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家长不会揠苗助长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犹太家长学远见卓识


  (方女士,33岁,旅行社导游)
  我多年来带领中东路线的旅行团,结识了很多犹太人朋友。作为世界上最会赚钱和荣获诺贝尔獎比率最高的民族,犹太人在家教中的长远眼光值得借鉴。
  首先,犹太家长特别看重孩子的社会与情感发展。犹太人都推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成为“人才”之前,孩子必须学做一个健全的“人”。孩子是否能够与成人及同伴进行恰当的情感交流,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点。
  借鉴犹太人的家教思路,我从女儿两三岁起就教她在故事中了解不同人物的情感,明白他们的各种情绪,比如开心、难过、怨愤等。女儿再大一点,我教她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比如被抢了玩具,我就教她找对方沟通:“我很生气!你在我玩的时候就把我的洋娃娃拿走了!”
  女儿因为得到较充分的情商教育,比较善于识别和表达情感。当有特殊的情况和强烈的情绪时,她可以非常冷静地处理。比如,女儿5岁生日聚会时,一个参加聚会的孩子不慎把玻璃杯摔在了地上。女儿被杯子的碎裂声吓了一跳,然而她很快就冷静地问大人:“哪儿有纸巾,我要把这里擦一下。”
  其次,在乎孩子的“新名”,而非缺点。犹太人的“新名”有点像中国古人的“字”和“号”,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用美好的名字来寄托父母的期待,并激励孩子变得更好。
  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哪方面表现不如人意时,犹太父母就会给孩子起一个与之“相反”的新名,比如叫调皮捣蛋的孩子为“安静的小鹿”,叫自卑胆小的孩子为“上天的王子”,叫成绩差的孩子为“聪明的领袖”等。这其实是对孩子一种积极的暗示,能让孩子渐渐产生克服缺点的信心。
  我一位朋友的小儿子有阅读障碍,他的新名叫“智慧之子”。父母和家人整天叫他智慧之子,听起来有点可笑,但这个孩子从内心深处渐渐生出一种自信:“我是‘智慧之子’,虽然我现在表现还不够好,但我是聪明的,会迸发出超人的智慧潜力。”后来,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展露出非凡的美术天赋,画作让很多人感到震惊。试想一下,假如他被贴上“差生”“不会读书”等标签,结局会如何?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会渐渐产生这样的心理暗示:“我天生就是个笨蛋,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他会自暴自弃,成为真正的笨蛋。
  我有段时间经常为女儿的邋遢和不修边幅而烦恼。运用犹太家教的理念,我在看到女儿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时先暗示自己:“孩子将来的房间会收拾得一尘不染。”“孩子长大后一定能将一切都料理周全……”然后,我充满信心地跟女儿表达这一期盼。获得共鸣后,我再和女儿一起制定细致的改进方案。我给女儿取了一个新名——“清洁公主”。接下来的每一天,当看到乱得一塌糊涂的房间时我会说:“清洁公主,今天你洗脸洗得好干净,你的房间也比以前干净一些了。相信明天你会把床铺收拾得更好……”在这种充满期待的暗示中,女儿开始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方法比我从前的责备管用多了。
  再次,把握一切机会激发孩子的潜能。
  一次,我到一位犹太人朋友家里玩,看到他给婴儿洗澡的一幕。他一边给孩子洗澡,一边依照洗澡的部位表扬、祝福孩子。洗孩子的前胸时他说:“愿你一生胸怀国家与民族,胸怀五大洋、六大洲而活。”给孩子洗脸时他说:“愿你口中的一切话都充满祝福、智慧和恩慈。”给孩子洗生殖器时他说:“愿你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养育蒙福健康的子女……”这种洗澡方式是犹太人的传统。他们一直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用信心的眼睛看幼儿”,并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
  每个犹太孩子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家里的房子失火或财产被劫,你在逃命时会带走什么东西?”要是孩子回答不上来,父母就会叮嘱孩子:“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任何人都无法抢走,只要活着,智慧将永远与你结伴而行。”
  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乐器和外语,但他们没有考级、考试、晒娃的概念。因为他们认为任何技巧都不是“智慧”,只是“知识或聪明”。这个理念影响到我,让我对女儿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不攀比,不赶时髦,不图虚名。其实,身边很多同龄人家长一窝蜂去报名的大脑开发、乐器考级、奥数等,只不过是“知识或聪明”层面的东西,我更看重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注重对孩子的品格培养,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鬼画桃符”是态度问题,还是发育迟缓?


