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合并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与安全性。方法 5例合并骨折的血友病患者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骨折,平均随访9个月。根据《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围术期行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水平监测,进行因子Ⅷ(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或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替代治疗。结果 本组5例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凝血因子进行常规替代治疗,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中、术后无血肿、感染。但有一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后术后4个月再次骨折,经保守治疗骨愈合。 结论 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和凝血因子水平监测是保证血友病合并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全文查看链接   多位學者临床证实:围术期间补充外源性凝血因子后,合并四肢骨折的血友病患者手术治疗骨折时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重大手术的病死率已从25%降至5%[8]。临床研究表明,行外科大手术,血友病A患者中FⅧ浓度在术前应提高到正常范围(60%~100%),使Ⅷ浓度保持在25%~50%,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保持7~10 d或者至痊愈后停用。数据显示输入外源性FⅧ后使患者人体内Ⅷ浓度水平保持在大约20%就能预防术中及术后异常出血,如果患者需行大手术时为保证手术安全,推荐凝血因子浓度达到50%以上[9]。而对于血友病B,其治疗方案与血友病A相似,外源补充凝血因子(FⅨ)浓度术前达到60%~80%,术后维持大约30%为安全范围。根据2010年《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指导原则建议外科大手术时血友病患者围术期使用血浆制品的剂量和疗程[10],见表1,2011年《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又再次强调外科大手术时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血浆制品替代治疗方案[11],见表2。我们应用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对5例骨折患者制定方案并顺利手术。外源性凝血因子的选择:血友病A首选FⅧ浓缩制剂或基因重组FⅧ,其次可以选择冷沉淀,因为冷沉淀中FⅧ因子含量低,成分复杂。血友病B首选FⅨ浓缩制剂或基因重组FⅨ,其次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或新鲜冰冻血浆[≤10 mL/(kg·次)]。部分血友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可根据血友病类型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12]。补充替代治疗剂量由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计算方法:FⅧ首次需要量=(需要达到的FⅧ浓度-患者基础FⅧ浓度)×体重(kg)×0.5;在首剂给予之后每8~12 h输注首剂一半。FⅨ首次需要量=(需要达到的FⅨ浓度-患者基础FⅨ浓度)×体重(kg);在首剂给予之后每12~24 h输注首剂一半。所有补充外源性凝血因子措施均在手术前12 h开始,术中及术后间歇监测FⅧ或FⅨ浓度,根据浓度变化调整补充方案。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基質金属蛋白酶-9(MMP-9)及抑制物-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 40例HDCP患者作为病例组,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的变化。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和MMP-9/TIMP-1比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病房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n=42)、干预组(n=40)。对照组给予手足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结果 两组首次临床观察在疼痛、肿胀、末梢血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动态监护评定结果比较,除疼痛、肿胀、皮肤颜色经统计学方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4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三年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但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 0.05)。 结论 腹腔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73/H1625)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老年残根残冠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残根残冠患者127例共138颗,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修复前、修复后1周、修复后1个月及修复后1年IL-6、IL-8、TNF-α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1)138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 对1200例疑似泌尿系感染中分离的124株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 6 种124株。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6.3%,其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29.8%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4%。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氟康唑、伏立康唑对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汤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组和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予以6.2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依那普利组予以10 mg/(kg·d)依那普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10 mL/(kg·d)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2周。造模12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HIF-1α、
[摘要] 目的 评估我县成人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为有效地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0年5~6月到我县各街道及乡镇随机抽样调查18岁以上常住居民7200人,予监测血压及问卷调查。 结果 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3.56%,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分别为66.40%、41.17%与18.93%;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认知度低。 结论 嘉
[摘要]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单侧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按入院时间分为术后不引流A组50例和术后引流B组52例。两组均为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两组术后退热时间、输血人数、术后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P=0.541;P=0.14
[摘要] 目的 探讨制备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姜黄素素丸,再分别包衣EC(时控内层)及Eudragit FS30D(pH依赖外层),得到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并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时控层包衣液由3.0% EC、0.6%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滑石粉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2.0%;pH依赖层包衣液由Eudrag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25例,按有无PH分为PH组和非PH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血管通路方式、血压及透析前血液检验,并于透析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①PH组中采用动静脉内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H组(P < 0.01)。②PH组的PTH水平、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