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肠组织TLR2、TLR4的表达影响及干预机制

来源 :临床消化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实验性末端回肠炎肠组织TLR2、TLR4的表达影响及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双歧杆菌干预组(每组30只)。模型组、双歧杆菌干预组均采用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建造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术后当日双歧杆菌干预组大鼠给予浓度为108cfu/ml双歧杆菌悬液1ml进行灌胃处理,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1ml的10%脱脂乳。分别在术后第2周和第8周时处死大鼠,收集末端回肠组织,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肠上皮细胞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周时,模型组与双歧杆菌干预组末端回肠出现急性炎症反应,与正常组比较,炎症评分均增加(P<0.05,P<0.01),正常组黏膜基本正常;第8周时,双歧杆菌干预组炎症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双歧杆菌干预组组织基本正常,正常组无明显变化。第2周时,模型组、双歧杆菌干预组末端回肠黏膜肠上皮细胞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P<0.05);第8周时,模型组TLR2、TLR4表达强度比正常组高(P<0.01),双歧杆菌干预组比2周时有所降低(P<0.05),正常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歧杆菌可通过抑制大鼠末端回肠组织中TLR2、TLR4表达下降从而达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G(d,p)和MP2/6-31G(d,p)算法计算了C3HF7热解反应的焓变、中间态分子模型及活化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C3HF7分解有明显影响,800℃的热分解产
本文综述了Ⅱ-Ⅵ族化合物铜铟(镓)硒(CuIn(Ga)Se2)、碲化镉(CdTe)和Ⅲ-Ⅴ族化合物砷化镓(GaAs)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制备的太阳电池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回避现象如果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大量存在,极易导致僵化的出现,阻碍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但是现有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学角度的定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从心理
针对在轨姿态异常后星体高速自旋情况,开展星体自旋角速度确定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太阳敏感器测量数据确定自旋角速度的方法,并对自旋角速率确定误差进行分析,得到各误差源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pro-BNP浓度、6分钟步行实验、中医症候积分、明尼苏达评分及心率、脉搏、呼吸的影响,探究其临床疗
人类增强技术在有望治疗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重疾病、增强人类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思考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从伦理反思的角度来看,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主要面
根据现场综合岩溶地质调查结果,分析了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面塌陷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目的探讨应用双柱理论手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尺骨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V)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TNF-α诱导的A7r5细胞增殖、迁移模型,用不同浓度
本文考察艺术学的原初概念,分析个别艺术学的传统课题的症候以及艺术在当代的几种发展倾向,着重阐述艺术与审美的再认识,艺术与历史关联的当代意义,艺术与媒体、产业融合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