  (王女士,34岁,公务员)
  我是县书法协会的会员,在单位里因写得一手好字而受到尊敬与称赞。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我教他写字。他握笔姿势一直不对,字也写得非常潦草,怎么纠正都没用。多次受挫之后,我干脆放弃,任凭他随着自己的兴趣用彩笔涂鸦。
  我儿子是九月份出生的,在班上年龄最小。幼儿园注重幼小衔接,从大班时教孩子们写字,我儿子最让老师头疼——他的字写不进田字格里,总有一部分跑在外面;稍微复杂一点的字,他把握不了笔画的比例与间架结构,写出来的字要么挤成一团,要么大得出格,颠倒偏旁部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S”写成“3”,“陪”写成“部”,“干”写成“土”,“吴”写成“吞”……
  老师对我们“施压”,我只好跟爱人齐上阵,自己教,请人教,还报班补习。几个月下来,字帖练了好多本,儿子的字却越写越差。每天我一陪他练字,家里就鸡飞狗跳。儿子被我们数落时就低着脑袋哭个不停,我责备他:“鬼画桃符,这是你态度有问题!为什么全班同学都可以把字写好,就你做不到?”爸爸也讲大道理:“马上就读一年级了,你要用心好好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儿子读幼儿园大班的前半年,我跟爱人非常焦虑。儿子不但对练字失去兴趣,还痛恨阅读。他只读有大图的绘本,对其他书都讨厌。看到同龄人都津津有味地看文字,他却只会读图,我们实在担忧。
  今年春节,我一位大学同学携家人到我们这里旅游。同学的爱人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她看到我儿子写字之后对我说:“孩子的手指肌肉不够发达,还不能提供写好字所必需的精准力量支持。至于颠倒部首的情况,缘于孩子的视知觉神经没有发育成熟,他看到的字本来就是颠倒的,写出来的字当然也不正确。至于写字‘不着边际’,也跟孩子力量不足有关。”她进一步给我分析,说:“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成熟是推动孩子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孩子身体不够成熟的时候,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变化。孩子学东西慢,大都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具备。”   她建议我们让孩子停止“练字”。我不免担忧:“再过几个月他就要上小学了,万一跟不上怎么办?”她说:“在身体条件成熟之前,孩子只是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有準备好了,他才具备学习的条件。如果孩子在身体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她建议我们平时多陪孩子做一些锻炼手指肌肉的运动,比如捡豆子、穿针、剥花生等。如果孩子在入学前仍没有大的改变,不妨推迟一年再入学。
  让孩子推迟一年入学,我不太接受,担心无法面对亲友的质疑。老公安慰我:“我们儿子是大器晚成,咱们做好两手准备。说不定过段时间他就有进步呢!”
