶感染
德育教育中熏陶感染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受教育者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入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4.区别对待
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状况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难度和标准来加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进步和提高,从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5.效果奖励
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达到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他学生加强辅导,让更多的学生迈入到合格的行列中。
6.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地完成体育的学习。
7.场地设计
场地的布局和设置的整齐合理有趣,能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课堂气氛,得到美好的陶冶,激发跃跃欲式的情趣。
三、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質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如何营造丰富、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呢?
1.学校的物质环境
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心理环境
通过集体活动优化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发挥教师在课堂人际关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和每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和后进学生建立朋友关系,通过平时的沟通、帮助,使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评优机制
在各类体育优秀评选中,应积极渗透德育因素,特别强调在评选中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而以平时德育行为作为重要内容。并增加各种激励进步的方式,如“希望之星”、“礼仪之星”让每一个学生均可在某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使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希望之路。
四、构建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丰富学生情感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各种需要,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1.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
2.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教育功能,教师应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活,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