  春节后,我们放弃教儿子写字,采纳同学爱人的建议,在生活中刻意锻炼儿子的手指。我们找很多根一尺多长的彩色电线,将两头折弯并用胶布缠好,让儿子以折电线的方式拼出不同的形状。我们要求他每天给全家人剥松子,用勺子或筷子等工具捡豆子,还教他剪纸、搭积木、做模型等。
  我爱人还想办法锻炼儿子的视觉记忆和视觉分辨能力,比如拿一些竖条纹、斜条纹、同心圆、棋盘方格样的黑白图让他观看,或者跟他玩给小动物“治病”的游戏——先观察完整的动物形象,再观察不完整的动物图片,找出图片中缺失的部分。儿子很喜欢这个游戏,每次给小动物“下诊断书”时都字斟句酌——小兔掉了牙齿,小猫没了胡子,斑马身上的花纹之间太宽(太窄),熊猫的黑眼圈没有了……
  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游戏中,儿子每天都在进步。我因为做好了“晚入学一年”的最坏打算,也渐渐放下了焦虑。老公一直鼓励我调整心态,接受我的儿子是slow(慢)而非stupid(笨)。
  说来也很奇妙。7月份的时候,儿子在画画的时候开始用文字来注释。我发现他写的字比之前有很大进步。我问他要不要在田字格里试一下,他愉快地答应了。当他再一次在田字格里写字的时候,我只能用“惊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的字写得正确、工整,大小也很合适。
  9月份的时候,儿子顺利入学。在学习中他表现不错,虽然成绩不拔尖,但快乐、自信。回顾这大半年的经历,我很庆幸及时转变了思路,没有跟问题死磕,而是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摒弃“线性思维”,育儿要厚积薄发


  (刘教授,儿童心理专家)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焦虑往往与家长如影相随——怕有限的资源(经济资源与时间资源)不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进步,更怕错过孩子学习的某个黄金时段。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看得见”的硬技能,在某段时间里甚至不惜花费地跟孩子的某一个问题“死磕”,结果搞得孩子紧张,家长痛苦。
  事实上,家长痛苦的根源是认识上出了问题,总以“线性思维”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线性的:制定计划,控制过程,达到目标。但孩子成长的本质并非简单的“线性问题”,越是控制、干预,越容易出问题。家长应时时心怀谦卑与敬畏——敬畏孩子的天性、敬畏成长的规律、敬畏不可捉摸的机遇,以弹性思维(而不是事先预设结果)看待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把培养人格健全、兴趣丰富的孩子作为学龄前家教的目标。
  线性思维让很多家长太早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现有资源为孩子“定制生活,规划特长”。事实上,孩子所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不能把握。所以,最重要的事是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应对人生变化的能力。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计算、英语、绘画、写字、游泳等,都不是“必须”要学的,而亲子阅读、接触大自然、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懂得如何跟小伙伴沟通等,都比学习某一门知识或技能重要得多。
  学龄前是培养亲子关系、建立儿童自信的关键期。如果家长因孩子的某种能力不足而焦虑,如果亲子之间经常为某种功利的目标而痛苦,那么家长要检讨自己的家教理念——我们必须革除控制欲,卸下焦虑,以弹性、积极的心态面对亲子关系。
  其次,欲速则不达,不妨多观察。
  上文中“双胞胎爬楼实验”的结果颇值得家长们深思。同卵双胞胎可谓这个世界上最相似的两个人,却都有各自的特点。孩子何时应该写字、画画、学外语或乐器,与家长的培养有关,更与一些“硬件”如肌肉、骨骼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王女士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硬件”达标,学起来更轻松。但如果时机不对,家长再努力训练也效果不佳。更有甚者,揠苗助长的方法会让孩子养成错误的习惯和投机取巧的心态,日后纠正起来更费劲。所以,当孩子某个方面不如人意时,家长不妨先等一等。事实上,绝大多数在起跑线上晚一步的孩子并不会一直落后。相反,当他们条件具备、基础扎实之后,反而在后期学习中展示出惊人潜力。
  最后,以正向文化影响孩子,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方女士的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谈到犹太人朋友为儿童洗澡时说的祝福话语——“愿你一生胸怀国家与民族,胸怀五大洋、六大洲而活。”事实上,中国古人也很看重从小教孩子立大志、做君子。如今,很多家长在忙碌的生活中已迷失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只关心眼前的小问题。
  与中国家庭相比,犹太人生儿育女的数量要多好几倍,但家教的效果却依然比我们好很多。他们的文化让家长们懂得“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凡事赞扬、凡事鼓励”——正向的文化将家人的眼光投射于更广阔的世界,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摩擦与内耗减到最低,也帮助他们轻松地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这些,我们都不妨加以借鉴。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日前,我国宣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分别依托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城市大腦、医疗影像、智能语音等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期刊
自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其中部分配方嬰幼儿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期刊
財政部日前发布通知,下达2018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567.23亿元。其中河南省获奖补资金最多,达129.698亿元。
期刊
2017年10月,《时代》杂志发布年度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入选者都是在某一领域获得最高成就的女性。58岁的林璎与差一点成为美国首位女总统的希拉里、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等比肩——她是榜单中唯一的华裔。  越战纪念碑是林璎的成名作,3米高,黑色的花岗岩墙体,像打开的书向两边延伸,又像两面深邃的镜子,雨水流在上面时,像泪珠一样闪烁。墙面镌刻着57000多名1
期刊
战国之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之争。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承诺,无论是秦国臣民还是他国宾客,只要能献出使秦国强大的计谋,便尊为高官、分封食邑。卫国贵族卫鞅得知这一消息,立刻西行,投奔秦国。  卫鞅投秦前,曾在魏国相府任职,喜好刑名之学,堪称“法家巨子”。魏国宰相公叔痤深知其才,及时推荐给魏惠王,并强调说:“愿君举国而
期刊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我尤爱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观察中年人的表情,揣测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前几日机缘巧合,我和20年未谋面的大学同学婧、琳意外聚首,在喝茶小憩聊天时,我又审度起两位中年女人的表情包来。  婧当年是班花,和学长恋爱结婚,郎才女貌,煞是让人羡慕。而眼前的婧,面容憔悴暗黄,眼角满是细密的皱纹,宽大的衣服遮不住发福的身躯,头发粗糙枯黄,随随便便挽在脑后,哪还有当年美丽动人的风采!她说到孩子
期刊
甜蜜爱情遭遇病魔考验  1997年,24岁的杜金领从河北易县老家来北京打工,从电焊工做到美容院的按摩师,收入越来越高。后来,同事把一个叫廖丹的小伙子介绍给她。廖丹是北京人,比杜金领大两岁,家境不太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懂得孝敬老人。  两人交往后,杜金领发现廖丹虽然沉默寡言,但很会照顾人。杜金领如果值夜班,廖丹常常会做好了饭给她送过去,并看着她吃完。这让在异乡打拼的杜金领感觉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温
期刊
1  我和周远结婚那天,婆婆穿一身蓝色旗袍搭配钻石项链亮相,瞬间成了婚礼的焦点。  我妈跟我嘀咕:“你婆婆也真是的,这不明摆着抢儿媳妇风头吗?”我嘴上附和,心里却暗自有点儿小得意。婆婆这般时尚有品位,绝对让我在同事朋友面前赚足了面子。    可婚礼过后,当我无意中得知,婆婆那套旗袍花掉了整整5000块钱的时候,就有点儿高兴不起来了。在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当了大半辈子工薪阶层的公婆,收入尚可,却也不至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初你和你太太是如何认识的?  王祖蓝(以下简称王):我和我太太亚男相识于微时。2005年,她夺得国际华裔小姐冠军,我在香港无线电视主持儿童节目,当时还没有知名度。我俩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她跟我学说广东话和演戏。相处时间长了,我对她日久生情。她身高1.75米,又是选美冠军。而我身高只有1.63米,相貌也不出众,在她面前,我很自卑,不敢追求她。后来,我发现她的手袋里装的不是化妆品
期刊
望着病房外走来走去的邵波,我心乱如麻。一个小时前,公公突发脑溢血,被送医抢救。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说必须立即手术。我和邵波用随身带的信用卡凑齐了手术押金,但巨额的手术费尚未有着落。邵波是独子,公婆是农村人,公公靠打工供邵波读到研究生毕业。结婚时,公婆倾其所有为我们买了一套房。这几年,我和邵波攒了一些钱,考虑到儿子即将上小学,两个月前我们按揭贷款买了一套学区房。当时公公还说:“我身体壮着呢,还能再干
期刊